恆瑞入圍全球最牛藥企 TOP25總市值相當於3個蘋果

25家全球頂級的生物醫藥公司的市值加起來,總和為2.9萬億美元,相當於2.9個蘋果公司的市值。

JohnCarroll是美國知名醫藥媒體EndpointsNews主編兼創始合夥人。在他見證與記載產業變遷的近30年曆程中,發現業內多數人最愛討論和八卦的,當屬行業頂級公司的排名了。

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恰好瞄準了讀者的這一喜好,連生物製藥細分領域都不錯過,併發布了《全球市值最高的TOP25製藥公司》。

這份榜單的亮點主要包括4個方面:

·將這25家全球頂級的生物醫藥公司的市值加起來,總和為2.9萬億美元,相當於2.9個蘋果公司的市值。

·EndpointsNews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將進入這份榜單,因為整個生物醫藥的發展趨勢(潮流)正在向亞洲轉移。

·新基醫藥($CELG)的市值大幅下跌,因為它失去了投資者的青睞,儘管他們正在努力贏回市場的重視。

·對於那些喜歡比較的人來說,你務必瞭解榜單上的前4家公司:全球頂級醫藥玩家強生($JNJ)、宇宙大藥廠輝瑞($PFE),羅氏($RHHBY)和諾華($NVS)。

在深耕產業的EndpointsNews看來,GlobalData對數據背後的權重設置並不夠接地氣,便對這份排名進行了微調。由排行榜的柱狀圖可以很直觀地看出這些巨頭在資金體量方面的差距。

未來5年,這份榜單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猜一猜排名和市值變化”將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儘管眼下強生、輝瑞、諾華、羅氏這四巨頭的市值加起來也就等於1個蘋果,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驅動,誰也無法否認他們未來最有可能成為對標蘋果萬億(美元)市值的生物醫藥企業。


恆瑞入圍全球最牛藥企 TOP25總市值相當於3個蘋果


強生≈1/3

俗話說“守業更比創業難”,強生公司在醫藥領域(包括OTC、消費品、醫療器械等)涉獵廣泛,其佔據“山頂”位置已達數年。“守住山頭”對於強生公司而言絕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希望能夠佔領更多的山頭。

從傳統角度看,強生在生物製藥研發方面屢遭挫折,能夠拿到聚光燈下來講的項目亦是屈指可數。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衡量一個企業的價值,並不是看某個產品,畢竟像“修美樂”單品打天下的品種幾乎鳳毛麟角。

強生公司家底豐厚,擁有豐富強大的產品管線,在與中國CAR-T企業傳奇生物簽訂靶向BCMA藥物合作協議時更是盡顯大家風範。它接下來還會給產業帶來哪些驚喜,還是值得眾人期待的。

輝瑞≈1/4

被媒體慣稱“宇宙大藥廠”的輝瑞,這幾年給人最大的印象莫過於“折騰”。今天宣稱收購艾爾建,明天喊著納妾GSK,過了幾天又是盯上了阿斯利康(AZ)。

話說“槍打出頭鳥”,成天的瞎嚷嚷終歸是要換來代價的。這不,今年又就跟美國總統特朗普槓上了。


恆瑞入圍全球最牛藥企 TOP25總市值相當於3個蘋果


特朗普曾在Twitter上專門點名輝瑞,語氣激烈:“輝瑞和其他製藥商應該為他們毫無理由的漲價行為感到羞愧。他們只是在佔窮人和其他無力自衛人的便宜,同時卻還為歐洲等其他地區的國家提供有折扣的優惠價。美國政府會有所回應的!”

在被特朗普多次炮轟製藥公司藥價高之後,輝瑞終於宣佈推遲對部分藥品加價的決定,並宣佈公司將進行重組。

重組在即,CEO伊恩·裡德(IanRead)對自家公司的產品管線表達了極大的滿意。正所謂“船大難調頭”,輝瑞就如同一隻600磅重的大猩猩,在參與的每一場競爭戰中都喜歡彈出支票簿,並不被人討喜。

對生物技術公司而言,眼下有首次公開募股(IPO)和風險投資(VC)的熱捧,讓其保持了較高估值。但如果哪天投資通道冷卻了,生物技術公司或將會意識到輝瑞這隻龐然大物存在的重要性,因為輝瑞一直在為更多的併購做準備。

諾華≈1/5

一年前,諾華公司進行了CEO交接。老將江慕忠(JoeJimenez)退下,將指揮棒交給了新首席執行官VasNarasimhan。與JoeJimenez商學院(此前是亨氏CEO)背景不同,Narasimhan是一名醫學博士,同時還是將先進醫學療法帶到發展中國家的公共健康領域的專科醫生。

VasNarasimhan的上任,為製藥業重返專業氛圍做了一個良好的高端,因為近年來製藥界越來越多的高管是商學院或者金融管理背景出身(見:從華爾街到創新藥企:這些投行精英轉變身份看重什麼?)。

Narasimhan此前曾是諾華全球藥品開發負責人兼首席醫學官,並曾擔任山德士製藥及腫瘤針劑業務部全球主管,負責部門的生物仿製藥管線,在山德士之前歷任諾華疫苗研發全球主管,以及諾華疫苗北美負責人、諾華疫苗和診斷美國區總裁。

其帶領的團隊也曾在藥物研發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譬如去年上市的全球首個CAR-T藥物Kymriah、治療心臟病的抗炎藥物卡那黴素(canakinumab)、與安進合作開發的新一代偏頭痛後期藥物、治療復發多發性硬化症的S1P1R調控劑Siponimod、一系列的生物仿製藥,以及諸如牛皮癬藥物Consentyx等藥物的擴展適應症數據。

年僅41歲的Narasimhan走馬上任,無疑是一股清流,但是他眼下也仍然有許多棘手的問題需要去解決。譬如,就CAR-T產品而言,一方面價格比吉利德的要貴近10萬美元;另一方面雖然最近歐盟批准其可用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CBCL)成人患者,但諾華目前的產能只能讓所有ALL兒童患者使用,DCBCL成人患者只能等待。

可以說,雖然Narasimhan手下的CAR-T無需返工,但從Kymriah與Yestacara上半年的銷售業績(0.28億美元VS1.06億美元)來看,指望這個產品將諾華再提升一個檔次的話,堪比蜀道難。

當然,激進不是諾華一貫的風格,它更需要的是平穩進步,這些將有賴於Narasimhan足夠聰明且積極進取,以實現這一目標。Narasimhan能否眾望所歸,只能拭目以待了。

羅氏≈1/5

對羅氏而言,當年若是沒有成功收購基因泰克,其在製藥行業的地位顯然不能與今天同日而語。利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在面臨專利懸崖之際,羅氏通過特許經營而避免跌入深淵。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亦是在向其基因泰克研發團隊的致敬。

即使在在人才流失的情況下,由基因泰克組建團隊仍然保持創新。現在,羅氏首席執行官SeverinSchwan正在談論新一輪裁員以提高效率,這無疑將為羅氏內部製造一種緊張的局勢。

默沙東≈1/6

Keytruda毫無疑問地證明了一種巨型重磅炸彈藥可以讓一家制藥巨頭“起死回生”。默沙東對Keytruda的開發投入,是一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賭博。幸運的是,它逃過了“九死”,並收穫了超出意外的回報。


恆瑞入圍全球最牛藥企 TOP25總市值相當於3個蘋果

RogerPerl-mut-ter

對默沙東研發負責人羅傑·珀爾穆特(RogerPerlmutter)個人而言,他也已經獲得了許多讚譽,這種讚譽是在一項非常有效的開發戰略之後獲得的,這些戰略使默沙東在肺癌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艾伯維≈1/7

讓我們暫且擱置Rova-T的尷尬(見:AbbVie放棄尋求加速批准Rova-T上市,股價重挫12.76%)。畢竟,艾伯維(AbbVie)並沒有因為在SCLC上遭遇的重挫而喪失對實體瘤大市場的興趣,也一直躺在Humira的現金流上尋找下一個收購機會。

AbbVie的懸崖勒馬可謂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今年7月,美國FDA通過優先審評(priorityreview)批准了Orilissa(elagolix),用於治療患有中度至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的女性,這是目前唯一一款口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拮抗劑,也是十年來首個獲FDA批准用於該適應症的口服療法。EndpointsNews預測將成為今年的重磅炸彈藥物之一。

在“藥王”爭霸賽中,AbbVie連續5年保住了他們的搖錢樹Humira的冠軍地位(見:修美樂的“王者榮耀”,還能贏幾局?),實屬不易。正是因為Humira這顆“會下金蛋的雞”,也讓自立門戶不到6年的AbbVie保住了前10名的位置。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太糟糕的Rova-T項目肯定不會是其中之一的“黑天鵝”事件,加州保險專員已經在為AbbVie提供相應服務,但不要指望保險就能消除這家公司潛在的任何威脅。

安進≈1/8

業內很容易忽視安進公司(Amgen)取得的成就。安進常常被誤認為是製藥行業分支下面的法務公司,主要是因為常常出現在大眾眼前的是關於它與艾伯維、再生元、賽諾菲等藥企之間的訴訟官司(見:重磅!AbbVie與Amgen專利訴訟達成和解!Humira年銷售額200億美元在望)。

不過,安進通過PCSK9製造了製藥歷史(見:安進2017財報:PCSK9單抗Repatha收入增長126%),並首次獲得CGRP偏頭痛藥物Aimovig的開創性勝利(見:FDA批准首個GPCR抗體藥物!20年來首個預防偏頭痛新藥,銷售峰值預測125億美元),讓該公司給外界樹立了“創新者”的印象。倘若研發負責人肖恩哈珀(SeanHarper)不離開的話,其處於後期的管線產品或許可以做得更好。

雅培≈1/8

EndpointsNews並沒有對雅培製藥進行過多的點評,因為自從艾伯維從雅培集團剝離之後,更加聚焦於消費者領域的雅培就漸漸淡出製藥人的視野。在這份榜單中,雅培再次進入行業前10名,其1200億美元的市值大約相當於蘋果公司的八分之一。

從一些大眾媒體的報道中,我們依稀感受到近年來該公司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崛起,目前有多款醫療器械獲得美國FDA的批准,其中包括一款血糖監控系統,一款心臟瓣膜修復裝置,一款應用於兒童的心臟瓣膜。

諾和諾德≈1/9

GlobalData將諾和諾德排在了榜單第八位,但在EndpointsNews看來,諾和諾德的發展可能會稍低於預期。如你所知,隨著各路玩家的蜂擁而至,糖尿病市場明顯受到重創;尤其是對於在該細分領域的老大而言,諾和諾德感受會倍加深切。

儘管如此,糖尿病依然是諾和諾德最基礎且最集中的研發投入領域。是繼續鞏固在糖尿病領域的競爭力,還是將觸角伸向其他領域?對諾和諾德未來的發展,顯然是個不可輕視的決定。

近日,諾和諾德正計劃在中國和丹麥裁員400人,作為其研發部門重組的一部分。這種策略,在禮來、默沙東及輝瑞等大藥企中並不罕見。諾和諾德希望能夠通過精簡團隊集中精力,成功研發出一系列慢性病藥物,以分擔並減輕其核心糖尿病業務面臨的市場壓力。

賽諾菲≈1/9

怎樣看待賽諾菲的潛力?此前,賽諾菲通過與再生元公司(Regeneron)的合作,於2015年成功上市了首個FDA批准的PCSK9抑制劑類降膽固醇治療藥物Praluent(alirocumab),於2017年先後上市了中重度溼疹藥物Dupixent(dupilumab)、類風溼關節炎藥物sarilumab。此外,雙方合作開發的PD-1抑制劑cemiplimab也獲得了FDA授予的優先審評資格,有望在今年10月底獲批。

可以說,賽諾菲從成功收購健贊公司(Genzyme),就鍛造了一個天才般的商務拓展(BD)團隊。但是,公司內部需要真正的創新在哪裡?

賽諾菲新的首席科學官JohnReed此前供職於羅氏,他或許會給賽諾菲帶來一些新的改變。此前,賽諾菲扮演的跛腳巨人似乎無法進入任何一種創造性的溝壑。

最近的生物技術收購或將帶來一條可行的上升路線。今年年初,賽諾菲先後以116億美元和39億歐元收購了血友病公司Bioverativ和納米抗體研發公司Ablynx。

GlobalData原本將賽諾菲排在榜單第12名,但在EndpointsNews看來,賽諾菲給人的想象力還不錯,它可以再加把勁衝入前十,畢竟沒有人喜歡第12名。

禮來≈1/9

從禮來公司的身上,我們再次看到百年製藥巨頭迫切想展現新型領導力的願望,禮來希望將自己重塑為藥物研發的重要參與者。


恆瑞入圍全球最牛藥企 TOP25總市值相當於3個蘋果

DavidRicks

心動不如行動。禮來新任CEO戴夫裡克斯(DavidRicks)已經建立了一支新的團隊,並聘用了一位新的研發負責人。

去年,公司被寄予厚望的JAK酪氨酸激酶抑制劑baricitinib因數據不足,被FDA拖了3個月的審查時間後再度被拒絕上市申請,可謂是連番羞辱。

對於禮來而言,不幸中的萬幸,這款藥物終於在今年6月份被FDA批准,用於治療罹患中度至重度類風溼關節炎、卻無法從TNF抑制劑治療中受益的成人患者。

但是baricitinib此前在FDA走的“彎路”,包括在商業上不可行的劑量挽救,也意味著,在該產品上禮來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BMS≈1/10

雖然百時美施貴寶(BMS)的缺點顯而易見:反覆無規則的裁員瘦身夾縫生存。作為旁觀者,認為開發團隊的勇氣令人欽佩。他們與Keytruda正面交鋒,去年50億美元的銷售額可謂是對Opdivo研發團隊最好的致敬。

在某種程度上,尤其是談到腫瘤突變負荷(TMB)理論上時,O藥就面臨麻煩,這對於BMS而言,未來可行的商業化戰略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你不能忽視這家公司對新想法的熱情。

此前與NektarTherapeutics簽訂CD122激動劑的合作協議就可以看到這一點。雖然外界並沒有披露這項合作究竟是怎麼結束的,但不得不驚歎BMS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

GSK≈1/11

John長期報道醫藥領域,已經習慣於鞭策葛蘭素史克(GSK),他認為眼下更沒有理由停止這種習慣。在製藥方面,GSK後期管線項目的推進能力非常薄弱,大部分是靠艾滋病版塊ViiV及其疫苗業務的增長來補充緩解主營業務的萎靡。

公平地說,從呼吸系統疾病起家並受益於該板塊,GSK建立了強大的營銷團隊。但從其新任命的商務拓展主管ChrisCorsico此前的戰績來看,並不能彌補GSK處於後期階段產品的實質性進展。

並且,GSK嘗試提供新戰略在現在看來,似乎已經過時且乏善可陳,譬如對23andMe多年來的投資,並沒有收到任何有形產品的回饋。這,究竟是投資,還是給予?

吉利德≈1/11

吉利德的頂級團隊要麼被挖走了,要麼走出去創業了,所以2018年該公司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吉利德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發團隊之一(見:2018年吉利德在華新一輪招人啟動!全球CEO回答你對它的增長疑慮,中國員工現身說法)。

這些人知道如何開發大片(指“重磅炸彈藥物”),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去解釋。這導致整個世界並沒有歡呼雀躍地慶祝他們的工作,隨之而來的甚至是不斷的詆譭。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吉利德的公關工作,是整個行業做得最拙見的。他們並沒有真正與任何人交談,這是一個迫切需要修復的問題。

AZ≈1/11

去年,以色列報紙Calcalist報道,全球仿製藥巨頭Teva將任命PascalSoriot擔任公司新CEO(見:重磅!PascalSoriot離開阿斯利康,擔任Teva製藥CEO?)。而如今這個問題再度被提起時,PascalSoriot只能尷尬地解釋他去年沒有離開阿斯利康(AZ)的原因,是由於自己沒有放棄AZ。


恆瑞入圍全球最牛藥企 TOP25總市值相當於3個蘋果

Pas-calSo-riot

的確,如果沒有Pas-calSo-riot那種永不退縮的精神,這家公司也很難成為腫瘤藥物開發領域的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

由於Soriot曾帶領公司開發出了頂級的抗癌藥物吉非替尼和奧西替尼,AZ不得不為贏得腫瘤學領域的每一寸而戰。AZ甚至在嘗試用單克隆抗體藥物telepezumab開發哮喘病適應症。

接下來,這家制藥巨頭仍然需要為每一次進步而受挫,因為企業文化中自帶披荊斬棘的鬥志,他們的未來可能比最近以及過去更好。

拜耳≈1/13

拜耳不僅僅是一家制藥公司,尤其是它收購孟山都之後,體量迅速膨脹。拜耳是製藥領域不可忽視的玩家,目前各種嗡嗡發聲都集中在即將進行的研發重組的傳言中,如產品開發負責人AndreasBusch離開拜爾加入夏爾擔任研發負責人。這些重組變動可能會導致一些工作成本上升。

拜耳通過對羅氏的血友病A藥物凝血因子VIII產品進行改造開發了新藥Kovaltry,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地區獲批上市後,今年7月份更是獲得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A型血液病兒童及成人患者的常規預防性治療、按需治療、圍手術期出血事件的管理。

此外,拜耳和強生還在為擴大心血管藥物Xarelto的市場,而積極開發新的適應症。去年秋天,拜耳還決定在癌症方面處於領導地位的Loxo公司結盟。總而言之,拜耳並不是製藥業中最時髦的公司,但他們的確在不斷關注一些主流的治療方案。

CSL≈1/15

總部設在澳大利亞的CSL公司是另一家容易被行業忽視的生物製藥企業。對於中國讀者而言,這家公司的名字也略顯陌生。但是人家可是點名要在“要成為中國最大的血漿採集公司”,並在去年投資了3.52億美元與人福醫藥集團啟動合作,在武漢打造血液製品生產基地。

最近,CSL公司又宣佈即將達成4.16億美元的交易:預先籌資9100萬美元收購一家臨床前幹細胞公司,以加強血液學方面的產品管線。CSL首席執行官PaulPerreault概述了公司8年研發之旅,並悄悄建立了自己的護城河。其在總部的產品開發基地可謂是生物醫藥圈最時尚的總部地址。


恆瑞入圍全球最牛藥企 TOP25總市值相當於3個蘋果


CSL的辦公室外景,被建築設計界譽為“最佳實踐效果的分離艙”(通過建築表面顏色和紋理的來進行光篩選,在辦公區投射出現的玻璃彩畫表示與血製品相關的等離子和免疫球蛋白分子。)

百健≈1/15

幾年前,GeorgeScangos和他的團隊將多發性硬化症Tecfidera帶到百健,讓公司起死回生。榮譽與爭議的背後,GeorgeScangos於去年離開他掌管了6年的企業。

Scangos在其任期裡就備受投資人質疑,原因是公司疲軟的增長,公司的多發性硬化症藥物Tecfidera也面臨許多專利挑戰,有些公司甚至將百健列為潛在收購企業。如今新的團隊,又能為投資者帶來什麼?百健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藥物開發有著驚人的巨大依賴,這個領域同時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風險。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真正知道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原因或者如何減緩或阻止它的途徑。但是如果有人,譬如像澱粉樣蛋白理論的最後一個捍衛者Biogen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他們顯然將成為生物技術世界的王者。

Allergan≈1/16

就在幾天前,Allergan回到交易桌上,宣佈將以1.95億美元的預付款收購生產神經毒素的私人公司Bonti,後者擁有的在研產品EB-001是一款優於Botox的神經毒素。

Allergan首席執行官BrentSaunders不得做出一些改變,以滿足華爾街重組的願望,但他從未忘記豐富管線以及在抑鬱症等挑戰性領域做出重大改變的願望。

Allergan在過去兩年中經歷了一系列收購,但最近基本保持沉默。對競爭對手Shire的短暫調情,也凸顯了Saunders的交易傾向,並在武田介入後的迅速逆轉和撤退。這或許昭示了Saunders未來更有可能是出售企業而不是買買買。

新基≈1/17

從新基公司(Celgene)終止Ⅲ期臨床研究引發股價打跳水的案例不難發現,一個錯誤的後期臨床試驗失敗甚至可能會導致大量企業在該領域進行研發遊戲。

但是在過去十年中,如何判斷這是一條又大又強的管線產品呢?可能是新基此前的順利讓MarkAlles逐漸走向了專制獨裁的地位,以至於不能容忍更多的損失。當前是新基的關鍵時刻,受困於股價下跌,其在開發新藥的賭注可能也不會投入太大。

夏爾≈1/20

不久之後,夏爾(Shire)將會離開榜單,取而代之的將是武田(Takeda)。今年5月,Takeda擬以622億美元收購Shire的新聞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有消息稱:Takeda願意出售資產以償還Shire收購債務。

Shire關閉在芝加哥附近總部的決定告訴大家:對於員工而言,被企業併購未必是好事。儘管兩家企業合併在即,但以罕見病起家的Shire,嫁給腫瘤藥為主的Takeda,要成為一家頂級生物製藥公司還是頗具挑戰性。

Takeda表示,他們計劃儘可能小地降低損失。但將兩家公司的研發團隊合併到一個以波士頓為中心的研發團隊,顯然會出現諸多波動和挫折。這家公司未來的前景如何,暫時還不太好過早下決定。

Vertex≈1/22

Vertex將高度集中的開發工作與殘酷有效的營銷活動結合在一起。該公司無法在歐洲獲得它想要的東西,似乎決定通過價格戰來積累敵人。最初的特許經營權在丙肝革命中被淘汰後,Vertex已經成功地為自己建立了一項新業務。

Vertex當前的研發重點之一是囊性纖維化。就在今年,Vertex新藥Symdeko獲得FDA批准,新一代在研候選藥物VX-659和VX-455也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Vertex研發的創新鈉離子通道NaV1.8抑制劑VX-150在臨床Ⅱ期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

再生元≈1/25

GlobalData將再生元公司(Regeneron)排在榜單的最後一位,而在EndpointsNews看來,Regeneron更適合作為“23號員工”,它一方面必須更加努力,另一方面也有資格扮演一個強硬球員的角色。

Regeneron是一家白手起家的公司,它永遠不會失去挑戰行業巨頭的雄心鬥志。如果諾華想要奪走其重磅眼科生物藥Eylea(阿柏西普)的特許經營權,Regeneron將不得不為之而戰。

此外,Regeneron已經部署了一些重要的新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沒有的火箭般速度起飛,但確實有望在市場開發方面走得更遠。Regeneron和長期合作伙伴Sanofi很可能會獲得世界上下一個PD-1抑制劑。

默克≈1/26

德國默克公司仍然有很多東西需要證明,雖然它已經與輝瑞公司拿下了市場上第5個斬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velumab,並且默克拿到了數額不菲的預付款。

德國默克公司此前試圖在幾年內推出重磅炸彈產品,但遺憾的是avelumab未能在胃癌III期試驗中顯示出優於化療的作用。再加上此前NSCLC抗癌疫苗藥物Stimuvax在III期中失敗,使其失誤一再被嘲笑。

因此,接下來的日子裡,默克更需要用產品和臨床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顯然,只有產品的重大進展才能使評論家沉默。

恆瑞≈1/30

恆瑞醫藥此前已經在福布斯“亞洲59強”名單中嶄露頭角,讓西方國家看到了中國生物醫藥崛起的跡象。一方面,恆瑞已經從仿製藥起家成功轉型至“仿創結合型”企業;另一方面,植根於全球第二大醫療保健市場的優勢,讓外界對恆瑞的潛力十分看好。

EndpointsNews推測Incyte退回恆瑞開發的PD-1抑制劑(也是中國本土企業開發進展最快,適應症最多的PD-1抑制劑),更多原因是被業界紛紛議論的“血管瘤”副作用所迷惑,這種副作用可能會擾亂Incyte自身產品進行組合後的競爭力。

恆瑞是中國藥企進入國際視野的“先行者”。恆瑞的入圍,昭示著中國醫藥產業的崛起。毋庸置疑,未來將有更多來自中國的生物製藥公司出現在榜單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