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20世界九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海內,人人都想不勞而獲,一夜暴富。在各種利益誘惑面前,人們團結一致向”錢“看,為了利益,只要能給自己好處的就是”好人“,只要擋住自己發財去路的,就是十惡不赦,該千刀萬剮的”壞蛋“。在這樣一個社會大染缸裡,你不識趣就會付出沉痛的代價。在電影《天狗》裡,圍繞著錢權雄厚的村霸、急功近利的村民、一片無法長久開採的林場和一個自始至終堅守職責底線的護林員,導演戚健痛斥著社會的醬缸文化,歌頌著那些孤燈長明的清者。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先看了張平先生的原著《兇犯》,再看了改編的電影《天狗》。小說有小說的妙處,電影有電影的高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可恨之人自然有其可愛之處,《兇犯》採取類似《羅生門》一樣的敘述手法,凌晨的槍聲,響徹山村。作為護林員的李天狗,在迴光返照生命處於倒計時的最後剎那,完成了對於村霸的反擊,當場殺死村霸三兄弟。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隨即趕來聯合調查小組,但小組成員中多數人與村霸兄弟有著切身利益關係,而同時,幾乎所有的證人早被村霸兄弟洗腦,更處於其保護或者說裹挾中,他們的利益同意勾連在一起。於是,聆訊及作證就變成了一種誇張的表演,演員包括整個村落。張平藉此表達其對某些基層組織的不滿,通過小說方式進行揭批,這是一個有良心作家,對於現實的原則性意見。根據眾所周知的原因,電影進行了結構性調整,護林由果再度倒轉回因。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復原軍人,成為林區的護林員,這在不同當事人眼中成為截然不同的事件。憑藉靠海吃海靠山吃山的所謂傳統,村霸定然和以前的護林員達成了默契,全村中人也因此獲得不勞而獲的慣性。突然,李天狗改變了這一切,導致一場猛烈的截擊和反攻。個人對於利益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尤其是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當一種違法和犯罪的獲利狀態持續過久,就儼然是一種“鄉規”。山村雖然小,但是五臟俱全,甚至有三龍杯作為暴發戶對於他們心目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追慕,顯然這便是醬缸文化的最佳映射。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醬缸文化是中國最大的毒瘤,沒有原則,沒有是非,沒有法律,更沒有道德,堅決決絕君子和英雄的存在。先把水攪渾,最後各種大料和油鹽醬醋統籌性的折騰在一起。或者民主過度氾濫,大家彼此興致勃勃的潑髒水,然後彈冠相慶可以愛恨交加的混下去;或者小人驅逐君子,劣幣驅逐良幣,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權力要尋租,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你好我好全都好,有好處大家一起拿,利潤要分成,把所有人都拖下水是最高境界,追求一種法不治眾的既成事實。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如果沒有堅強的信念,根本就從出淤泥而不染。即便像李天狗這樣的英雄和君子,也很可能在時候的“口述歷史”或者“口供”中,而成為“惡人”,歷史畢竟是勝利者,或者說是最後存在的人書寫的。電影和小說最大的不同,就是結尾。而這可能被觀眾有些失望的結尾,卻恰恰證明了歷史忠誠於最後的人。活著,意味著可以將過程說出。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李天狗倒下後,鏡頭再次回到村頭,幾個老頭正興高采烈地聊著那天的事情。一個說是“砰砰砰”三響;另一個說不對,響聲是“啪啪啪”,就在這樣的爭執聲中,影片結束。是不是有點阿Q畫圓圈的感覺?醬缸文化,當然更有利於小人,利益面前,誰都不願當君子。於是作為國法和正義的雙重守護者的李天狗,都無從在失去水源和電力供應獲得幫助,甚至於同是復原軍人的郵寄代辦員都在村霸的壓力下而私自扣留信件,最終導致一個結果:李天狗為了正義對抗一個村莊。醬缸文化的內核就是無從選擇,小人天然擁有巨大的網絡,而普通人最本質的悲哀就在於,忍耐和跟隨只不過是一層紙那麼薄。

《天狗》:醬缸文化下,清者自清,孤燈長明

村霸們用盡了軟和硬的辦法,也改變不了李天狗的堅持,於是雙發進行了赤裸落的原始力量的審判。奄奄一息的李天狗逃出了陷阱,那些棍棒刀槍都是村民招呼他的,這和電影開始載歌載舞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有著絕對的諷刺,對於本片的城市裡的觀眾,就好似荒誕劇一樣弔詭。最大的惡,不是那些村霸,而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從這個意義上講,李天狗是真的爺們,真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