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爲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集歷代統治經驗之大成,建立了一套有史以來最為完善的獨裁製度。清朝皇帝的權力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清朝的統治也是有史以來最穩定的。

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為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那我們能不能說,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王朝呢? 對於統治者來說,是的。對於老百姓來說,可就不是了。

清朝的人口達到了歷史頂峰,可是糧食產量沒有等比例的上升。人口多了,人均糧食卻少了,老百姓更窮了。在乾隆末年,英國使者在中國見到的是觸目驚心的饑饉和貧困。“康乾盛世下”的老百姓,過的是飢餓、野蠻、如乞丐一般的生活。這樣的王朝縱然有著遼闊的疆土和堆積如山的金銀,卻和老百姓沒有半點關係。

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為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清朝的皇帝有著近乎無限的權力,可他們只把這些權力用來強化自己的統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文字獄”。

所謂“文字獄”,就是因言定罪,因為讀書人寫了不該寫的字,就把他抓起來。這種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巴不得幹——要是全天下人都說皇帝的好話,這王朝多容易統治呀。可是大部分王朝都搞不出大規模的文字獄。因為皇帝身邊的官員也是讀書人,哪個讀書人會同意這種人人自危的政治迫害呢!只有在皇權特別特別強大,皇帝可以隨便碾壓官員的時代,才可能冒出大型文字獄。

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為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譬如秦始皇的時候,譬如朱元璋時候,再就是清代。 秦始皇有著名的“焚書坑儒”,但前面說了,規模其實不大。朱元璋時文字獄牽連極廣,但好在只有他一帝。大規模的、長期的、成系統的文字獄,只發生在清朝。

清軍剛打下中國的時候,就開始對文人開刀,其中一件是順治時的“科場案”。 有一次,有人在江南地區的科舉考試中作弊被清廷抓住。因為江南文人勢力最大,最不順從滿清的統治。因此清廷抓住了這個由頭,狠查嚴打。最終把涉事的考官、中舉的學子幾十人全部問斬,牽涉其中的數百人流放黑龍江。

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為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這什麼意思呢?這相當於全國高考的時候,你們省的主考老師有舞弊行為被查出來了。結果主考老師、監考老師、巡考老師,反正是和這事有點牽連的,再加上考生本人,一律拉到刑場上槍斃,家產全部沒收,所有人的親戚都流放到邊疆幹苦役。剩下那些沾點兒邊的老師、學生,也一律沒收家產,全家去幹苦役。

文字獄真正的高潮,發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這三朝文字獄的特點是:捕風捉影、處罰極重、牽連極廣。先說捕風捉影。 古人寫字的規矩很多,有一條規矩是要避諱長輩、皇帝的名字。

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為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比如康熙名叫“玄燁”,“玄”和“燁”兩個字就不能寫出來。真需要這兩個字的時候怎麼辦呢?可以用代替法,比如把“玄”字寫成“元”字。

乾隆的時候,有個書生編了一本字典。在這本字典裡,他要教讀者怎麼用代替法來避諱君主的名字,其中就列舉了“玄”、“燁”等字該用什麼字來替換。他所介紹這些方法,都是清政府官方的規定,是完全合法的。

可是,他在舉例子的時候不還是得寫上“玄”、“燁”等字嗎,這不也犯忌諱嗎?於是作者用了另一種避諱方法,“缺筆法”,也就是寫“玄”、“燁”等字的時候少寫一劃,這也是當時慣用的避諱方式。

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為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結果乾隆說什麼呢,他說這個作者太可恨了,避諱“玄”、“燁”等字的時候應該用“拆字法”,把一個字拆成好幾個字寫,用“缺筆法”不夠尊敬!就因為這點小事,以及書裡其他一些類似的格式小錯誤,這本書的作者被“從寬”處罰,斬首(不從寬就是凌遲),子孫七人斬首,妻子幼孫等家人發配為奴。

更慘的是一開始負責查辦此案官員,被乾隆認為查辦不力,“從寬”斬首。之前見過這本書的官員因為沒有舉報,革職交刑部查辦。還有上上下下牽扯到的地方官什麼的,一律受到處罰。

清朝“文字獄”狠查嚴打,乾隆帝因為兩個字,就斬首七人

清廷為什麼要如此瘋狂呢?清朝的皇帝們真以為文人沒有避諱幾個字,私下裡發發牢騷不會動搖大清的根本嗎? 不是的,清朝前期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精,他們不會有這麼單純的想法。 清朝的皇帝們並不是要懲治所有在文字上犯錯的人,真要這麼幹,天下的讀書人早就被殺光了。清廷是要造成這樣的效果:讓天下的讀書人都知道,只要皇帝願意,可以隨時找個罪名讓你家破人亡。至於這罪名找不找,什麼時候找,就全憑皇帝一個人的喜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