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为上品,那么,何为自然之妙?

一为笔法自然。前辈论笔法多以自然之物象拟喻,如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述: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不仅描绘出笔画的形状,还有动态之感,写尽了高妙笔法之生动。姜夔续书谱云: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白石道人不讲如何书写折弯,而以钗的状态做比,古时的钗为常见的首饰,多用金银所制,有韧性不易折断,将钗用力弯折而不断,其弹性,力度跃然纸上,以此类比书法线条之圆实,遒劲爽利,表现出力感美。

书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为上品,那么,何为自然之妙?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怀素曾与颜真卿论草书,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用飞鸟投林、惊蛇入草来描述笔势轻灵飞动,迅疾突然,表现草书的快捷与流畅。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古代房屋墙壁为砖垒砌,错落有致,凹凸不平,若墙壁漏水,其下行痕迹必然是顺墙壁之势蜿蜒顿挫而下,而不是飞流直下。李斯用笔法: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皆以自然之物象以喻笔法。

书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为上品,那么,何为自然之妙?

怀素自叙帖

其二为书者状态自然。蔡邕《笔论》有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这里点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写状态,任情恣性,迫于情事。王羲之在极其潇散的状态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在悲愤扼腕之间写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皆出于任情恣性。

书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为上品,那么,何为自然之妙?

祝枝山书法作品

意在笔前,文向思后,是有意作书,还不是作书自然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应该是心忘乎手,手忘乎笔,心手两忘,一片神行!沈尹默眼睛几近青盲之下,写就的红色里程碑,让人惊叹为神来之笔。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书法界之外的故事,中国男篮以三分闻名的前国手胡卫东,可当有人问起他是怎么练就远程发炮的火眼金睛时,老胡却笑了,因为他投篮时根本不看篮筐,既近视又散光的他其实根本看不清篮筐。 既然看不清楚,所以自己投篮的时候干脆不看篮筐。真可谓篮筐在心中。

书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为上品,那么,何为自然之妙?

王铎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得自然之妙者为上品,那么,何为自然之妙?

沈尹默书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