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建筑保留了太多的历史


有着一座城市的秘密基因

除了外滩、国际饭店、石库门、法租界的老洋房,城市的记忆里还有教堂的高塔、管风琴奏出的圣乐。它们也是上海独特的历史和记忆。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设计教堂最宁静

邬达克在上海一共设计了3个

“虽然在上海,现在我动动铅笔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但却再也无法恢复设计小教堂时那种内心的宁静。” 邬达克在给家人的信中这样写到。

因为家族和个人历史的原因,作为当时上海耶稣会的首席建筑师,设计教堂对邬达克来说具有超越世俗的意义。

上海教堂的选址,主要是沿水系,沿街道,或位于道路转角处。邬达克所设计的三处教堂, 均如是。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名字、设计者以及落成时间都有过争议。由震旦和复旦大学创始人、天主教爱国人士马相伯等发起,原为信徒安葬仪式祈祷时使用,缅怀逝者,是息焉堂的目的。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建成时间:1929-1931

地点:西郊可乐路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世纪60年代遭遇疯狂捣毁,总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却只留下不到300平方的教堂和钟楼。大部份则成为中学和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的物料仓库。

所以探访之时,寂静之地,隔墙不知道老虎还是狮子嘶吼,好怪异的感觉。世间教堂,大概绝无仅有。

隔河望去,息焉堂隐秘于高大茂密的树木。遗憾去时正是黄梅天,我以为教堂最美的时候应该是夕阳西下,或者萧瑟冬季遗世独立。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匈牙利有许多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所以作为邬达克设计的早期作品,息焉堂充分反映了其个人设计偏好及地域情结。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外形敦厚,墙面用水泥砂浆做淡黄色鱼鳞纹粉饰。

屋顶是一个由多个尖券窗围成的南瓜形穹顶。穹顶的外表用铜板装饰,年久氧化后呈现出独特的铜绿色。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教堂入口和钟塔的窗采用哥特风格的尖券,神圣庄严。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米黄色基调的大厅,沉静感,马赛克地砖据说当年留存。

厅内四根束柱,承接着帆拱与穹顶,显示了拜占庭建筑的华丽特征。穹窿底部有16个尖券窗,光线射入时一定很迷幻。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世人我们,总是不愿正面面对悲伤和逝去,其实生也忧患。无愧一生吧。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最熙攘之地里的最安静之处,恍如从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

美国学院式哥特建筑,壮丽雄伟,也是中国最大的社交会堂。

建筑群正中为大堂,共设1000个座位。

西南角一座塔楼,42.1米,曾经上海之最。后加装了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夜晚,十字架缓缓转动,夜色中传播光明和灿烂,与星光交相辉映。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邬达克摒弃了设计息焉堂和慕尔堂所沿袭的历史风格,红砖映衬着绿树,灵活布局,立面丰富。

同步于国际流行的现代装饰艺术风格,但也保留了西方传统观念中教堂建筑的特征。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建成时间:1930-1932年

地点:延安中路/华山路

两三年后,邬达克在大光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由此,这个教堂的设计便显得意味深长了。

绝对遗憾的是,德国新福音教堂彻底毁于1966年。如今旧址上矗立的是五星级宾馆上海希尔顿。

上海希尔顿,昔日的邬达克教堂

E N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