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人民藝術家推出特別專輯“豐碑”,致力於用藝術作品展現古往今來的英雄形象。讓英雄形象在藝術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已很難體會到戰爭時代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年輕一代也很少有機會了解那些在抗戰時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灑熱血、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人物。今天,讓我們通過英雄形象在不同類型藝術作品中的表現,深入瞭解他們的英雄事蹟與無畏精神。

無所畏懼五壯士

油畫作品《狼牙山五壯士》為畫家詹建俊於1959年創作,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抗日戰爭時期,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在河北易縣狼牙山與日軍、日偽軍血戰,彈藥打盡,砸毀槍支,從棋盤陀峰頂集體跳崖的英雄事蹟為創作背景,用油彩描繪他們偉岸的形象。畫家選取了英雄跳崖前的一剎那,從悲壯的氣氛中突出表現了寧死不屈、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塑造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表達的是革命精神永世長存的這一主題。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油畫

影片《狼牙山五壯士》上映於1958年,該片拍攝時正值中國經濟困難時期。為了拍攝,劇組人員每天人手一根扁擔,挑著服裝、道具和燈具電纜往返步行30多里的山路,演員們有時上山連續拍攝就是一整天。而攝製組帶的食品有限,便經常餓著肚子拍攝,當地村民們便把自家饅頭送給攝製組。

小編為劇組人員點個大大的贊,儘管條件艱苦仍能造就經典。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影《狼牙山五壯士》劇照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影《狼牙山五壯士》劇照

在201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八一電影廠宣佈將新拍3D版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用與時俱進的拍攝手法重現經典,力求適合現代觀眾和青少年的口味,讓新一輩觀眾瞭解先輩們的英雄事蹟。

連環畫版的《狼牙山五壯士》由著名版畫家彥涵創作。1944年的延安物質條件差,彥涵在沒有油彩畫布,又無國畫紙墨,更不能照相製版的條件下,親手打磨梨木製作了連環版畫《狼牙山五壯士》。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彥涵《狼牙山五壯士》連環畫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彥涵《狼牙山五壯士》連環畫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彥涵《狼牙山五壯士》連環畫

20世紀60年代前後,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琵琶曲。其中,以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為背景創作的琵琶武曲《狼牙山五壯士》,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該曲不論是在樂曲的創作手法還是演奏技法,都較傳統琵琶舞曲有所創新和突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捨身取義董存瑞

“解放隆化萬彈鳴,橋頭暗堡敵猙獰。一包炸藥挺身舉,萬世頌揚存瑞名。”這首詩精準的描述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蹟。“全國戰鬥英雄”董存瑞在解放戰爭中,為掃除部隊前進的障礙,毅然用手托起炸藥包炸燬了敵人的橋頭碉堡,壯烈犧牲。

董存瑞雖犧牲多年,但他的事蹟一直廣為流傳,其英雄形象也在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中得到展現。1955年,影片《董存瑞》正式上映。講述了董存瑞從見習小八路成長為正式共產黨員,被任命為爆破隊長,在執行任務的緊要關頭,為減少戰友傷亡,做出用手託炸藥包的壯舉。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影《董存瑞》劇照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影《董存瑞》劇照

1996年,受總政委託於涼創作了油畫作品《董存瑞》。董存瑞畫像從草圖到成稿,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為達到創作要求,於涼不僅從構圖與用色上下功夫,還面對鏡子自作模特,想象著當時戰場的情景反覆地做表情和口型,直接寫生,精心繪製。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於涼《董存瑞》油畫

烈火金剛邱少雲

1950年,美國出兵侵略朝鮮,並派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面對美軍對中國東北近鄰的入侵和對我國安全的威脅,全國上下興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一位位中國軍人奔赴朝鮮戰場,在異國他鄉艱苦作戰,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邱少雲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戰場中的一員,在潛伏過程中不幸被燃燒彈引起的火勢燒身,為不暴露潛伏目標,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也一動不動,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壯烈犧牲。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孫國岐《邱少雲》油畫

小學語文課文《我的戰友邱少雲》中的配圖,就是以孫國岐在1976年創作的油畫作品《邱少雲》為原型進行刊印的。作品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邱少雲壯烈犧牲時的場景,烈火已在身上灼燒,整個身軀依然匍匐在草叢中紋絲不動,一手緊握槍支,一手深插進泥土,痛苦扭曲卻愈顯堅毅剛強的臉龐,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影《邱少雲》宣傳海報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影《邱少雲》劇照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影《邱少雲》劇照

2010年,電影《邱少雲》正式上映。影片以藝術的手法生動再現了邱少雲鮮為人知的成長、戰鬥經歷,譜寫了一曲視紀律重於生命的英雄壯歌。

197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上海市新聞出版系統“五.七”幹校連環畫創作組編繪的連環畫版《邱少雲》。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五.七”幹校連環畫創作組《邱少雲》連環畫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五.七”幹校連環畫創作組《邱少雲》連環畫

奮勇當先黃繼光

在邱少雲犧牲後的八天,年僅21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黃繼光也犧牲在了朝鮮戰場。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黃繼光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進攻部隊受到機槍巢火力壓制的時候負責爆破任務,他在投擲了一枚手雷但未能完成任務的情況下,選擇用身體去擋住敵人的子彈,幫助後續部隊能夠攻下597.9高地。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張洪贊《黃繼光》油畫

張洪贊創作的油畫作品《黃繼光》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黃繼光壯烈犧牲時的場景。他起身跳躍,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人的子彈。在死亡面前表情嚴峻、堅定,給觀者帶來心靈的震撼。

2015年上映的電視劇《黃繼光》主要講述了,特級英雄黃繼光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少年黃繼光雖身世悲慘,仍堅強勇敢,讀書、學武功、鬥惡霸。在成年後毅然參軍,奔赴朝鮮戰場,直至犧牲。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電視劇《黃繼光》劇照

為記錄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全國軍民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一致抗敵的精神,《中華紅色教育連環畫》共出版了100冊描繪英雄事蹟的連環畫。其中就有黃繼光的故事,他的英雄事蹟激勵著全國人民,喚起學英雄、愛祖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勇於進取、無私奉獻的熱潮。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黃繼光》連環畫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 《黃繼光》連環畫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用藝術之名,向抗戰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