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能真正幫助農民發家致富嗎?

佑康613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我家流轉出去的8分田地,還有上一個關於土地流轉的捱罵回答。

說實話,土地流轉好不好?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還是那句話,如果一個國家的政策對大多數人是有害的、有弊端的,那麼這個政策肯定不會長久。而且我也相信我們的決策者不會幹害我們農民大眾的事。因為我們的決策者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大的團隊和我們的代表們。這幾年那一次中央頭號文件不是關於三農的?如果說這個政策是害人的,那麼從08年開始的土地流轉到如今都十來年了。我們這些流轉了土地的人吃虧了還不知道要回來,不可能吧!所以政策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你說的是否能讓農民發家致富,那就要看個人了。因為土地流轉的方式多樣,流轉與否也是看你自己是否願意。

說幾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一下吧:

1、把土地流轉給別人,自己外出打工。原來家裡田地就那麼點,一家人在家幹農活實際只有兩三個月忙點,別的時間都閒著肯定是隻夠養活一家人。想要有點存款、閒錢多半是不行的。我大姨家過去四個人種過十五個人的土地(農村人都應該知道怎麼回事)。由於當時的環境,一家人只是原始的種原來的那些農作物。一年下來跟本沒多少餘錢,還累得不行。後來表哥兩兄弟出門打工,一個月下來掙得相當以前全家一年的收入。後來就乾脆都打工去了,家裡的地也就荒了。前幾年我們這兒開始土地流轉,他們就把土地都包出去了,只收租金。這種情況只靠土地流轉肯定不能發家致富,只是土地有用了,自己還能得點租金,但不流轉就只能荒著。那土地荒著對誰都沒有收益。

2、土地流轉了,自己在家種點沒流轉的,同時也在流轉的土地上乾點臨時工。這種情況多數是老人或留守婦女。老人因為年齡大了打工沒人要,留守婦女因為家裡老人、孩子不能去打工。這種情況下如果土地要全部自己種可能兼顧不上,流轉出去部分正好可以少分擔點。像這種情況發家致富也是不可能的,租金只有那麼多,臨時工工資也不高。只是比自己種強點。

以上兩種可以說是目前大部分流轉的主要模式。農民想要靠租地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只是比不租強點。而租土地的種植、養殖戶只要是真正有技術、有銷路的,發家致富那是肯定的。

3、參股分紅的,這種情況比較少,但國家是最提倡。這種情況的好處很明顯,那就是共同致富。但缺點也很多,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頭人是幹不起來的。而且這個領頭人還必須有經營頭腦才行,要熟悉市場,要品行端正。這種人真的不好找,所以分紅型是最少的。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就放心跟他幹吧,他肯定能帶大家發家致富的。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就帶著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吧。

我是老肖,歡迎大家給我留言討論,請大家多關注我,給我點贊!謝謝!


普州老肖


土地流轉無疑就是對農民雪上加霜,大部分年輕農民工返潮創業,意味著什麼?_?就是工廠機械化,採用少數人控制機械,大大的減少勞動力,從而使農民工失業返潮,。年輕的農民工返潮,而到了一定年齡的農民何以生計?打工?哪裡有工可打?可以依賴的土地,被所謂的村幹部“村霸”強制流轉,而且農民才得到一畝地幾百元的租金,其中還有村幹部需要一畝地扒皮200元,在這個高消費水平的社會,區區的流轉金,農民怎麼生活?小康???能解決溫飽就不錯了。我只是說實話而已,如果磚家叫獸不信,可以派人調查。


藍色妖姬35436083


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能使農民發家致富嗎?

回答是肯定的。不能。首先來說流轉土地,按人均一畝三分地,每畝地700元算。也就是人均910元錢。乘以2,等於1820元錢,只一點點錢,一個三囗之家,按現在的生活水平,都不夠半個月用的。再說流轉後的人。一,農場主接收的了所有把土地流轉給他的農民嗎?二,每年農忙也就是兩個月,其餘的十個月咋辦?農閒時年輕的可以出去打工。年齡大的單位不要的那些人咋辦?三,本來有那一畝三分地,自己的口糧不用花錢買。土地流轉後又增加了不必要的開支。老農民還可以當作煅煉身體。流轉後因無地可種也無工可打。對一個勞作慣了的人來說,會讓他們必出病來的。而真正能從土地流轉中受益發家致富的也只有那麼幾個農場主!而絕對不是隻有一畝三分地的農民。


三農問題探討者


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還真不一定能讓農民賺錢。

我堂姐家就是種植大戶,在揚州周邊的一個縣級市的鄉下農村流轉了8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小麥,去年聽她說,辛辛苦苦一年下來,還虧損了十幾萬,欲哭無淚啊,為啥?

買種子、化肥、機械等耗去很多成本。

用工成本也很高,農產品價格比較低。

還要擔心自然災害,種田大戶真不是想象中那麼好當的喔。

土地被流轉的農民真的就能從此過上幸福日子了嗎?

有些真能,年紀大了,土地流轉給大戶用,自己可拿租金,也不用太忙碌了,可以到城裡幫兒女帶娃,安享晚年生活,這樣挺好的。

但有些年紀大的農民,土地流轉後,也沒法去城裡咋辦?也很少有工願意招年紀大的,這部分農民的未來生活也許有點問題,該如何增收呢,大家可多幫助想想點子呀





林家曉雨


上次回答了一篇關於土地流轉的問題,被很多網友怒罵!今天又被邀請回答,也許還會繼續找罵!但即使被罵我也應該回答我的觀點。


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能真正幫助農民發家致富嗎?

首先,土地流轉不一定就是規模化種植。

很多農民聽到說土地流轉,就認為是土地流轉就一定是將土地承包給經營大戶,進行大規模種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土地流轉的形式多種多樣,靈話多變的,不一定就是承包給經營大戶,不管是大戶也好,小戶也好,只要承包人能給出合理條件,均可自願選擇承包,或者參股,任何有經營能力的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流轉土地,關建是能不能給出合理流轉條件。


其次,規模化種植並不一定能幫助農民發家致富,但利大於弊。

農民流轉土地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以承包農民土地為由,騙取套取國家農業補鑽的。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土地流轉政策就是失敗的,在全國很多地方,土地流轉成功的依然很多。阿洪表哥家的土地,由於自已不願自己耕種,自已進城打工,將土地出租給一個小老闆種草莓,那老闆每年可種兩季,草莓零售價賣到35元一斤,就擺在公路邊賣也不夠賣,每年老闆光承包我表哥家土地一年產值能做到50萬,純利潤30萬以上,農民拿到了土地租金,又領農業補貼,還打工賺錢,何樂而不為呢?我們這邊,承包土地種植獼猴桃、種植枇杷,成功的大有人在。所以土地流轉我認為利大於弊。


再次,土地流轉也不是一刀切。

土地流轉政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會在有條件的農村先進行試點,很多農民聽到土地流轉就擔心自己土地不好,沒人承包,種土地賺不到錢,土地山溝溝不能規模化種植等各種擔心。其實並不是這樣,土地流轉取決於農民自願,一般不會強制。是否進行規模化種植也是因地制宜的,不適合種玉米的土地,老闆不可能承包來種玉米,那些山溝溝,石咔咔土地,不適合機械化傳統種植,但並不代表不可以種植藥材和經濟果木等,比如我們這邊大山深處種李子、枇杷成功的非常多。所以,土地流轉不會一刀切,農民沒必要擔心。

總而言之,土地流轉政策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抓住機遇的農民應該是會受益的。

感謝閱讀!以上是阿洪對問題的知識解答,僅代表個人觀點。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農人阿洪


一,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就會使一部分農民不再種地,靠到城市或到就近流轉大戶去打工,因為現在種地的大部分是四十五以上的中老年人,出去打工難免會被嫌棄,一些老年農民不得不失業。所以這些農民要想發家致富有一定的困難。

二,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在一些丘陵,山區地方根本沒法發展。路不通,一些機械無法進展,僱用人工只有流轉大戶賠錢了。農民想以此來致富還是沒希望的。

三,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聽起來好像肯定能掙到錢,但是由於農產品價格的一直低落。化肥,農藥,種子等生產資料成本的上升。利潤空間還是並不那麼樂觀的。

所以我認為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要讓農民真正發家致富的希望不太大。


秦安人家123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農業掙不掙錢跟現在的農民又有什麼關係,已經出局了!不解決好三農問題,今天的農民工就是明天農民!今天的農民工是真入城了嗎?每年的農民工大遷徙就是最好的例證!今天你進城還能回,明天怕是就別想了!想想今天沒養老沒醫保的農民的可憐境地,有兒有女還好些,那些沒兒沒女的孤寡老人有二畝地,身體健康,沒病沒災,活到老幹到老,起碼還有吃的,如果沒了土地你自己想吧,別老聽某些人忽悠,目前國家是在努力解決三農問題,首先我承認這是今後趨勢但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三農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就是國家今天也不敢正兒八經的正式通告農民棄土地進城,別聽信某些勢力某些人的忽悠,他們眼中只有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錢多的是,房地產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了,正愁錢沒地擱哪


空山190680458


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形容土地流轉者,再現實不過了。

就來看看,我們周圍的土地流轉者的現實結局吧。

事例一:曾經的大棚菜女強人張XX。2013年前後,張XX可謂是我們縣裡農業這塊的當紅的人物,養豬出身的她,靠著自己的辛勤努力也賺了點錢,看著中央的一號文件,連續多年都是扶持農業的好政策,自己養豬攢下這麼多豬肉,何不用豬糞種有機蔬菜,這樣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不正是國家大力提倡與支持的嗎?種出的蔬菜豈不是更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躊躇滿志的張XX以800元/畝租金的地價一下租了80畝,建起了50個蔬菜大棚,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一時間她的合作社也成了當地致富的典型,來參觀學習的,檢查指導的絡繹不絕,可謂風光無限,缺資金,相關部門幫著協調給予解決,缺技術,政府出面幫著從中國最好的大棚菜種植基地請來技術員。然而風光的背後,是殘酷的農業勞動力行為和對接中高消費力市場匱乏的能力。勞動力每年都在上漲,最要命的是出工不出力,由於她的大棚還處於一種比較低端的狀態,自動化程度低,對人工的依賴程度高,明明知道這種情況也擺脫不了用工問題。對於所生產的蔬菜產品當初想著的有機蔬菜肯定可以賣高價的理想,也被現實擊的粉碎,所生產出的產品市場並不買賬,因為其標準化程度低,完全達不到有機的標準,所有有機認證也一直沒能拿下來。幾年下來虧了幾百萬,豬場無資金餵豬關閉了,大棚也在苦苦支撐。

事例二:省級招牌農業曇花一現。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李XX,做過酒店、搞過房地產、經營過當地一家白酒場,也是當地在經濟方面數得上的人物,看著中央連年發佈的一號文件,感覺到農業的投資商機來了,於是賣掉酒場,一口氣租下了2000畝土地,種植了黃桃,因為黃桃加工在當地是主導產業,當地是全國最好的黃桃加工聚焦區之一。政府對他也非常支持,水電路全部通暢,水利部門按照現代農業標準給其打了多口水井,公路部門給其修了園區生產路,電力部門給其安裝了變壓器,就連桃苗也是林業部門給解決的。如此大的扶持力度,然而,好景不長,不到五年的光景,就跑路了。什麼原因呢?政府在給予你扶持,但政府不能給你付地租、政府不能給你付工人工資吧?你的地裡產生不了效益,你手裡的那點錢又能堅持多久呢?本來盤算著兩年就能見果見效益的桃樹,硬是三年才零星開花,每年1000元/畝的地租,算下來光租金就要200萬元,樹的打藥、鋤草、修剪、施肥,哪一樣少了行呢?三年下來,自己的那點資金所剩無幾,一場大雨又把他剛剛見果的桃樹淹死了近三分之一。最後實在堅持不住了,只有毀掉合同,撒手不幹了。

事例三:擁有省人大代表頭銜的生態農莊悄無聲息退出市場。XX農莊是當地一家省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其負責人是省級人大代表,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農莊的幾百畝果園以特色水果種植為主,兼營農家樂,秀美的自然風光及名優的水果自採,還有前幾年火爆的農家樂也的確讓其紅火了兩年,然而隨著農家樂生意的黯淡失色,其自採等項目也隨之沒有了市場,曾經的農莊一下子掉進了冰窟窿,租的幾畝果園退的退、轉的轉。

全國是怎麼樣一個形式呢?在這裡不做評論,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和正在流轉土地或者曾經流轉過土地的同學、戰友、親戚、朋友不妨聊一聊你就知道是什麼樣的一個現狀了。

工資年年攀升且又缺乏的農業勞動力,難以捉摸的銷售市場,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註定流轉大戶的日子是艱難的。

目前經營土地能夠賺些錢的,主要是靠自有勞動力租地不超過50畝的家庭農場。

我們所處的地區位於人多地少蘇魯皖豫交界的中東部地區,對於地多人少的東北和西北地區情況不太瞭解,所以僅代表當地觀點。


我和我的小農莊


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真能讓農民致富嗎?回答是否定的!只能讓農民越來越窮!什麼叫規模化種植?土地流轉,流轉後真能掙錢嗎?誰人把土地流轉去了?真能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不盡然吧!所謂大戶流轉土地,就是套取國家補貼和倒茬款!具體情況具體瞭解吧!在農村,土地都不多,人均一畝多地,即使一畝地流轉七八百元,一個人不到兩千塊錢,大多數三口之家,一年也就五千多元,在現在的社會中,五千塊錢好乾啥?農民也只有靠打工掙點錢貼補家用了,更別說致富了!農村的出路在哪裡?怎麼才能讓農民真正富起來,這個問題,不是個簡單問題,需要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來解決,不是多辦幾個農村合作社,土地流轉那麼簡單吧?!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更不是靠扶貧工作能解決的!國家對三農工作有更大,更好的政策做支撐,農村工作是國家的千年大計萬年大計,希望中國農業真正有次大發展,大飛躍!


北國飄雪


土地流轉,北方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地區等條件較好處,還有全國各地的一些山間平壩,可能是億萬富翁們早就垂涎三尺的事情了,但如果真的徹底實行,其結果都只會是肥了鴨子瘦了鵝,——國庫裡出錢不少,但無以回報,美其名曰農補,糧價飛漲,高度壟斷,農民更是想淪為農奴而不得,打工無門,務農則抬著鋤頭無處挖,可憐日子,不言而喻!要使農民生活有保障,顯得富裕一些,唯一的辦法就是國家立法規定,拿出錢來,把所有農民,按科局級幹部待遇養起來!否則永遠都不可能發富,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好過!要知道,事實上城市裡的窮人,比農村的還多還苦,少則揹著幾十萬的債節衣縮食,不想多說了!都不知道中國現階段的精英團隊,都在想著些什麼!天下大事,私有制是人的天性,最可怕的是國家精英團隊私慾膨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