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粘黏連隨是太極拳特有的應敵方式, 在掤勁的駕馭下,隨敵而動,不丟不頂,不即不離的與敵周旋,取得我順人背的優勢,獲得致勝的先機。

無論是軍事上兩軍對壘,還是武術中二士相爭,首先講究的是控制。掌控局勢,把握節奏,只要其中一方能夠控制局勢的發展和進攻變化的節奏,就取得了致勝的先機。明代軍事家和武術家俞大猷在其著作《劍經》中講“知拍任我行”就是這個道理。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相對於其他拳術以快打硬進的方式來掌控節奏不同。太極拳以消耗最小的力量、一部到位的原則,通過粘、黏、連、隨的方法,在以充盈的掤勁和圓旋用力的基礎上,讓首取中與敵方周旋迂迴,達到我順人背,得機得勢佔據獲勝優勢的局面。

通過粘黏連隨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1.以空間換時間。通過順引,隨進,捨己從人,使自己佔據有利的地位,擠迫對方,破壞對方的平衡達到我順人背。

2.黏依不絕,不給對手發力的空間和時間,打亂對手進攻的節奏,對手隨著我的節奏走,得機得勢。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粘黏連隨在戰鬥中怎樣運用和實施?

拳譜雲:粘黏連隨不丟頂,在不即不離之間。從人則生,由己則死,手是粘黏腳是連隨。粘連是隨敵進攻之勢輕輕的與對方挨在一起,取得對方消息,以引為主。黏隨是隨敵退之勢,隨敵而進,以發為主。敵進我迎手旋接,順其勢借其力,待過臨界點,加多一分力,使其失勢。敵退我隨,緊跟而進,或隨而擊之或迫其失去重心,喪失反抗的能力和機會。

敵進我轉(內含粘字)以腰為軸,手引身進步隨。敵退我隨(內含黏字),直來直去務必要比對方快半步。拳普雲:“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滌,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正是此意也。

總之通過粘黏連隨,獲得我順人背的優勢,不給對方第二次發力的空間和時間,從而掌控全局,取得致勝的先機。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觀武術之現狀,由於缺乏系統的對抗性訓練,所以在對敵的心理素質,距離感,以及應變反應都有很大的欠缺,平日談招論勢頭頭是道,真到動手時卻手忙腳亂。其實功夫的較量在雙方接觸的瞬間勝負已判,俗語云“不招不架,只要一下,犯了招架,必挨十下”。

粘黏連隨訓練脫胎於推手,但又不同於推手。它的側重點在雙方由遠及近接觸瞬間的反應訓練。在手法上沒有兩手盤在一起的轉圈動作,也沒有抓拿的動作。誠然推手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法,但發展到現在也產生了很多流弊,很多人基本上把推手變成了一種遊戲,以把對手引動或推倒為樂,離實戰相差十萬八千里,更有甚者,把推手變成一種神功,離對手多遠隨便一比劃對手就抽搐或連滾帶爬的倒地。真正研究推手的,大多數又只注重接觸後的解決方法,對於接觸的剎那卻沒有很好的去思考和解決。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粘黏連隨的訓練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步法練習。第二部分是解決對敵時緊張膽怯害怕的心裡問題,練出遇敵不驚不慌,吾心自有主張的心裡素質。第三部分是練習雙方接觸瞬間的掤勁反應訓練,由近到遠,由接觸練習到兩人由遠及近的不接觸練習,最後達到粘黏連隨不丟頂,有感而應,一觸即發,動緩則緩隨,動急則急應的功夫。太極功夫如果要練到捱到何處何處擊的功夫務必要守住本體,脫離意識!知道我在幹啥,但是是靠肢體的觸覺而不是大腦的反應去解決問題,“無意方是真意”,切記!

太極功夫的要點全在粘黏連隨,通過粘黏連隨的練習和運用,達到遇敵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令其進退維谷而為我所控。

練習粘黏連隨的要點是:務必依靠肢體的觸覺而行,大腦一點都不參與。切記!

第一步:單手練習

(1)兩人以太極拳的框架要求相對站立,右手臂輕輕的挨在一起,以挨住為準,不要有絲毫的加力(圖12—1),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2—1

(2)藍方收手,乙方順勢跟進,然後白方收手,藍方順勢跟進(圖12—2、3、4、5、6、7)。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2—2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2—3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2—4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2—5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2—6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2—7

粘黏連隨的練習,無論單手雙手還是應激訓練都是由慢到快,由定步開始,然後是單腳進退,再到雙腳進退,最後是左右周旋快速行進。

第二步:雙手練習

在太極拳框架的要求下兩人相對站立,右手臂同前輕輕相挨,左手搭在對方右臂的肘部。然後相互進退練習,相對兩手臂練習,要比單手困難一些,主要是上下的協調。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時刻遵循不即不離,不丟不頂的原則。(圖13—1、2、3、4、5、6、7)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3—1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3—2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3—3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3—4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3—5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3—6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3—7

第三步:應激訓練

傳統武術兩人相搏,不是撥打就是架打,相對而言撥打比較難防。

第一步:兩人如前,兩臂相挨(圖14—1)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4—1

第二步:白方突然左手下撥按藍方右臂,左手反背拳向藍方面部打去(圖14—2)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4—2

第三步:藍方松胯屈膝,右手隨白方下撥之力旋轉,同左手一齊搭在白方的左臂上(圖14—3)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4—3

第四步:藍方雙手向右向下旋轉,然後再將對方推出(圖14—4、5、6)。然後返回原勢,白方再將藍方推出,兩者交替互換進行不間斷練習。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4—4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4—5

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以及其訓練方法

圖14—6

當接觸練習熟練後,兩人就隔開距離進行練習,具體方法是(以藍方為例):藍方先出右直拳擊打白方面部或胸部,用力不要過猛。白方用左手向裡向下撥藍方的右直拳,右手同時反背拳打向藍方面部,藍方如前第三步和第四步一樣將白方推出。同前一樣,兩者進行交替互換練習。

第四步、一觸即發訓練

一觸即發訓練是太極功夫的高級階段,通過短促的發力破壞對方的中樞神經,使對手失去反抗的意識。也是分三個步驟進行訓練。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是以雙手互挽的方式進行,由靜到動,由喂到引,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兩手的虛靈,第三階段則進入實操階段。

第一階段:剛開始兩人相對站立,雙手保持互挽姿勢,一方雙臂以極輕的不易察覺的力給對方,對方有感即以外掛或裡裹的發力方式使對手雙臂僵直,大腦發暈。雙方動作由慢到快,逐步加強。熟練後再練習先引後發的方法。先微微給對手一點力,當對手反擊的力發而未發之時,我迅速回旋發力,達到令敵短時間內大腦空白的效果

第二階段:訓練的過程同上,區別在第一階段是雙方不走動的靜態進行,第二階段則是在動態中進行,步伐不停地轉換,雙手也是不停的相互轉動。

第三階段:實操階段,雙方以實戰姿勢相對站立,攻方出拳擊打或出手拍擊守方,當守方上架或下撥時攻方迅速回力發勁,破壞對方中樞神經 ,失去反抗意識,攻方則繼續近身,雙拳放於要打擊的地方。

主講人:張其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