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陸游蘇軾竟然都是吃貨尤愛湘菜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愛吃的人對蘇軾這首《初到黃州》一定不會陌生。

詩中,蘇軾這個“老吃貨”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一下小結,一輩子都在吃吃吃,甚至連工作都要荒廢了。“我這剛貶到黃州呀,看見水就彷彿看見了桌上的清蒸鱸魚,看見竹林就好像聞到了煮竹筍。說起來有點小慚愧呢,我當官這麼多年沒做出什麼成績,吃喝倒是不少。”難怪,蘇軾雖然官越做越小,可文章卻越寫越好,莫不是吃出文章的味道出來了?遺憾的是,蘇軾被貶南下,只是路過湖南,不曾給湘菜留下詩句。

屈原陸游蘇軾竟然都是吃貨尤愛湘菜

蘇軾

屈原陸游蘇軾竟然都是吃貨尤愛湘菜

清蒸鱸魚

好在古代大詩人中的“好吃佬”遠不止蘇軾一人。“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不要以為多次流寓湖湘的陸游只是給湖南留下了這樣引以為傲的詩句,和蘇軾一樣,陸游也是一個著名的“老吃貨”,而且,陸游還比蘇軾更厲害,吃到什麼自己就可以烹飪什麼,是宋代鼎鼎有名的“陸大廚”。

那年春天,陸游到了湖南,吃到了一個菜,吃完,一連吟出了好幾首詩:“湘湖蓴菜出,賣者環三鄉”“項裡楊梅鹽可徹,湘湖蓴菜豉偏宜”“店家菰飯香初熟,市擔蓴絲滑欲流”“小艇湘湖自採部……攜友菜採湘湖路”。這個蓴菜是什麼菜?就是蒪菜、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用長沙人的土話說,這個多次被陸游寫進詩裡的蓴菜就是“雞蓮坨”的嫩葉。蓴菜性喜溫暖,適宜於清水池生長。嫩葉可供食用,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鮮美滑嫩,為珍貴蔬菜之一。

屈原陸游蘇軾竟然都是吃貨尤愛湘菜

蓴菜

從陸游的詩裡可以看出,湘菜的原材料其實就是土生土長的植物。山水的滋潤惠澤,形成豐饒而美麗的自然資源,明清時就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諺,湖湘素稱“魚米之鄉”。在歷史背景上,因湖湘地處內陸,與外界接觸較晚。就湘菜取材而言,多運用本地的農產、水產,少自外地輸入,多以新鮮、價廉物美為原則,依四季物產的不同,所烹製的菜餚富有變化。長期以來,湖湘地區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所以湘菜能保存其傳統特色,漸成一個獨立的湘菜系統。

屈原陸游蘇軾竟然都是吃貨尤愛湘菜

更早喜歡湘菜的吃貨詩人,當屬屈原,有詩為證!

屈原流落湘江沅水,精神苦悶到了極致,但味蕾卻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那麼宏大的《楚辭》裡,居然也有描述湘菜美味的詩句,可謂湘菜楚國時就“有譜”的直接證據。《楚辭·招魂》曰:“食多方些,稻粢穱麥,挐黃粱些。大苦鹹酸,辛幹行些。肥牛之犍,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鵠酸臇鳧,煎鴻鶬些。露雞臛臇,厲而不爽些。”

屈原陸游蘇軾竟然都是吃貨尤愛湘菜

吳國羹湯

把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湘人)吃的菜餚豐富多彩。大米、小米、穱麥、黃粱隨你食用。酸、甜、鹹、苦,調和適口。肥牛的蹄筋又軟又香。有酸苦風味調製的吳國羹湯。燒甲魚、烤羊羔還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鵝、燜野雞、煎肥雁和鶬鶴,還有滷雞和燉龜肉湯,味美而又濃烈啊,經久不散。”

另外,屈原在《楚辭·大招》裡還提到有“楚酪”即楚式奶酪,“醢豚”即小豬肉醬,“苦狗”即狗肉乾,“炙鴉”即烤烏鴉,“烝鳧”即蒸野雞,“煎”即煎鯽魚,“雀”即黃雀羹等菜餚。可見,在屈原那個時代,湖南人對於“吃”就一點也不含糊。

屈原陸游蘇軾竟然都是吃貨尤愛湘菜

煎鯽魚

哎呀,不說了,小編去吃長沙美食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