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陆游苏轼竟然都是吃货尤爱湘菜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爱吃的人对苏轼这首《初到黄州》一定不会陌生。

诗中,苏轼这个“老吃货”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一下小结,一辈子都在吃吃吃,甚至连工作都要荒废了。“我这刚贬到黄州呀,看见水就仿佛看见了桌上的清蒸鲈鱼,看见竹林就好像闻到了煮竹笋。说起来有点小惭愧呢,我当官这么多年没做出什么成绩,吃喝倒是不少。”难怪,苏轼虽然官越做越小,可文章却越写越好,莫不是吃出文章的味道出来了?遗憾的是,苏轼被贬南下,只是路过湖南,不曾给湘菜留下诗句。

屈原陆游苏轼竟然都是吃货尤爱湘菜

苏轼

屈原陆游苏轼竟然都是吃货尤爱湘菜

清蒸鲈鱼

好在古代大诗人中的“好吃佬”远不止苏轼一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不要以为多次流寓湖湘的陆游只是给湖南留下了这样引以为傲的诗句,和苏轼一样,陆游也是一个著名的“老吃货”,而且,陆游还比苏轼更厉害,吃到什么自己就可以烹饪什么,是宋代鼎鼎有名的“陆大厨”。

那年春天,陆游到了湖南,吃到了一个菜,吃完,一连吟出了好几首诗:“湘湖莼菜出,卖者环三乡”“项里杨梅盐可彻,湘湖莼菜豉偏宜”“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小艇湘湖自采部……携友菜采湘湖路”。这个莼菜是什么菜?就是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用长沙人的土话说,这个多次被陆游写进诗里的莼菜就是“鸡莲坨”的嫩叶。莼菜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嫩叶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

屈原陆游苏轼竟然都是吃货尤爱湘菜

莼菜

从陆游的诗里可以看出,湘菜的原材料其实就是土生土长的植物。山水的滋润惠泽,形成丰饶而美丽的自然资源,明清时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谚,湖湘素称“鱼米之乡”。在历史背景上,因湖湘地处内陆,与外界接触较晚。就湘菜取材而言,多运用本地的农产、水产,少自外地输入,多以新鲜、价廉物美为原则,依四季物产的不同,所烹制的菜肴富有变化。长期以来,湖湘地区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所以湘菜能保存其传统特色,渐成一个独立的湘菜系统。

屈原陆游苏轼竟然都是吃货尤爱湘菜

更早喜欢湘菜的吃货诗人,当属屈原,有诗为证!

屈原流落湘江沅水,精神苦闷到了极致,但味蕾却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那么宏大的《楚辞》里,居然也有描述湘菜美味的诗句,可谓湘菜楚国时就“有谱”的直接证据。《楚辞·招魂》曰:“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粱些。大苦咸酸,辛干行些。肥牛之犍,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臇,厉而不爽些。”

屈原陆游苏轼竟然都是吃货尤爱湘菜

吴国羹汤

把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湘人)吃的菜肴丰富多彩。大米、小米、穱麦、黄粱随你食用。酸、甜、咸、苦,调和适口。肥牛的蹄筋又软又香。有酸苦风味调制的吴国羹汤。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味美而又浓烈啊,经久不散。”

另外,屈原在《楚辞·大招》里还提到有“楚酪”即楚式奶酪,“醢豚”即小猪肉酱,“苦狗”即狗肉干,“炙鸦”即烤乌鸦,“烝凫”即蒸野鸡,“煎”即煎鲫鱼,“雀”即黄雀羹等菜肴。可见,在屈原那个时代,湖南人对于“吃”就一点也不含糊。

屈原陆游苏轼竟然都是吃货尤爱湘菜

煎鲫鱼

哎呀,不说了,小编去吃长沙美食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