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聚焦潁泉:愛心送給「星星的孩子」

《安徽日报》聚焦颍泉:爱心送给“星星的孩子”

《安徽日报》聚焦颍泉:爱心送给“星星的孩子”

《安徽日報》9月26日11版

殷溜社區是阜陽市潁河河灣一個深度貧困社區。 2017年4月,潁泉區婦聯引導姜大姐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在這個社區建立扶貧車間,組織貧困戶、留守婦女和殘疾村民開展編織鞋、鞋墊和串珠工藝品的製作以及外貿服裝代工,為社區脫貧奔小康搭建平臺。

該扶貧車間有個安靜的女工,今年20多歲,是一個自閉症患者(自閉症孩子也被稱為 “星星的孩子”)。工作中,她手裡拿著一把小剪刀,嫻熟地剪著衣服上的線頭兒。而這些衣服,是經過燙襯、搭肩、上袖、合縫、卷底邊等20多道工序才到她手中,由她來完成“去線頭兒”這最後一道工序。

在她的手裡,完成剪線頭這道工序需要3分鐘的時間。現在,她每個月的計件工資可以掙到400多元錢。另外,由於她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享受就業扶貧崗位資金600元,這樣,她一個月就可以有1000餘元的收入。

去年9月,合作社負責人姜大姐從扶貧工作隊隊員口中得知:上朱園村有個自閉症姑娘,她的父親身患多病,母親身體殘疾,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難。

談及這個姑娘,姜大姐說:“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根本不敢抬頭看人。只要有人上前和她說話,她就會害怕,甚至自言自語不知道說些什麼。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孩子就這樣太可惜了,區婦聯和人社局給咱扶貧車間那麼多的政策支持,我也應該幫這個姑娘一把。 ”

2017年9月30日,姑娘第一次來車間,姜大姐帶著她熟悉環境時,姑娘面對陌生的環境,恐慌地哭著離開了。

2017年10月5日,姜大姐和在車間做工的劉桂英商量:“你和她家住得近,她聽你的,你試試能不能把她帶來。咱不圖她幹活,就讓她在這玩兒吧,這孩子不能再這樣了,她得跟人多接觸。 ”於是,姑娘再次來到車間。這一次,她在車間待了一天半。

2017年11月10日,姜大姐和人社局工作人員商量:“再試一次吧,只要她來這兒待著,我一個月給她開點工資,讓劉桂英慢慢教她做活兒。等她能做工了我再給她發計件工資,到時候還可以申請就業扶貧崗位資金,一個月600元錢呢。 ”這一次,在大家的幫助下,姑娘留了下來。別人一看就會的事情,她用了6個月的時間去觀察、適應和掌握。今年6月,她拿到了人生第一個月的計件工資,9月很有希望突破500元。

姑娘掙到錢了,但更為重要的是她告別了封閉的自己。在姜大姐扶貧車間,她認識了很多朋友,擁有了自己的工作,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