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奔波在碧桂園結對幫扶的9省14縣中的扶貧人,常常沐晨光而出,披星月而歸,他們的一天都是怎樣度過?今天,跟隨著東鄉扶貧人的腳步,一起來見證他們普普通通而又充滿意義的一天吧。

一、前往果園鄉

清晨8:00左右,我們從東鄉縣縣城出發,前往果園鄉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入戶訪問。從縣城到果園鄉的車程大約30多分鐘,但道路並不平整,車子搖搖晃晃地走在崎嶇的道路上,偶爾有大卡車飛馳而過,帶起飛揚的塵土,夾雜在其中的石子打在車窗和車身上“叭叭”作響。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東鄉縣地貌

道路兩旁的鄉鎮,高聳矗立的清真寺與低矮的房屋形成鮮明對比,這裡到處散發著民族特色氣息。為數不多的小賣店零散分佈在道路兩旁,幾十公里的車程,我們走得格外艱難。

二、入戶調查

一路顛簸,我們終於到達果園鄉鄉政府。一下車,扶貧的同事就非常熟稔地和鄉政府的工作人員打了招呼,隨後我們便跟隨他們入戶。

“老爺爺在嗎?”院子的大門敞開著,房子倒塌後的土塊堆積在一起,叢生的雜草足有一人高。這院子的主人是一對失獨老人,唯一的兒子因車禍去世後,老兩口只能靠低保維持生活,扶貧同事認真記錄著這一切,不時詢問政府工作人員,查看資料,並一一進行登記。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扶貧同事入戶調研

在走家串戶的過程中,我看到一個小女孩站在臺階上好奇地看著我們,我上前主動跟她打招呼:“你好哇,妹妹。”她衝我靦腆一笑,漏出一對甜甜的小酒窩,然後飛快轉身進屋了。

我跟了進去,追問:“你會說普通話嗎?上幾年級呀?......”我說了一大堆,她坐在炕上抬起頭撇撇嘴,說:“姐姐,你好煩,我今年11歲,上6年級了。”然後轉身又跑出了屋子。我心裡暗想,幸好同事不在身旁,如果他們知道我被一個11歲的小孩鄙視了,還不知要怎麼嘲笑我一番呢。

這個時候,我環視起了小女孩的家。她家的房子已經建了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土坯牆上刷了一層白粉,已經有兩道明顯的裂口。跟生活貧困相反的是,整個房間與院子收拾得整齊而乾淨,院子裡甚至還種了月季。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小女孩乾淨整潔的家

正值花開季節,鮮豔的花朵給院子增添了一份活潑,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喜歡乾淨的女主人。我見到她時,她的嘴角輕輕上揚著。丈夫因病住院,自身疾病纏身,三個孩子嗷嗷待哺,房子年久失修,這一切,似乎都沒有令她沮喪。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小女孩家的院子

走出院子,我看到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過來,拉住我的手遞給我一個東西,“姐姐,給你!”我定睛一看是冰激凌。天氣很熱,熱到眼睛都出汗打溼了睫毛。我盯著她小小的臉蛋和清澈得看不到一點雜質的眼睛,心裡想,她大概是把她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送給我了吧。我們走出好遠,回頭一看她還站在大門口看著我們。

小女孩的天真和她媽媽的樂觀帶給我的是溫暖和感動,而接下來走訪的一戶,卻讓我震驚。來到這戶人家,看到低矮破舊大門的那刻,作為出生在農村家庭的我也無法想象這個院子裡竟會有人住。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低矮的大門

進入滿是雜草的院子,只有一間孤零零的、隨時能倒塌的屋子。推門而入,房間裡陰暗又潮溼,房梁以及牆面都有一種隨時被大雨衝倒的危險,開裂的牆縫裡不時有細小的土掉下來,落在幾條破舊毛氈拼成的“褥子”上。炕上沒有床單,唯一的單薄小被子耷拉在炕沿上,環境讓人十分壓抑。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陰暗潮溼的屋子

轉眼已經到了中午,扶貧同事跟隨政府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地走,一個村一個村地串,頭頂著烈日驕陽,腳踏著乾旱又貧瘠的土地,詳細瞭解情況,認真做好記錄。“累不累?”我問同事。

說不累是假的,但我希望能貢獻一份力量,以後看到那些貧困的人都能真正過上好日子,我會很開心!

三、搭起希望

走訪完了建檔立卡戶,我們來到碧桂園援建的龍泉鎮龍泉學校,該校新建教學樓及宿舍樓計劃於九月份新學期開學時投入使用。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龍泉學校新教學樓

這天正好是龍泉學校教學樓及宿舍樓兩樓封頂的日子,大家都在工地上緊張地忙碌著。我跟隨同事一起鑽進龍泉學校施工樓裡,爬上高高的梯子,環顧四周,有幾位工人正忙著舊樓粉刷翻新,挖掘機一點點地平整校園的場地。“孩子們開學後就再也不用20幾個人擠著住在一個3—4平方米的會議室裡了。”龍泉學校項目監督施工人說這話的時候,眼睛在閃閃發光。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龍泉學校宿舍樓

離開龍泉學校,時值正午,烈日當空,碧桂園扶貧人沒有時間休息,他們奔波在鄉間崎嶇的路上,繼續前往下一個地方考察。

碧桂園人深知,在農村,農業為本。只有讓他們的土地有收成,脫貧才有希望。扶貧的同事趕往馬鈴薯試驗田,查看馬鈴薯的生長狀況。這裡雖然貧瘠,卻是馬鈴薯生長的最佳之地。試驗田裡,不下幾十個品種的馬鈴薯苗整齊地排列著,碧桂園計劃通過實驗,挑選出最適合東鄉種植、量產最高的品種,為農民收入的提高增加保障。扶貧的同事詳細瞭解各種情況,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知道,這些馬鈴薯不是普通的農作物,而是東鄉農民脫貧的砝碼、是田地間的希望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扶貧同事正在工作

奔波了一天的碧桂園扶貧人在傍晚時動身返回縣城,但他們還沒有休息。吃過晚飯,他們就迅速回到辦公地點,繼續整理白天的走訪資料。簡單的住宿和辦公環境下,他們與燈光為伴,充分利用晚上的時間,對每一個村、每一個貧困戶的資料都仔細審核。已然深夜,萬家燈火皆眠,明亮的燈光下仍然還有碧桂園扶貧人認真工作的影子。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東鄉縣傍晚的天空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東鄉縣景色

東鄉縣是東鄉族的發祥地及主要聚集區,也是絲綢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縣裡千溝萬壑中分佈著零零散散的村子,居住區相當分散。海拔高、土地貧瘠、氣候乾旱,這些因素讓東鄉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作為深度貧困地區,東鄉縣的脫貧刻不容緩,而

碧桂園扶貧人,沐晨光而出,披星月而歸,希望東鄉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有我們的身影,有我們的汗水和努力

碧桂園扶貧行記——東鄉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