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東鄉縣多元化收益分配助群眾增收

原標題:東鄉縣多元化收益分配助群眾增收

中國甘肅網11月11日訊 據民族日報報道(記者 胡發偉)今年以來,東鄉縣按照“四帶六片區”產業發展佈局和“3+N”增收產業體系,先後實施了“155”產業富民增收工程、牛羊產業達標提升工程、貧困村合作社扶持項目、村集體經濟培育壯大項目和光伏扶貧項目,通過完善產業獎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和“光伏扶貧+公益性崗位”的發展、收益分配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扶貧資金收益分配機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入股收益分配模式。東鄉縣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入股、合作社吸收貧困戶、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發展,採取農戶入股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社)向貧困戶配股的方式進行收益分紅,並將分紅作為一項產業扶貧硬性指標,按照不低於入股本金8%的比例分紅。截至目前,全縣共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481個,入社成員3560戶,其中貧困戶1820戶,戶均分紅760元。通過這種分配模式,

既保證了貧困群眾每年可穩定收益,又可以釋放勞動力外出務工掙錢。“光伏扶貧+公益性崗位”收益分配模式。該縣研究制定了《東鄉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資產收益監管辦法》,明確村級光伏電站收益全部歸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只享有收益權,無處置權,到戶收益分配主要通過公益性勞動獲取薪酬的方式兌現收益,兼顧特殊救濟。分配方式上,按照“公正合理、公開透明、精準扶持、全程監管”的原則,村上建立考核小組,按先考核、後分配和多勞多得、多勞多獎的原則,對貧困戶公益性勞動進行考核,並按考核結果確定公益性崗位勞動薪酬,同時,考核小組對貧困戶參加公益性勞動情況建立臺賬,作為考核及兌付勞動薪酬依據。此外,各村根據實際需求設置垃圾清潔員、道路維護員、水管員等公益性勞動崗位,貧困戶一人一崗,崗位可適時進行調整。通過這種分配方式,一方面杜絕了“等靠要”等現象,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另一方面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村級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