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虛擬貨幣交易亂象,人人有責

打擊虛擬貨幣交易亂象,人人有責

對於“發幣”一事的監管動向,不僅成了幣圈人士近期的關心重點,也成了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展示“求生欲”的驅動力。

監管層不斷加碼

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央行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近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風險提示》希望廣大公眾能夠“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總而言之,就是擦亮眼睛,這不是“金融創新”,是龐氏騙局,不要上當受騙。福利視頻:19plus.me

以及,除了銀保監會、央行等金融部委外,這次聯合聲明裡還出現了公安部的身影,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信號。

這一輪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加碼,早在幾天前就開始了。

8月21日晚上,包括““火幣資訊”“幣世界快訊”“深鏈財經”等在內的多家區塊鏈自媒體微信公眾號被封。至於被封原因,騰訊方面表示,部分公眾號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8月22日,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上文提到的《風險提示》中也提到,有不少活動利用名人大V“站臺”宣傳,宣稱“幣值只漲不跌”,對公眾來說具有蠱惑性。

8月23日,據新京報報道,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表示,下一步將對124家服務器設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採取必要管控措施;定期摸排和關閉涉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同時,還將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的清理整頓力度等。

公眾號,封停;宣傳活動,不給辦;境外服務器,不行;支付結算端,馬上查。再加上銀保監會呼籲群眾不要上當受騙,一週內,幣圈可謂是錐心刺骨的涼。福利視頻:19plus.me

騰訊、螞蟻金服的求生欲

銀保監會振臂一呼,最先響應的自然是“求生欲”極強、對指令感受最敏銳的巨頭們。

《風險提示》出來後,“騰訊互聯網金融”迅速發文表示,對於ICO、虛擬貨幣領域出現的一系列亂象,騰訊已在支付渠道上採取三項整治措施:

騰訊對於“虛擬貨幣”的態度其實一直比較明確。今年1月份,名為《騰訊:杜絕“虛擬貨幣”非法金融活動》的聲明表示,針對“境內外ICO代幣發行、虛擬貨幣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動一直秉持堅決不提供相關服務的原則,包括不提供相關支付通道、廣告宣傳服務等業務。

馬化騰本人對虛擬貨幣也持相當審慎的態度,表示“騰訊不發幣”。在今年兩會上,他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區塊鏈“是一個蠻創新的技術,技術是好的,但是怎麼用好這是另一個方面。”而對於數字貨幣ICO,他則反覆說“我覺得有很多風險”。(可參閱虎嗅站內文章《馬化騰談區塊鏈:騰訊不發幣,發幣有風險》)

打擊虛擬貨幣交易亂象,人人有責

圖源:視覺中國

回頭看看另一個大型支付渠道,螞蟻金服的表態甚至比銀保監會的呼籲更早。

8月24日早上,據新京報報道,支付寶對於個人賬戶涉嫌虛擬貨幣交易的,會根據情節採取限制賬戶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處理措施。接下來,支付寶和螞蟻金服會繼續嚴密監控排查涉及虛擬貨幣的場外交易行為。

螞蟻金服方面表示:“一直以來,支付寶對於商戶涉及虛擬貨幣交易的,會堅決予以清退;對於個人賬戶涉嫌虛擬貨幣交易的,根據情節堅決採取限制賬戶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處理措施。”

螞蟻金服對待ICO的態度,也是“堅決劃清界限”。

據澎湃新聞報道,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在今年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曾表示當下ICO的空氣幣是“空手套白狼”,還說螞蟻金服“到目前為止是全世界區塊鏈技術專利最多的公司,但我們沒有一項跟ICO有關係的。”福利視頻:19plus.me

馬雲本人一貫的態度也類似。他在8月23日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說:“我本人並不支持比特幣,但是我相信區塊鏈技術是解決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的最好技術。區塊鏈不是比特幣。”

肯定區塊鏈的意義,但“發幣”不靠譜——這似乎是幾位大佬們的一致看法。

互金整治辦既然已表示要“從支付結算端入手”,繼續加強對於虛擬貨幣交易的管制,指令驅動下,各大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自然紛紛加碼管制。除了大的平臺,一些小的互金平臺也需出臺相關的管制措施。“求生欲”是句玩笑話,但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確實是“人人有責”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