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上市寒意涼,北汽藍谷爲何上市首日大跌24%?

亨利 汽車諮詢中心網


入秋上市寒意涼,北汽藍谷為何上市首日大跌24%?


9月27日,北汽新能源,更名“北汽藍谷”正式登陸A股市場。

由此,北汽新能源將成為我國第二家進入二級市場,並首家登陸國內股市的純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

在A股IPO需滿足連續三年實現盈利的條件,而北汽新能源首次盈利是在2016年。即便連續盈利,北汽新能源想要通過IPO上市,最早也得在2019年。並且,隨著補貼政策不斷退坡,北汽新能源的盈利能力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著急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最終採取了借殼S*ST前鋒的方式進入二級市場,並更名“北汽藍谷”,在滬市掛牌交易。

然而,如今的車市、股市雙雙進入“寒冬”,北汽新能源今年的業績也遠未達預期。在內外因素皆不利,北汽新能源仍堅持於當下上市,坊間都對此普遍存有疑問:

難道不擔心股價會跟著目前的天氣一起走向“涼涼”嗎?

不幸的是,北汽藍谷首日交易,果然遭遇了“天涼好個秋”!

入秋上市寒意涼,北汽藍谷為何上市首日大跌24%?


據“東方財富網”報道,“北汽藍谷”開盤3分鐘即出現10%跌幅,上午10點,復牌後股價跌近24% 再次遭遇臨停,截止發稿時股價停留在11.50元。

對於“北汽藍谷”的資本市場“首日秀”遭遇“滑鐵盧”式的完敗,有業內人士指出,主要是企業同時遭遇了“內憂”和“外患”!

內憂:業績遠未達預期

入秋上市寒意涼,北汽藍谷為何上市首日大跌24%?


2018年8月,北汽新能源共售出新車9187輛,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榜排名第3,這已經是其連續第3個月排名第3了。前8個月,北汽新能源在華銷售新車70,118輛,同比增長67%,但僅完成15萬輛年銷目標的46.75%,銷量水平與預期差距較大。

在這7萬輛的累計銷量中,旗下最低端的車型EC系列實現銷售43,434輛,佔比達61.94%。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並非個例,多年來,北汽新能源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霸主地位一直都是靠低端車型推升。然而,基於低端產品的銷量向上只能讓北汽新能源的品牌形象不斷向下。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品牌形象將成為北汽新能源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阻礙。

反觀北汽新能源的主要競爭對手:比亞迪新能源車在8月取得20,887輛的銷售成績;上汽乘用車旗下新能源車型銷量突飛猛進,已連續3個月銷量在北汽新能源之。不僅如此,背後的吉利新能源也在貼身追趕,8月銷量與北汽新能源的差距僅700輛。

當然,北汽新能源也並非沒有做出改變。今年3月,北汽新能源獲戴姆勒集團3.93%的入股,有利於其對戴姆勒技術的引入。此外,該公司還基於上一代EU系列推出了對私換電版,說明公司正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然而,新品牌和新模式是否能夠成功,現在仍是個未知數,而“已知數”給我們顯示出了很多消極信號。因此業內人士早就分析指出,從內部來看,北汽新能源想要被資本市場看好,很難。

外患:資本寒冬下新能源板塊一路走低

入秋上市寒意涼,北汽藍谷為何上市首日大跌24%?


2018年前8個月全國各大領域的融資筆數都呈現斷崖式下滑,由於募資困難,大量企業寄希望從二級市場獲取資金。然而,近年來二級市場表現也尤其不好,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上證指數近1年來的跌幅接近600點,而新能源概念股的跌幅則甚至超過1000點。

即便在美國市場,人們近期對新能源汽車股的態度也並不友好。特斯拉產品不斷跳票、多名高管離職、退市鬧劇引發調查,導致股票大幅波動。蔚來紐交所上市後表現也大起大落,上市第二天股價衝高至11.5美元,兩天後便跌至8.5美元。

在股市進入“寒冬”的同時,車市也同樣遇冷。北汽藍谷作為新能源車企業,又碰到新能源車政策退坡,北汽藍谷可謂連續遭遇“三重”外患,加上自己的業績下滑,發展前景不明朗,所以,北汽藍谷的上市首秀遭遇“滑鐵盧”,情雖可憫,但事出有因。

在內外環境如此糟糕情況下,北汽新能源仍如此急於上市,到底是因為不看好股市的未來,還是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什麼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