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第一笔在外,二笔正好在上半格中间,横撇宽度与右宫格基本同宽,别忘了撇要穿过中心点……”29日上午,来自育民小学二年级的三十多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认真练习写“怪”字,而孩子们练习写字的字帖也颇为奇怪:一个普通的田字格里又“挤”进去一个“口”字,形成一个“格中格”。原来,这是育民小学首创的回田格写字法,这种已申请著作权专利的写字法让多届育民学子受益匪浅,写得一手好字。

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刚学写字的“小豆包” hold不住田字格

育民小学语文教师张颖告诉记者,目前小学生练习写字时普遍使用的田字格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只能机械地指示内部笔画的位置,而无法限定字的整体大小。“尤其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难把握在田字格中字形的大小和高低,不是把字写得很小,胳膊腿都伸不开,就是满格灌,甚至把字写到格外去。”

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而育民小学的老师们从软笔书法的回宫格中获得灵感,将软笔书法的回宫格和硬笔书法的田字格相结合,创造出了“回田格”写字法。“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按黄金分割比例设计的回田格,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准确地掌握字的大小和高低,并解决写字时,笔画容易松散和字体偏位的问题。”

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格中格”设置黄金比例 规范字体

张颖老师介绍,回田格由内外两个框和一个中心点组成,里面长方形格叫做“内宫格”,外面正方形格叫做“外宫格”,一个字放在内宫的部分叫做“主体”,放在外宫的部分叫“外延”。 中心点就是横竖中线的交叉点。

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内宫格左右两边的线分别叫“左线”和“右线”,作用是显示外延笔画、局部定位、决定字形宽窄并显示笔画的正与斜。回田格能向学习者展示出汉字“内紧外松”“内密外疏”“内实外虚”的结体规律,把握住字形规律,就能把字的笔画、结构作恰当的收缩和伸展。

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字就像一个人,在回田格里,躯干好比字的主体,四肢好比外延,只有躯干在内宫,四肢在外宫的字,重心落在中心点上,字才能重心平稳,笔画舒展漂亮。”张颖老师说。

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写字法已申请专利 教师录制微课传授“技法”

据育民小学宋国兴校长介绍,育民小学自1998年起就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点校,从“庞光辉识字写字教学法”到“回田格习字法”,近二十年来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回田格写字法从创作至今,已培养了六、七届近两千名学子的良好书写习惯,还在今年8月成功申请著作专利。

冰城小学首创“回田格写字法”申请专利专治孩子写字“忽大忽小”


“学校组织教师团队不断研究完善回田格写字法,依照汉字字形特点,从外延入手,将常用2500个汉字按笔画分为6类13种,按偏旁分为12种,并通过一些规则口诀让孩子更快掌握。”张颖老师说,为了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和发现总结书写规律,课题组的教师们还录制了15节教学微课,借助微课内容用观察、书空、描红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习写汉字。“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孩子通过回田格写出一手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