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上過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兒時記憶,如今火遍全中國

在活泥巴和玩彈珠即將成為我們的記憶,在丟沙包和滾鐵環逐漸轉出孩子的生活,在手遊和各種電子產品充斥孩子世界的今天,在河南省浚縣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還有一種從遠古走來,穿越數千年曆史的手工泥玩具依然被孩子們所喜愛著,還被不少人放進了家中的收藏櫃,並且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它最初的原態形似咕咕鳥(斑鳩),用嘴一吹尾部的圓孔還能發出類似咕咕的叫聲,人們給她取了一個通俗而親切的名字泥咕咕。

這個上過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兒時記憶,如今火遍全中國

女媧“摶土造人”恐怕是人類早期玩泥巴的印記,浚縣泥咕咕以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聞名全國。泥咕咕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具體地說,泥咕咕早在五帝時就已出現,浚縣出土的陶泥咕咕就是確證。從而可以看出泥塑玩具幾乎貫穿著人類的發展史。

這個上過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兒時記憶,如今火遍全中國

泥咕咕和其他泥玩一樣,是人類早期的產物,是在一種極為封閉的條件下世代傳承的,在浚縣泥咕咕集中產地楊玘屯村,該村坐落在大山腳下,全村兩千多人口,70%以上的村民都會捏製泥咕咕,你隨便問一位老藝人的手藝是怎麼學的,他們幾乎都會這樣回答:“自小跟俺爹學的。”正是這種輩輩相傳的方式,保留了泥咕咕身上醇厚的原始意韻,承載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是典型的地域文化。

這個上過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兒時記憶,如今火遍全中國

浚縣泥咕咕大致分為人物、動物、飛禽三大類,泥咕咕、獅子、泥馬、騎馬人、泥猴、十二屬相、歷史人物、泥羊、泥狗等一百多個品種。英雄人物常常是藝人們樂於創作的經久不衰的傳統題材。如騎馬人、三國英雄人物、隋唐英雄人物等,其中原因之一是人們內心深處的英雄情結所致,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浚縣自古便孕育英雄。大禹治水、武王伐紂、諸侯爭霸、三國博弈、隋唐更迭、以及抗擊日寇,多少英雄豪傑都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悲壯的故事。泥咕咕的人物作品記錄著中原產生英雄的每一個歷史時期。

這個上過春晚的泥咕咕,是多少豫北人兒時記憶,如今火遍全中國

製作泥咕咕採用的原料為黃河澄泥,製作過程基本上是手工製作,也有環節用模具,其製作流程主要有取土、和泥、捏製、窯燒、著色等。

2018年2月15日,在全球華人關注的春晚倒計時節目裡,泥咕咕的傳人帶著泥咕咕作品,現場展示了捏製、彩繪泥咕咕的技藝,以泥咕咕為代表的浚縣泥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浚縣的泥咕咕作為浚縣最為典型的歷史文化符號,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得到延續、成長、嬗變、昇華。能夠跨越數千年的歷史歲月,沒有被歷史湮沒,成為喚醒人們歷史記憶之靈物,中國農村一典型物象,鄉土中國之鮮明文化符號,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