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影響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離職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影響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離職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影響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最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航天601所)的一封公文讓這家國企徹底的火了。

這個公文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我司研究員張小平跳槽了,當初批准辭職的時候沒覺得他有啥了不起,但是他離職之後我們突然發現沒有他整個項目都癱瘓了,懇請國家派人把他抓回來繼續研究項目。

作為四型發動機總體室系統級專家,張小平個人的離職對這四型發動機的反感論證及研製工作均造成了極大影響,尤其是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在2018年二季度的研製過程中出現了深層次的技術難題,急需發動機技術專家開展集智攻關工作以便儘快確定後續發動機研製方案。

該發動機的反感和研製進度將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離職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影響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有消息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480噸液氧煤氣發動機研發出現技術問題,能解決的人張小平已經跳槽去了藍箭科技,一家民營火箭公司。

按理說,這樣的純靠技術吃飯的國企,應該是特別注重人才的,因為他們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人才上面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家國企的人才保護做得怎麼樣,人才梯隊培養的好不好,是影響整個國家的安全和國際地位的。

離職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影響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離職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影響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這封公文可以堪稱史上最搞笑的公文了,研究所的一個小小人員,負責最關鍵技術崗位,是發動機這種最核心部件研發的靈魂人物,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簡直是用整個體制的信用,給張小平的個人研究能力背書。

既然能力和作用那麼大,那麼這種國家之棟才一定是像掌中寶那樣呵護起來了,但是萬事總是出奇的不同,這個副主任設計師,居然是整個航天601所的最底層,因為整個航天601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設計師。

據爆料,張小平的待遇是年薪12萬,跳槽之後年薪直接達到百萬。這次601所這封公開發文的刷屏,讓他的能力變相得到整個國家體制的承認,如果回去必定會升職加薪。

而更可悲的是,張小平辭職的時候,沒有遭遇到任何阻礙以及勸說,領導直接就批了,估計所有人都以為區區一個副主任設計師,研究所裡遍地都是,走一個還可以再來一個吧。

離職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影響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可能不只是航天事業,很多國企單位都會存在這種情況,人才流失嚴重,而且離職趨於年輕化,這是為什麼?

我們不否認領導和行政人員的功勞苦勞,可是,那些艱苦卓絕、奮戰一線,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技術人員,我們究竟該給他們一個怎樣合理的待遇?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馬雲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他說過:“員工離職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心裡委屈了,或者沒掙到錢。”

一句很火的話也滿天飛:“你別當我們90後是傻子,除了接盤房子,還為領導打工還要陪笑臉,所有的功勞和辛苦都是領導的。”

但願一些國企單位,能夠擺脫原有的驕傲自大的心理,將自我的態度和位置擺正,技術人員不是一定要依附國企才能生存的,而是面對高新技術戰爭,如果技術這層“皮”之不存,國企這些“毛”將如何焉附?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