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如何選靠譜的第三方服務機構

近年來,地方政府紛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地方經濟,區域間的招商競爭也在不斷加劇。面對改革壓力和資源困境,政府不得不加快腳步探索招商引資的新渠道和新方法。不少地區對接第三方招商服務機構,開啟委託招商模式。市場上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遍地開花,他們的服務內容不盡相同。應當如何尋找合適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這個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招商引資如何選靠譜的第三方服務機構

一、定位

尋找第三方招商機構切不可盲目,政府需要在選擇之前針對第三方進行定位。要明確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目的到底是什麼?到底需要他們提供什麼服務?想要通過他們獲取更多項目信息,還是希望通過他們帶來項目落戶或是藉助他們進行產業定位。

政府在尋找第三方機構前基本不會進行定位,認為只要通過合作來項目就行。項目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定位不清晰雙方在後期合作的進程中很有可能出現分歧。最終形成政府覺得第三方機構不靠譜,第三方覺得政府要求不合理的局面。

二、篩選

地方招商競爭日趨激烈,第三方機構也不甘示弱,拿出看家本事,力求與政府合作。他們突出自身優勢提供不同的招商服務。地方政府若想尋得合適的機構,要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第三方的優劣勢,然後結合最初的定位篩選出2-3家三方機構。

作為政府招商人員常接觸到的第三方機構有:

1、會計/律師事務所

優勢:這類機構的人員因為工作性質常與企業負責人溝通,能夠掌握一些大型企業的投資信息;

劣勢:主營業務並非招商,往往和企業簽訂保密協議,不願意去配合政府;

2、商會、協會

優勢:這類組織有一定凝聚力能夠將大批企業家召集在一起,方便集中進行招商推介;

劣勢:組織成員固定,無法確保他們是否存有投資意向;

3、五大行

優勢:業務範圍廣,符合園區招商需求,在國外有業務經營基礎,可提供外資項目;

劣勢:高質量的外資項目已基本佈局國內,五大行的外資項目量並不多;

4、大數據公司

優勢:互聯網時代,這類公司通過投放廣告,舉辦活動吸引項目諮詢,成本低,信息獲取快;

劣勢:量多但不能保證質,後期招商成效緩慢;

5、個人招商

優勢:利用自身能力和強人脈招商;

劣勢:人力單薄,項目信息有限;

6、招商服務公司

優勢:招商為主營業務,專業度和項目信息比較靠譜;

劣勢:服務系統不是很成熟,項目量無法保證;

通過以上第三方機構優劣勢對比,再拿出定位參照很快就能篩選出與定位相符的機構。

招商引資如何選靠譜的第三方服務機構

三、調研

篩選過後,地方政府就可以針對這幾家第三方機構進一步深入調研。從不同維度瞭解第三方機構的情況。

1、行業經驗

一個人在求職時,hr都會參考他在某領域內的工作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能力。三方機構的行業經驗也是如此,若是他們在招商引資行業做越久就越能證明自身實力。

2、專業程度

專業程度的調研不能浮於表面,要從實際溝通中感受。可從機構招商人員分工是否明確,招商服務流程是否規範,是否有嚴格的服務監督機制等幾個方面展開調研。

3、合作案例

第三方機構在進行宣傳時會有合作案例展示,政府要從這些案例中重點了解項目落戶過程中的細節,通過細節探究案例的真實性和他們在項目跟進中採取的措施和態度。體會他們的專業度和應變能力,為評估三方機構落地項目的能力提供依據。

4、服務產品

第三方機構的服務產品種類繁多,政府要根據自身定位調研相關的招商服務方案是否能解決現存的招商問題,同時考察他們的服務運營情況是否良好。

5、資源渠道

第三方機構獲取項目的資源渠道往往決定著項目質量。商會、協會能夠聚集企業,但是並不能確保企業有投資意向,一些大數據公司的確能夠提供大量項目信息,但很大情況下這些信息只是工商數據而並非企業投資信息。

6、人員構成

對於開展調研的機構,瞭解其招商服務團隊的人員數量和服務的園區數量很有必要。一名招商專員服務一個園區都會有很多不到位的情況,遑論一名招商專員服務多個園區了。招商人員和服務園區的比例在3:1是比較合理的,通過配合能在各種情況下快速做出反應,提高項目對接服務效率。

7、外部評價

和在購物網站購物查看評價的道理一樣,政府人員應該找機構曾合作過的單位進行諮詢,掌握一些外部評價。根據這些信息結合前期調研得到的結果形成自己的客觀判斷。

從以上七個維度對第三方機構進行調研得出最終結果後,進行分析比對選擇最適合的機構開展進一步溝通。

四、簽約

到這一步,就已經確定了合作的第三方機構。此時,政府除了與機構核對合作條款外還應當確定雙方的對接負責人,明確雙方權責,避免日後發生糾紛。同時注意確立雙方違約責任,考慮到實體項目落地的週期比較長,建議將違約責任設置在兩年後啟動。

招商引資如何選靠譜的第三方服務機構

五、配合

簽約後,有的地方政府會將全部責任給到第三方,認為自己花了錢一定要帶來項目落地。但企業選址考慮的因素很多,政府的區位不佳或是政策不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項目能否落地。因此,第三方機構不是萬能鑰匙,應當作為一個優質招商渠道使用。

質量不佳又考慮要大政策和扶持資金的項目,通常會不做選擇的和各地園區見面。而好的項目則不會透露太多的信息,一些政府的大領導想拜訪都很難,若想在這類項目中取得進展,政府需得和第三方機構做好配合。

為了加強與第三方機構的協作,政府應設置專人與第三方機構服務人員對接,跟蹤他們在服務過程中的實際動向,隨時保持溝通。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遇到困難時積極給到協助,密切配合共同促進項目落戶。同時,定期舉行服務進度溝通會,掌握機構在整個招商服務中具體做了哪些工作,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加強雙方溝通,信息互聯,避免信息不對稱等情況造成項目流失的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觀點:招商引資非一日之功,也並非委託給第三方機構便可高枕無憂,政府還需花費一定的精力建立起與第三方機構的配合機制,採取改善當地營商環境,制定合理的招商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來吸引項目方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