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小麥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糧食作物,其品種的好壞對種植者還是消費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小麥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病害問題,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和品質。下面小編就和您講講小麥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1. 小麥白粉病

小麥白粉病是我國小麥最常見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葉鞘、莖稈和穗部。典型症狀為葉片表面產生絨毛狀菌絲,表面覆有一層白色粉狀黴層即分生孢子。小麥成熟時,病斑上出現黑色小點,即白粉病菌的有性世代閉囊殼。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澆水抗旱,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治溼氣滯留;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2)藥劑防治:重點保護上部功能葉,孕穗至揚花期,當上半3張功能葉病葉率達5%左右或病株率達15%左右時,應進行防治。早春病株率達5%的田塊可進行防治,以減輕後期的防治壓力。推薦防治藥劑為丙環唑(有效成分用量120~150 g/hm2)和氟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此外,醚菌酯等對白粉病也有較好的防效,但由於其易產生抗性,種植季儘量只使用1次。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2. 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幾乎遍佈世界各地,其中溫帶地區發生最多,一般的病田發病率在10%—30%之間,重病田間發病率可以達到70%左右。小麥紋枯病對小麥會直接造成10%的產量損失,甚至嚴重者會達到30%。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如寧麥9號、寧麥13號等;適期播種,避免過早播種,減少冬前病菌侵染麥苗的機會;根據情況合理掌握播種量,避免播種量過大,苗過密,從而降低田間溼度;加強田間排灌水系統的建設,勤中耕除草,降低田間溼度;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鉀肥,特別是重病田要適當增施鉀肥,增強麥株的抗病能力;帶有病殘株的糞肥要充分腐熟後再利用。(2)藥劑防治:推薦藥劑有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噻呋酰胺等,它們對小麥紋枯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對小麥種子進行拌種可以使用酷拉斯(30毫升/15千克種子)或根穗寶(10ml/100斤種子)或健壯(100-200ml/100公斤種子),可加上碧護(赤•吲乙•蕓薹)一起拌種效果更好。

3.小麥鏽病

小麥鏽病分條鏽病、葉鏽病和稈鏽病3種,是我國小麥上發生面積廣,危害最重的一類病害。其共同特徵是:前期產生鐵鏽色的“夏孢子堆”,後期產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症狀區別主要表現在孢子堆的大小、分佈、顏色和排列方式上,總結一句話就是“條鏽成行、葉鏽亂,杆鏽是個大紅斑”。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小麥杆鏽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小麥葉鏽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小麥條鏽

防治方法:

(1)農業方法:各地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做到抗源佈局合理及品種定期輪換;適期播種,適當晚播,不要過早,可減輕秋苗期條鏽病發生;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對氮磷鉀合理搭配,增強小麥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後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溼度;後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減少產量損失;清除自生麥。(2)藥劑防治:小麥返青拔節後若雨水較多,田間又有病害發生,則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常用藥劑有丙環唑,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氟環唑等,如果噴打一遍過後,效果不理想,隔5-7天,繼續噴施,嚴重的地塊噴施3遍或以上即可(根據病情判斷)。

4. 小麥赤黴病

小麥赤黴病主要發生於全世界穗期多雨、氣候潮溼地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小麥赤黴病的常發區。近年來隨著耕作栽培制度的改變,如群體密度增加、感病品種的推廣和秸稈還田面積增加等,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有北擴的趨勢。沿淮地區已成為小麥赤黴病的重發區。小麥赤黴病嚴重影響作物產量,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達80%~90%。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因地制宜選育和推廣抗耐病性良好的優質品種,提高種子純度,避免混雜,抗性較為穩定的品種包括揚麥158號、揚麥14號、寧麥9號和寧麥13號。沿淮品種推薦淮麥20號、鄭麥9023號,其防治效果稍好;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加強管理,開溝排水,合理施肥,促進麥種健康生長。(2)藥劑防治:赤黴病至少需防治兩次,推薦第一次使用歐帕(吡唑醚菌酯•氟環唑)、第二次使用贊米爾(戊唑醇•咪鮮胺),兩次防除後效果可達到90%~95%以上。

5. 麥類黑穗病

麥類黑穗病以穗部受害形成黑粉為主要特徵。整個穗除穗軸外,均黑粉粘結較緊,不易散落。穗部僅籽粒變為黑粉的有小麥腥黑穗病。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建立無病種子田,選用無病種子;小麥抽穗前,加強種子田的檢查,及早拔出殘留的病穗,以保種子不受病菌侵染。(2)物理防治:將麥種在44-46℃溫水中浸3小時,然後冷卻晾乾。(3)藥劑防治:對小麥種子進行拌種,可選擇酷拉斯(30毫升/15千克種子)或健壯(100-200ml/100公斤種子)或根穗寶(10ml/100斤種子)加1~1.5克碧護(赤•吲乙•蕓薹)一起拌種。此外土糞傳播的地區,除種子處理外,尚需進行土壤處理,如用六氯代苯0.5公斤,加幹細土2.5-7.5公斤,拌勻後與種子混播,可防止土中病菌的侵染。

6. 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是一種典型的根部病害,從小麥的播種到收穫均可侵染。主要發病部位在小麥的根部及莖基部的1~2節。病菌侵染後引起根部變黑、腐爛,失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致使地上部分乾枯死亡,造成“白穗”。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防治方法:(1)檢疫:禁止從病區引種子,防治病害蔓延。(2)農業防治:種植耐病品種。(3)物理防治:用51℃~54℃溫水浸種10分鐘。(4)藥劑防治:可選用酷拉斯(30毫升/15千克種子)加1~1.5克碧護(赤•吲乙•蕓薹)拌種或者選擇根穗寶(10ml/100斤種子)加1~1.5克碧護一起拌種。

7. 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為害小麥幼苗、成株的根、莖、葉、穗和種子的一種真菌病害。根腐病分佈極廣,小麥種植國家均有發生,中國主要發生在東北、西北、華北、內蒙古等地區,近年來不斷擴大,廣東、福建麥區也有發現。


乾貨!小麥生育期主要病害防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減少田間菌源,降低病菌積累速度,保護成株功能葉片,可有效地防治根腐病;選用抗(耐)病良種因地制宜地選用中抗或高抗品種,避免種植感病品種。(2)藥劑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或包衣,推薦根穗寶(10ml/100斤種子)+碧護一起拌種。此外,土壤處理為播種前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按15~30 kg/hm2,加細土20~30 kg,均勻施入播種溝中。來源 農業大戶資訊



磷鉀金庫®~食品級磷酸二氫鉀

提供權威專業的產品檢測報告!

保花保果、壯籽抗倒,膨果上色,作物增產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