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9月20日,距今已過去了10天。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那一天正好是我家小鹿的生日;那一天正好收到湖南長沙曉霞老師寫給我的《突然想老卡了》;那一天有二十多位家長倒逼學校,要換掉我這個語文老師。

莫名躺槍,甚是心慌,甚是心傷!但生命奇妙,無常發生,心慌心傷過後,是冷靜,是思考,是成長。

這篇推文,有三大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我基於教師的專業身份,從教育教學視角對教學事實的還原,與家長所反映的問題的澄清,二是我的師友、著名教育學者張文質老師對此事的看法與回應,三是我對此事件的一些思考。

1

關於對萊蕪師範附屬小學四年級一班家長

投訴語文老師、反映問題的澄清與回應

9月20日,萊師附小四年級一班二十幾位家長到學校,向學校領導反映語文老師郭坤(本人)的問題,強烈要求換掉語文老師。事後——

A、業務副校長找我談話,告知了家長的具體反映與訴求

B、次日,校方要求我向家長妥協,把“語文素養與核心素養放在一邊,只給講基礎知識即可”,在這一點上,我不認同,產生分歧。

C、9月25日學校同意家長要求,更換為一名代課老師,通知我“你別教了”。

作為語文老師,作為當事人,雖不認同、但尊重校方的決定,同時我認為有必要站在一個“教師的立場”對教學常規和教學現象做一個“教育視角”的還原與澄清,以給自己和廣大老師一個支持與交代。

基本情況:

郭坤,四年級語文現任教師(已撤掉)

接班時間:兩週零四天,未被班主任允許進入家長群。與家長無交集。

課程進度:第三單元接近完成,已測試一單元,與其它多數平行班進度一致

所教語文課,課堂內容及組成:

課文生字詞 內容主題 涉及到的寫作知識

語文知識系統框架的建立 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提升

言語能力的提升 德育的滲透與生命教育的 學習方法的引領

下面就家長反映的問題(根據校長筆記整理)逐一做出回應:

一、一家長:淨讓我家孩子預習、自學,不行!

回應:

1、之所以有連續三天的家庭作業是預習和自學,是因為——

學完第二單元后,意識到進度比較快,所以進行“單元清”(即將遺漏問題進行掃尾,不牢固的知識進行鞏固),因此有兩天進行復習,未學新課。考試當天,因為只有一節語文課,用於了考試,因此又未學新課。所以連續幾天的家庭作業時間,佈置了第三單元的精讀課文《巨人的花園》的預習、兩篇自讀課文的預習與自學。

2、大綱要求,精讀課文精講,自讀課文自學。

3、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根據本班的情況,各種課型、各種作業、各種學習形式相互交叉,實屬正常。

二、一家長:我家孩子書上太乾淨,孩子說“老師不讓做筆記”!

老師回應:

事實全貌是,在接手第二週後,發現一個現象——老師講課時,大多數孩子都是埋頭記筆記,而且很多時候是事無鉅細地記錄。講課精彩之處,不是看到的孩子們靈動的眼神,而是一個個低著的、黑色頭髮的小腦殼。我讓學生抬起頭來,並說(原話):“知道嗎同學們,記錄很重要,但是有一種東西比記錄更重要,那就是“傾聽”,帶著思考的傾聽!……手寫的速度是跟不上說話的速度的,如果只忙著記錄,老師講的很重要的內容可能就錯過了……記筆記也是有方法的,可以記錄關鍵詞或關鍵句,還可以用你自己喜歡的其它簡便的方法。”

所以,“不允許記筆記”的說法,是不屬實的。校長也看過多個學生的課本,記與不記、記錄多少,學生之間有差異。

三、一家長說:老師整天遲到並拖堂!

老師回應:

1、關於拖堂

19號語文課,我留出10分鐘和學生互動,主題是“老師接這個新班,也算是個‘插班生’,上了兩週課,同學們有哪些地方不適應,或需要老師改進的地方,可以來說一說。”

A生說:“老師,你能不能不拖堂。”

我當時回應:“這位同學提得特別好,在前面的新課講授中(每週10節語文,兩週20節),的確有兩次拖堂現象,當時老師已經留意,所以從那開始直到現在,包括以後,我們都按時下課。”(原話)

2、關於遲到:

B生好像突然想起來:“哦,老師,你以後早來一些好吧?不要10分鐘20分鐘還不來。”

我很愕然,笑:“不可能吧?我每次都按時來啊,其中有兩次故意晚來一兩分鐘,想看看你們在等待上課時的狀態。”並且當時還笑問,“你或許是‘感覺’很長時間吧?老師最晚也是打點離開辦公室來教室的。”(同事可證)

以上是課上回應,課下離開教室,B生追上我,笑嘻嘻地對我說:“老師你知道嗎,我覺得拖堂挺好,可以多聽一會兒,而且我說你晚來是想讓你早來一些,因為我喜歡聽你講課。”(原話)

我當時很開心,對他說:“哈哈,謝謝你,但拖堂是肯定不會的啦。”回到辦公室還曾跟同事分享此事。(次日便被要求“下課”)

我來說一下,課堂常規不允許拖堂,但在實際教學的常態課中,什麼情況下會拖堂?

A 課堂內容剩下極少一部分,且與課上內容聯繫密切,事後單獨講則失去了教學最佳契機。

B 當天只剩一節語文課,講不完的問題遺留下來,耽誤當天的家庭作業。

規範化的課堂儘量避免拖堂,當拖堂現象在教師意識到之後,會在日後教學工作中自動地進行調整,這是教學工作的常態,也是常識。

四、一家長說:老師坐在桌子上講課、玩手機!

老師回應:

靠著坐在閒置桌子這種現象,有。

當出現連堂課時,一站近兩個小時,偶爾會靠坐在閒置的課桌上緩解一下。更重要的是,基於新型師生關係的構建,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在人格與心理上是與學生平等的。所以我在課堂上有意識做到隨和,也希望以此帶給學生一份自由和放鬆的安全感。因此,從教20年來,一直堅持自己的這種師者風格。

玩手機現象,沒有。

學校並沒有明文規定上課不可以帶手機。即使上級領導來聽課,學校中層也會在課上用手機抓拍照片留作資料。我個人上課一般不帶手機,偶爾會帶著,用於隨時搜索課堂上遇到的生成性問題或傳送資料圖片。因此有電話進來會掛掉。開學以來只在課上接過一次電話,是我母親的電話。我母親已近七十,自己獨居,出於這種特殊情況,當時看到來電,出門接了一下,通話時間30秒。

五、家長:讓學生單獨坐在對著門口的一張桌子上聽課。

回應:

事實是,該生的座位是由班主任安排,脫離其他學生單獨坐在講桌一側。

講桌是一個電腦桌,非常高,孩子的頭頂高度和講桌持平。講課開始後,我發現該生看不到偏南側的板書。想讓該生回到聽講的群體座位中,但出於對班主任工作的尊重與工作界限的把握,作罷。但又考慮到語文課堂是我的工作私域,可以變通,便讓孩子只在上語文課時,坐到南排第一桌前,轉身正面朝向門口方向和黑板方向,這樣就不必使勁擰頭看黑板。既能維持班主任老師的安排,又儘量做到了力所能及的尊重與人本。

家長投訴後第二天,上課時我詢問該生是否要回到講臺北側單桌,孩子並不願意回去,說在那個位置看不見。當時我啞然,倍覺此事的荒誕與無奈。

六、一家長說: 課文不講,光講外面的(拓展知識),我們只要成績,只講課文中的就行。

老師回應:

1、精讀課文必精講,解決字詞句、寫法等基礎知識,根據課文主題培養情感價值觀,這是大綱要求。因此不講課文不屬實。可調查。

2、教材本身就是一種工具,是一種媒介,是一種載體,從課文為起點,拓展開去,可涉及整個語文知識系統構建與細化。比如講“童話”體裁,可涉及“神話”、“寓言”與民間故事。若講透這些語文常識,都需要時間。而講解《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這樣的遊記,必然涉及地理及地質常識,語文不是獨立的學科,語文素養與思維能力的提升,必然會涉及到學科的整合。

3、語文素養不提升,思維能力不培養,可持續的能力與成績從何而來?既不讓人好好種地,還要有好收成,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七、一家長說:老師在考試時漏題,竟然給學生講答案;練習冊講了再做,不行!本來想看看第一單元考過之後,孩子成績差才找她(語文老師郭坤)呢!

回應:

1、“漏題”這個概念是建立於競賽與選拔性質的測試之上的,而教學常規中的測試,是老師用來檢測、鞏固、考察學生整個學情,瞭解自己教學效果的方法與途徑。

因此,“漏題”這個概念在此本身就不成立。

2、在準備給學生檢測第一單元時,翻看試卷,發現有一個內容從未給學生涉及過,即“《記金華雙龍洞》中,作者寫過孔隙的方法和經過,是為了想表達什麼?”考慮到接手後,我第一手想得到的資料是本班孩子聽課的能力,而且預計在沒有涉及的問題上,學生有可能會出現此題“全軍覆沒”的情況,遂做簡短講解,提示答法。老師想獲得的是學情,家長想獲得的是興師問罪的把柄。

3、關於練習冊講了再做。教學一週後,發現四年級的《陽光同學》練習冊的題目已經有些難度,學生以此為家庭作業,準確率不高。同辦公室的其他語文老師也發現這一點,對此大家一起進行了簡短的教研,一致認為這種情況對作業時間和學生精力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決定對於有難度的課文練習,儘量放在課堂上隨做隨訂正隨講解。

八、一家長說:上課竟然講故事,講完一個故事就下課了。不行!

回應:

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都是會相機進行習慣的養成、德育的滲透,何況語文這種人文色彩相當重的學科?輔助小故事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例來幫助學生對課文主題與生活進行領悟,是每個老師在教學中的正常行為,同時這也相當挑戰一個老師的知識儲備與底蘊。至於講完一個故事正好打點下課,個人認為倒是恰到好處的一個巧合。

九、一家長說:給我家孩子看作業看錯了一個字,太不負責任!

回應:

老師每天看大量的作業,有誤差是正常,關鍵是看老師對此有沒有預案。有預案是負責,常忽視才是不負責。為避免這種情況影響學生,從接班起就已經在班內多次強調:發現問題一定反饋給老師;如果批閱答案有差異,一切以課上老師講題為準。


家長反映的情況大體這些,基本是指向老師的課堂教學。家長訴求:我們不需要改進,我們不需要進課堂聽課,換老師,堅決換老師,換“代課”老師!什麼樣的都行,堅決換!

學校最後處理結果:撤掉該班語文任課老師郭坤(本人),更換為代課老師。

2

這件事情發生後,我和全國的教育同仁、師友交流,希望能更清晰地看到我的教育處境與可成長的方向與途徑。張文質老師特地寫文給我以回應,這份回應不僅對於我,乃至對於所有一線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份極有價值的引領——回應

變革自己:我對教師艱難教育處境的回應

張文質

我的朋友郭坤老師已經從教20多年了,算得上是一位資深教師,也是一個專注於教育研究、有良好素養、有強烈職業認同感的老師。

但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教師,最近遇到一個麻煩的事情——她剛剛帶了十幾天的一個新班級,有二十幾個家長找到學校,表達對她教學的不滿。說她上課經常給學生講故事,要學生認真傾聽,但不一定非要做筆記;課上拓展的知識太多;還有就是在單元測試的時候,有向學生“漏題”之嫌疑……諸如此類現象提了近十條。於是家長們就提出,這個班要更換語文老師,也就是換掉我的這位優秀的教師朋友郭坤老師。

校長也把她叫了去,跟她反饋這件事。雖然校長暫時沒有同意更換語文老師,更換她的工作,但覺得家長的話是要聽的。說家長的聲音,不管對不對,學校都要做出回應。當然,幾天之後,學校還是在家長的要求下換掉了她。

郭老師當時先是跟校長進行細緻解釋,校長主張妥協家長,只教基礎知識,郭老師則主張培養學生多維能力與提高核心素養是教師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責任與義務,立場不可放棄。最後談話在分歧中結束。

不僅如此,郭老師堅持認為家長的話裡面包含了很多誤解。比如說對做筆記這件事情,郭老師認為良好的傾聽是優先於做筆記的習慣與能力。當然更重要的,郭老師想要和校長討論的是,家長有沒有權利干預具體的教學?家長有沒有權利在開學僅僅十幾天之後就提出更換教師的要求?教學能不能以家長的好惡作為評價的基本原則?

這個學校其實在前幾個學期就發生過因為家長對教師不滿,學校中途更換任課教師這樣的事件。我認為學校當時這種處置方式也為郭老師今天的遭遇埋下了伏筆。我想,學校如果沒有對教育獨立的判斷能力,沒有基本的的維護學校尊嚴、維護教師職業尊嚴的堅定立場,那麼學校管理跟家長之間的這種矛盾是難以避免的,繼而陷入各種各樣的麻煩與衝突之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郭老師向我傾訴這件事情的時候,說她感到非常難過。我的思考是,你可以生氣,可以憤怒,但不要難過。因為一旦難過,你就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弱者的地位上,或者僅僅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受害者的地位上。

作為個體的每一位教師,遇到這樣的事情,還是有多重途徑來維護尊嚴的。一種是向學校領導進行細緻的溝通。細緻溝通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學校具有一種堅定的教育自信與教育立場。其實郭老師作為一個資深的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班級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著深入的研究,從事教育20年來有口皆碑,在當地也有較高的聲望。這樣一位老師,她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學校對自己的老師應該有基本的瞭解與評價。沒有這個前提,細緻的溝通便無法實現,郭老師陷入尷尬的境地也就在所難免。所以,如果學校在這一點上都沒有一個基本的立場的話,是教育巨大的、非常可怕的一種災難,也是教育崩潰的一種真實的寫照。

變革自己也是維護尊嚴的一種途徑。作為老師,有時候你在某一個區域或者某一個學校,想要進行教育的變革與改善,可能是非常困難的。據理力爭,其實是一件很費心費神費力的事情,最後也許能做的就剩下用腳來投票了。所以變革自己,那才是極為重要的,也可以說是最根本的一種選擇。這也是我多年來一直強調的: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但我們最能改變的,也許就是自己。

另外作為教師,我們要秉持一種立場,我們是一個專業工作者,我們有時候也難免受到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我們需要有勇氣去面對——我不懼怕受到各種打擊,我有勇氣去解決自己的所遇到的各種的困難。也就是說,作為老師,首先需要有一種生命的主動性,不要輕易把自己放在一個弱者的地位上。比如爭吵的時候失控,甚至於哭鬧……這其實都是我們要努力避免的。教師時刻不要忘記,我們的這種專業的能力,應該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教育尊嚴,當這種尊嚴受到損害的時候,我們不要懷疑我們的教育能力,而是需要調動專業的理性與冷靜,從而更細緻地去思考如何應對。

如同上面所說,在改善還有可能時,就要去協商討論、就事論事、理智而又平和的來處理這件事情。當然,如果一切改善都不可能的時候,那就需要思考變革自己的處境了,這會是更為迫切的一件事情。

其實這不是一個境界的問題,這首先應該是一種素養,我覺得我們是需要提高我們這樣的一種素養的。當我們胸有成竹的時候,我們會更為篤定、更為自信;當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各種困難的時候,當我們能夠把自己的尊嚴看得更為重要的時候,這一切都會幫助我們的心智得到成長。

可以這麼說,今天所有教師面臨的教育處境,確實是多樣的、複雜的。提升我們的理解力,改善我們的應對能力,對自己的處境能夠有更長遠的思考,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多的回到自身,回到各種可能性中去面對複雜處境。即使處境有時候尷尬、有時候難堪,但在任何一件事情裡面,我們還是能夠使自己獲得騰挪與發展的。

3

我的反思

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事後,我對此次事件中自己的教學和家校關係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意識到在教學上,理念和教法並沒有違背教學原理與教育規律,可以繼續堅持;在一些常規細節上,可以有更規範化的完善空間。

對於家校關係,因為我經歷的這件事情,整個過程中和家長並未有交集,所以撇開家校溝通的方式與技巧不談,只就此事闡述我對教育管理與家校關係中“界限”問題的思考,也期待給到大家一些啟示。

思考一

學校管理是為教育服務的。個別教育管理者,缺乏對“教育專業的認識”與“教育專業的勇氣”,因此日常的工作管理,無法做到從教育專業的視角出發看問題,而是僅僅從一個政治管理者的角度解決問題,導致“教育”讓位於“管理”,最後做的不是教育,僅僅達成的是“管理”。

思考二

正是因為缺乏“專業素養”與“專業勇氣”,因此無法建立“專業領域”的這種概念與界限,更無法清晰地看到——哪些是家長的私域,哪些是學校的私域,而中間他們可以溝通的共有的空間領域是什麼。

關於家校界限的結論性思考:

學校教育——橋樑(中間地帶)——家庭教育

個人認為,家校領域的界限是:

A 學校無權干涉家庭教育,但是有指導家庭教育的權利和責任。

B 家長無權干預正常教學,但有提出異議的權利。

所以,當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時候,談論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

這並不是越界。如果家長認為教學出現了問題,或者有疑義的話,可以提出疑義,由校方進行教育專業視角的答覆,並通過教研進行改進與完善。如果教師的教學並沒有違背教學原理與教學規律,家長到學校裡面干涉教學,那就是越界,學校則要堅持自己的專業立場。

我的追問

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在我親歷的這個案例中,作為學校教育管理者,是否對自己的教師有著充分的信任與自信?如果對一個口碑較好,有影響力的老師沒有這份自信,那對老師是否有著客觀的全面的瞭解?是否在用主觀情緒與眼光來對待人或事?

*對於類似事件,特別是此次事件,開學時間之短,家長誤解之深,情緒之烈,家長組織之齊,作為學校是否應該進行全方位的調查?是否應該給出一個客觀的調查報告,從而給家長和老師一份相對屬實、客觀、公正的回應?是否應該給老師和家長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與平臺?

事實上,在本校眾多類似事件中,除了快速的“平息”,絲毫沒有給出這樣的交代。在我看來,這是學校自行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也剝奪了老師、家長、學生多方的權利。我既懷同情,又頗感憤慨與無奈。

*作為每一個生活其中的人,我們是不是都應該思考——是什麼造就了這種非理性的、暴力傾向的倒逼學校的訴求方式?學校的責任在哪?社會的責任在哪?體制的責任在哪?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又在哪?

*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個體,如果沒有立場與擔當,長此以往,個人的代價是什麼?每個家庭的代價是什麼?教育的代價是什麼?國家的代價是什麼?都希望這個社會更好一些,這個國家更好一些,那麼從我們自身出發,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

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結語

生命的成長讓我的內心越來越柔軟,十天煉獄般的穿越過來,對家長對學校不是怨恨,而是一份更深的理解,因為我能看到在這樣的事件中,學生、老師、家庭和學校,都在被傷害,沒有一個是勝利者。如果說有過憤怒,那麼最終對他人包括對自己的理解遠遠大於這份憤怒。

王崧舟老師說:郭坤,你對事件的說明和反思都非常真誠,而且有相當深度,這是你自我成長的一個契機。

張文質老師說:郭坤,不要怕,不要怕,在任何一件事情裡面,我們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長。

成長是我的目的,尊嚴是我的珍寶。當我親歷“被下課”,我不再延續以往被誤解後的沉默與迴避,我用專業的回應給自己一個交代,我用理性的思考給自己搭建成長的階梯,我用這些文字維護我的師者尊嚴。感謝“被下課”,讓我對教育,對人性,對體制,對人生,特別是對自己,又有了更深更高的認識。我希望自己依然能夠保有對教育的熱愛,對教育的希望,帶著愛繼續走下去。這是給予我自己的一份美好的人生禮物。

感謝生命化教育倡導者、教育學者張文質老師給予我的支持,感謝詩意語文創始人、特級教師王崧舟教授給予我的引領;感謝全國教育界師長同仁的肯定和鼓勵;感謝同事親朋這段時間的照顧和陪伴,有你們,郭坤不孤單,且幸福!

各位,節日快樂,假期快樂!

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郭坤:“被下課”,我這樣捍衛師者尊嚴!

郭坤 2018.9.30 於病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