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首先是專業的 大公評級品牌急需重塑


8月17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對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給與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並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

交易商協會出具的處罰意見書稱,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大公國際在為相關發行人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同時,在交易商協會業務調查和自律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公評級向協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表述和不實信息。

如果某些機構出現違規問題,作為行業協會或者監管部門,依法依規進行相應監管處罰是非常正常的事,如果行政處罰失當,或者處罰過重等,都可以通過法律或者行政程序進行正常的申訴以糾偏,這也是基本程序。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從監管體系的改革、評級業法制制度的建設等等方面,監管層出臺了多項措施,中國的評級業有一定進步,但是由於各種複雜原因,仍然相對落後,中國尚未出現具有與中國經濟發展規模相適應的較有影響力的國際評級品牌。

中國金融業發展到今天,儘管已經有相當大的進步,然而跟中國經濟發展的規模,以及經濟發展的水平相差甚遠,典型的表現就是資源並不能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剛性兌付嚴重,旁氏金融叢生,財政和金融難分經緯,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其中最關鍵的短板是信用評級系統的建設滯後,信用評級機構發展遲緩,信用評級行業發育不良等等。

我國評級業最大的問題是多頭監管,監管疏漏較為嚴重,行業准入門檻太低,導致評級行業魚龍混雜。由於我國評級事業開展的比較晚,評級技術相對落後,評級方面的人才也相對缺乏。各家評級機構推出的評級方法各不相同,採用的評級技術很多是從國外直接借鑑過來,而這些方法和思想很多並不適合中國國情。

另外,此前監管部門為了通過開放帶動中國評級業的發展,形成了國內評級機構除了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完全屬於本土公司外,其他幾家較大規模的評級機構均有美國評級機構的參股。美國的信用評級體系建立的是以穆迪、標準普爾等評級機構為核心的“全國認可的統計評級組織”(NRSRO),壟斷了90%左右的世界信用評級市場,其評級結果對國際金融市場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單從這一點而言,中國評級業急需成長壯大。

但是,一個在國際上能夠建立起朗朗聲望的評級機構,需要深厚的專業基礎、廣泛的公信力已經相當長期的時間積累。評級業是一個特殊行業,不是一般普通行業通過業績積累就可以短期達到以上效果,因為他需要市場的自發公認,不是金錢和其他強制措施能夠達到的效果。

最近幾年市場特別詬病的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惠譽和標普等的成長,也是在長期的市場積累中形成的聲望和品牌,當然即使他們有這樣歷史的積澱,如果長期存在不專業公正的行為,慢慢積累的市場聲望和品牌會弱化,也不排除被市場拋棄的命運。

民族的首先是專業的,民族的首先是國際的,民族的首先是遵法守規的典範,這是評級業必須始終堅守的信條。評級行業主要業務範圍在金融業,由於投資標的企業、行業繁雜,一般投資機構不可能對所有機構都有深刻把握,而評級機構事實上就起到一個提示風險的作用,是金融業投資的瞭望哨。

監管層此次對大公的處罰,應該是出於呵護行業發展,培育企業壯大的初衷,大公包括其他評級機構也要引以為戒,以超強的專業精神和謹慎的職業操守,回報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