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壹心理主筆團 | 藍莓小姐 碗仔 笛子 心賴床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01

大家都知道張雨綺的事了吧。

張雨綺和丈夫袁巴元因瑣事發生爭執,引發肢體衝突,過程中張用水果刀劃傷男方背部(張雨綺否認),男方報警。

9 月 27 日,兩人官方宣佈離婚。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看了很多微博留言,爆款文章,朋友圈評論,絕大部分都狂贊張雨綺:

“新時代女性標杆”“酷到不行”“敢愛敢恨”“婦聯主任”......


某大號直接發文說: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她在文章裡渲染了各種丈夫家暴妻子的新聞。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說實話,我非常理解這種“女孩應該奮起反抗”的情緒。

面對家暴的渣男,就要當機立斷。離婚沒錯,撕逼也沒錯。及時止損是一種智慧。

畢竟,生活在中國這個有些女生被“從小被教育要嬌弱,順從”,部分地區重男輕女根深蒂固,還有人認為離婚是奇恥大辱的“大清”思想下,不少女性確實被壓抑太久,“忍”得太久了。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這種“忍”大部分是家庭教育和社會“集體馴化”的結果。

因為從小身邊的人都告訴一個女孩,“你是女孩子,你要孝順,要聽爸媽的話。”

結婚時,很多父母就直接為女兒做主。逼迫分手,讓她和自己認為“合格”的男人結婚。

當女孩覺得另一半對自己不好,想離婚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勸“為了孩子,忍了吧。”

劉強東被曝性侵,章澤天選擇了“忍”;林丹出軌嫩模,謝杏芳選擇了“原諒”;文章出軌姚笛,馬伊琍選擇了寬容......

偏偏張雨綺不。

她毫不猶豫,絕不委屈自己,說離就離的作風,恰恰激起了中國大多數女性被要求隱忍的積怨和憤懣。於是才有了“女人不應該忍讓,該打就打”“家暴太牛逼了!”“女人就應該這麼酷,敢愛敢恨”這樣的瘋狂崇拜。

如果說張雨綺的老公真如傳聞所言,是“出軌”,“公司破產”,“謊稱房子是買的,其實是租的”“離婚必須給我錢”的渣男,我可以理解大家為什麼覺得她“酷到不行”了。

但張雨綺本人出來回應,“離婚原因的傳聞均為惡意抹黑的不實內容”。“過程中雙方都有責任”。希望為對方“保留最後的美好,不要再惡意揣測和抹黑”。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張雨綺事件的好處是,讓很多一直只會“忍”的女孩獲得了勇氣去面對渣男和傷害。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

但壞處是,很多人把這種做法誇上了天,開始盲目頌揚關係中的暴力。

如果我們面對的不是傳統意義上“出軌”“家暴”的渣男,只是在生活中和另一半產生矛盾,是否一定要用互相攻擊的方式?

這種一邊倒頌揚暴力的集體精神高潮,會不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變得更糟糕?


02

有些評論真的讓人虎軀一震。

“她是所有女人心中的英雄。”她是“新時代女性標杆。”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家暴真的太牛逼了”!當“婦委會主任”吧!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從你拿刀的那一刻起,我就成為你的粉絲。”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全是男方問題。遇人不淑,1 cm哪行,怎麼也得再十刀八刀!”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一旦有家庭衝突就應該奮起打一架。認真打。靈活運用武器吧。”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美成那個樣子,實在不理解為什麼需要老公,配誰都可惜了。”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公號清一色的站隊支持。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全民狂歡”的時候,也有極少數個別人出來反對。

這些人是有多“被害妄想症”啊?“正常家庭有幾個老公真的跟老婆動手?”“不是女人不怕男人了,反過來一巴掌抽男人就叫酷,就叫男女平等”......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有人戲稱:雖然張雨綺打得只是自己的老公,但是全國婦女都好像自己親手打了自己的老公一樣開心。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我們反思一下,現代親密關係的常見模式是:一言不合就吵架,一吵架就互相傷害。

濫用暴力,是親密關係裡的大忌。而以暴制暴,更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去年,一對年輕夫妻走進某市法院,叫嚷著非離婚不可。這已是他們在短短的 5 年內,第三次離婚。

倆人 2012 年結婚,婚後一年,經常因為買東西的瑣事大吵一架,雙方都不願意讓步,到民政局協議離婚。

3 個月後,因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持不同意見,夫妻大吵一架,丈夫小許提起訴訟,這是第二次離婚。

可是,離婚後的倆人都沒有分居,還是照樣住在一起生活,幾個月後又復婚了。

直到去年 12 月,妻子小王有一次夜不歸宿,她解釋說應酬,但丈夫完全不相信,以為她在外面“鬼混”。

於是,長久以來的爭吵就變成了打架,直到又鬧上了法院。

法官得知他們已經是第三次離婚,甚是氣憤,她告誡這對夫妻:

“前兩次的婚姻問題,你們就是因為沒有正確面對,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才會又一次釀成今天的糾紛。如果不找到原因,你們還會陷入婚姻的漩渦無法自拔。”


關係裡,決不支持一個人一味的“忍”,但也不鼓勵一遇到矛盾就盲目衝動的去“鬥”。


03

很多人讚揚“家暴太帥了”

一些人說讓女兒學習張雨綺:做人霸氣一點,遇到渣男,不說廢話,直接開打。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遇到家暴時一定要自我保護。但在一般正常的家庭紛爭(法律範圍)裡,不管出於什麼立場,都不應該提倡“家暴”。

夫妻雙方,無論誰家暴,最後毀掉的,是下一代。

即使互相詆譭爭吵,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更不要說夫妻之間的拳打腳踢。父母的親密關係可能會複製到孩子身上,讓他以後的親密關係出現問題。

曾有一個妻子報警稱遭丈夫家暴。民警趕到到他們家中,6歲兒子主動上前講述事情經過,他崩潰哭訴:

爸爸不小心把妹妹給磕著了,然後爸爸媽媽就開始吵架……然後媽媽就把爸爸頭砸流血了。

最後媽媽也把他的嘴砸流血了。

“他們倆一塊兒動手的,然後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不管)孩子傷心,然後自己兩個人吵架去,我都不知道我爸爸媽媽怎麼想的!”

並指著父母的婚紗照片說,我想他們回到照片裡的樣子!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按照他們一家人的解釋,民警認為這屬於互毆,按規定都應該接受處罰。這時男孩又哭了,說:

“把家人抓走了孩子咋辦啊?”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民警安慰他不會帶走爸爸媽媽,讓他別害怕。

這對夫妻結婚十年,兒子 6 歲,女兒 1 歲,曾經恩愛幸福。這次因瑣事爭吵。勸解後兩人冷靜下來,表示會把日子過好。

大家無語:這兩大人白活這麼多年了,還沒孩子懂事。

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一點點風吹草動都牽動孩子敏感的心。在他們的世界裡,能時刻感受到自己的弱小,也極度依賴父母的照顧,一旦關係出現了不穩定的因素,對他們的生存都有極大的威脅。

據柳娜、陳琛等 2015 年發表於《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的論文《家庭暴力嚴重軀體施暴行為的代際傳遞 —— 目睹家庭暴力》:“國內社區家庭暴力嚴重軀體施暴行為存在代際傳遞現象,但兒童期目睹家庭暴力成年後更容易成為嚴重軀體施暴者”。

那些經歷過家暴、或者目睹過家暴的孩子,容易在成長過程中習得家暴行為,習慣於用暴力解決問題,同樣虐待他的伴侶和孩子,形成家庭暴力的代際傳遞。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系統家庭理論奠基人鮑文說,家庭經歷會形成一個塑造每一代人的價值觀、想法和體驗的模式。

有很多孩子會延續父母處理親密關係的方式。代際傳遞,應該是教給孩子的是處理親密關係的正確方式,絕不是一有矛盾就用暴力行為去惡化關係。


04


作為一名高人氣公眾人物,張雨綺一“動刀”激起千層浪。事件在微博熱搜上掛了三天,熱度居高不下,話題閱讀量有 10 億之多。

張雨綺“家暴”引發熱搜:沒有任何一種無腦的暴力,值得被讚揚

在這次全民狂歡的張雨綺事件裡,“暴力”成為了大部分人爭相膜拜的偶像行為,有人覺得就應該“以暴制暴”。

可是盲目提倡,只會反過來滋生暴力,讓更多關係趨於破裂。

2015 年,《親密關係中的暴力調查報告》顯示,66.2% 的人曾在過去一年內,至少遭受過一次包括身體、精神、語言、性、或經濟上的暴力。

2017 年,民政局發佈的《2017 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一共有 185 萬對夫妻離婚。

離婚六大原因中,第一個原因是出軌,第二個原因就是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是判決離婚的法定情形。

根據我國《婚姻法》規定:

一方以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另一方要求離婚的,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因暴力、虐待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真心希望那些口頭上擁護暴力的人,只是動動嘴皮子,畢竟大多數家庭中的矛盾,都不是某一個人單方面的錯。

在關係裡受到身體和精神暴力時,我們當然要學會保護自己。

只是,一旦人們開始效仿暴力,崇拜以暴制暴的行為,因為一些小事產生矛盾,意見相左就互扇耳光,一言不合就“提刀”上陣,結果多會兩敗俱傷。

正如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裡說: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為結局。

在親密關係裡盲目使用暴力,沒有人會是真正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