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巴圖魯」,鐵骨錚錚抗日將軍,療傷辦法有如關公刮骨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與日寇進行了殊死決鬥,許多優秀的民族英雄光榮犧牲。他們來自全國各個民族,在中華大地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愛國救亡之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陳翰章就是其中一位,由於他的戰功赫赫,殘暴的日軍極其害怕與憤恨陳將軍,他們不但殺害了陳將軍,還殘忍的挖卻雙眼,割掉了他不屈的頭顱。

真正的“巴圖魯”,鐵骨錚錚抗日將軍,療傷辦法有如關公刮骨

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滿族人,原本是一個小學教師,“九一八事變”後,積極開展愛國反帝宣傳。1932年秋毅然投筆從戎,參加吉林抗日救國軍。同年冬天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後,陳翰章率部以鏡泊湖為中心,轉戰於寧安、額穆、延吉、安圖、汪清等地區。

面對日軍卑鄙手段不為所動

其間擊斃日軍討伐隊的少將部隊長松島,在面對被日軍威逼利誘前來勸降的父親時,他竟能把父親發展為秘密交通員。父子二人一明一暗,國難當頭,他們選擇了一起共赴國難,棄小家成就大節。

真正的“巴圖魯”,鐵骨錚錚抗日將軍,療傷辦法有如關公刮骨

布條包木棍穿腿去腐肉堪比關公刮骨療傷

陳將軍在戰鬥中不幸腿部負傷,由於沒有消炎藥,傷口發炎。他為了療傷,竟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條捅進傷口裡,咬著牙來回拉動布條,把爛肉和膿血全部清理出來。此過程絕對不比關公刮骨輕鬆,這是何等的英雄鐵漢。而且他在處理完傷口後,轉身又繼續投入到戰鬥中。

為了東北大地的抗戰火苗不熄,他沒有撤往蘇聯

在沒有後援、處處受敵的情況下一些抗日部隊逐漸退入前蘇聯境內,而陳將軍沒有退,因為他要讓侵略者知道東北大地不會因為楊靖宇將軍的犧牲而放棄抵抗。陳將軍率部繼續戰鬥在敦化、寧安一線,以示東北人民不屈之鬥志。然而抗聯隊伍在艱苦的條件下,面對百倍於己敵人,損失越來越大,陳將軍不不將部下化整為零,開展游擊戰。

真正的“巴圖魯”,鐵骨錚錚抗日將軍,療傷辦法有如關公刮骨

將軍魂歸故里

戰鬥至最後一刻

1940年12月8日,叛徒帶著日軍包圍了陳將軍所部,為了讓女戰士們突圍。陳將軍與剩下的十幾名戰士與百倍之敵展開力量懸殊的生死決戰。直至戰到右手、胸部均負傷的陳將軍,敵人上來時他努力的靠著松樹坐了起來,還想用左手射擊。無奈身負重傷,槍被兇狠的敵人踢掉。此時陳將軍依舊痛罵敵人,沒有絲毫妥協的意思。惱羞成怒的敵人,用刺刀剜出了他的那噴火的雙眼。最終陳將軍鮮血流盡,英勇犧牲。

英雄浩氣永長存,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是由他們的犧牲一點一點的打下來的。今日生活在和平安寧中的我們,時刻不忘在民族危難之際是誰挺身而出!向英雄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