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白酒喝完后半夜会口渴,有的则不会?


为什么有的白酒喝完后半夜会口渴,有的则不会?


为什么有的白酒喝完后半夜会口渴,而有的白酒则不会?

原因很简单,喝了半夜不会口渴的,说明你喝的是假酒,不含有酒精。

酒后为什么会尿多,随后口渴?

原因在于酒精是利尿剂!

酒精是如何利尿的呢?

在于,酒精作用于下丘脑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因此,酒精是一种抗利尿激素抑制剂。

抗利尿激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我们知道,肾脏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身体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是具有超乎想象的水平衡调节能力。

当身体缺水时,每24小时排尿量可以减少到500毫升(排泄代谢产物所需的最少排尿量),甚至更低。

当大量喝水时,每小时排尿量可以达到700~1000毫升,24小时可以达到20升,甚至以上。

日常情况下,每天有180升水分经由肾小球滤过称为“原尿”。但是,99%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仅有不到1%称为终尿,被排泄出体外,这就是我们每天尿的1~2升尿。

为什么有的白酒喝完后半夜会口渴,有的则不会?


肾脏如此强大的水平衡能力是在几种激素作用下实现的,包括:抗利尿激素、加压素和醛固酮。前两者主要调控水分的重吸收,后者调控水分和钠离子的重吸收。

其中,抗利尿激素作用最强大,是由下丘脑产生,经下丘脑——垂体束由神经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增加水分的重吸收。因此,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保水”激素。

当人体水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容量下降、血压下降后都可以刺激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增加水分重吸收,浓缩尿液,减少水分排泄,以纠正上述偏差。

相反,大量喝水或者电解质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血容量增加,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减少水分重吸收,增加尿液排泄量。大量喝水引起的排尿增加,也称为水利尿。

当我们喝酒时,酒精被吸收进入血液,然后作用于脑产生系列“醉酒”效应。

其中,也作用于下丘脑,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也就抑制肾脏远曲小管对于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生成增加,表现为频繁排尿——这就是酒楼里厕所是最旺场所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白酒喝完后半夜会口渴,有的则不会?


如果喝酒精度低的啤酒,同时喝下大量水分,那么跑厕所会更频繁——每喝下200毫升啤酒,排尿可达320毫升。

酒精由于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导致体内水分的过度丢失,引发血液渗透压升高,因而产生口渴。

因此,只要是含有酒精的酒,都会引起排尿增加,以及后期的口渴。当然,喝进去的酒精量越大,这种效应越明显。

喝酒同时大量喝水,仅能增加当时跑厕所的频次,并不会预防后期的口渴。

——这也就是说,大量喝酒几小时后的口渴是喝进去的酒精的作用,是喝酒后身体固有的程序性反应,有没有这种反应,只取决于喝进去的酒精量,与酒的品牌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大量喝酒后没有这种反应,只能说明喝的酒中没有或者几乎没有酒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