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區: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為了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服務提供體系,提升服務水平,蘇州工業園區各社區就一直致力於不斷豐富和規範社區服務場所的使用,著力改善社區生活環境,從多方面加強社區服務場所建設,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而這也符合了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於2020年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完善和改進硬件設施配備

群眾文化紮根於社區,要推進群眾文化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社區硬件設施的配套問題。園區各社區成立的時間有先後,成立早的社區配套設施設備越來越難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此,園區每年都有計劃地開展對於老舊社區配套用房、設備的改造升級,儘可能地使其符合居民開展文化活動的需要,為基層公共服務的提供堅實的物質條件。與之相對,新建的居委會也都會在籌建之初將這些所需設備配齊到位,以便推動新建社區居民的融合和社區氛圍的營造。同時,園區每年也積極組織進行健身路徑的申請以及安裝工作,滿足老年朋友的健身需求,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中的硬件配置。

健身設施 李瑋晨攝 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

二、豐富和規範文化教育活動

除了硬件配置的提升,社區作為公共文化的基層載體,也向居民提供了滿足他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動。由於資源有限,社區與更專業的志願力量攜手,開展了教育活動,如邀請清源華衍到社區開展水資源教育活動,為社區帶來專業的科普資源。除此之外,還有語言類公益課程、少兒故事會、養生講座、手工活動等多形式的活動,充分發揮社區的教育性功能,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隨著居民活動的增加,對於社區用房的使用頻率也有所增加,為此,社區明確了預約制,並將居民的預約使用時間排成表格並張貼,讓這些團隊的活動更制度化、規範化。

科學實驗 李瑋晨攝 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

三、增添和強化個性化標籤

在基層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除了共性的大眾文化,也需注重小眾、特色文化的推廣。每個社區由於自身的居民構成、周邊環境不同,都會有自身特色。將這些特色元素整合,形成自己社區的個性標籤,將給居民們帶來更深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文化交流大趨勢之下,居民們的相互交流也多了起來,這種對於社區文化的認同感也將在交流中得到強化,並激發他們進行投身於社區精神文化氛圍打造的積極性,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在《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及了要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而對於基層而言,為了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的提供,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軟硬件並重、兼顧個性化將成為提升居民對社區生活環境的滿意度的重要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