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里的琉璃,琺瑯和螺鈿都是什麼

琉璃

中國古代,玻璃也叫琉璃、陸璃、頗璃等,它們之間沒有本質區別,僅是透明度不同而已。不太透明而有光澤的玻璃飾件叫做料器;而呈半透明有玻璃光澤的飾件稱為琉璃;透明度較高的器物叫做玻璃。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琉璃作為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是一種狹隘的說法,現在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種氧化物燒製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現今無論是光學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質所創作的作品皆通稱為玻璃藝術品,由此可見琉璃只是玻璃的一個種類,其範疇遠較玻璃要小。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中國古代製造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只不過那時人們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國家的玻璃傳入中國以後,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鈉鈣元素組成的,而中國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鉛和鋇。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漢代,琉璃的製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當然,要說到玻璃大師,一個不得不提的人就是Louis Tiffany,創立Tiffany的老頭兒就是他爹。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琺琅

琺琅是一種塗料也是一種工藝,是以礦物質硅、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依其琺琅工藝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繪製於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經烘燒而成為琺琅製品。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根據製作方法大致可分鏨胎琺琅、掐絲琺琅、內填琺琅(即嵌胎琺琅)、透空琺琅、畫琺琅等。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掐絲琺琅和嵌胎琺琅很久就在國內出現,歷史記載可追溯到宋元時期,但真正能在國內製作應是元代成吉思汗進攻大食,將該地工匠俘虜押回製作,並將該技藝傳入中原。至明代,永宣宮廷中開始廣泛製作應用掐絲琺琅,之後的景泰時期最有名氣,即人們俗稱的“景泰藍”。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畫琺琅則出現較晚,於十五世紀中葉在歐洲佛朗德斯發明,十五世紀末在法國中西部裡摩日(法國的景德鎮),以內填琺琅工藝為基礎,逐漸發展成畫琺琅重鎮。隨著中西方貿易交往,從廣州等港口傳入國內。當時稱謂“西洋琺琅”或“洋琺琅”。清代宮內的畫琺琅製作主要是在康熙三十二年,琺琅作與玻璃廠成立之後才開始研究製作和發展。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相比其他工藝來說,琺琅工藝不管在商業珠寶還是當代首飾裡,其運用一直十分廣泛。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是一種根據畫面需要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再鑲嵌在漆器或木器上的裝飾工藝總稱,也可用於金屬和其他表面的裝飾。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按鑲嵌材料螺鈿漆器可分為硬螺鈿和軟螺鈿。唐代以前採用硬螺鈿,將產自中國近海的貝螺打磨,直接鑲嵌。而宋元明清時期流行的軟螺鈿中的“七彩螺鈿”,使用的是產自太平洋西岸、琉球、東南亞等地的一種進口貨,色彩鮮豔的“蠑螈海螺”。將螺貝放入鍋中煮上4天4夜,用鑷子將螺片層層剝離、揭取,之後再放入白醋或蘿蔔汁內浸泡,使之變軟變柔韌,這樣當它附著在曲面的漆器上時也就不會導致破裂。

珠寶裡的琉璃,琺琅和螺鈿都是什麼

當市場能夠給予手工藝更大的價值和認可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更多傳統以手工價值為核心的商品的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