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文丨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日前,河南某小學被曝給學生們的“營養餐”造假現象,孩子們居然吃的是一碗素到毫無營養可言的乾麵。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不少孩子選擇將面泡軟之後才能吃下去。

令人氣憤的是,學校公示欄標註了教育局規定的每日菜品,當天的菜品應為雞丁炒西葫蘆、苞菜、蒜薹、大米粥,還明確了每個配菜的克數。

事件曝光後,網友紛紛譴責校方這種黑心行為。

無獨有偶。據江西萬安縣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消息,2018年9月3日,江西省萬安縣有家長舉報多所小學配送的營養餐存在大量腐敗變質的問題,孩子食用午餐後出現腹痛。截止9月5日18時,有12名學生在醫院住院治療。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以上事件的惡劣之處還在於,說一套做一套,明目張膽。如果對於這種剋扣營養餐或黑心餐現象沒有被曝光,這些惡性事件又將持續多久呢。

還有多起類似河南和江西的營養餐事件沒被曝光?在孩子的健康問題上,恪守底線到底有多難?

日本的食物教育

吃飽不再是重點

說到營養餐,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學校給孩子們提供的營養餐食。日本的教育部甚至都規定了學校必須給孩子提供怎樣規格的伙食。

早在1899年,日本山形縣鶴崗町(現鶴崗市)私立忠愛小學校,建立學校的僧人們,為了讓學校窮人家孩子吃上熱乎的午飯,開始免費提供飯糰、鹽煎鮭魚及漬菜等食物。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私立忠愛小學校的午餐:飯糰、鹽煎鮭魚、漬菜)

很快,日本人發現,這是件天大的好事!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讓他們每天吃上可口、營養的午餐多麼重要!所以,日本決定在全國推廣“給食”制度,人們還在忠愛小學校外建立起紀念碑,紀念先賢們偉大的創舉。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明治維新帶來日本國力的強盛,學校午餐也更加豐盛。“給食”最初還是面向窮人家的孩子,隨後範圍不斷擴大。即便是二戰後,日本淪為廢墟,日本也盡最大努力,為全國學生提供午餐。當時,美國的援助優先供應各地中小學。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1947年食譜:牛奶、燉西紅柿)

戰後國庫空虛,在戰後最艱難的時期,1952年,日本政府決定,國庫補貼小麥價格的50%,當年4月,實現全國所有小學供應午餐。可以說,是學校午餐讓日本戰後一代得以長大成人。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1952年食譜:麵包、牛奶、炸魚、色拉、果醬)

1954年,學校供餐法開始實施。從這時起,吃飽已經不再是重點,食育,被提出來。午餐,還要培養孩子對餐飲的正確理解、好的習慣,豐富校園生活,養成開朗的人際交往性格。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1969年食譜:意麵、牛奶、沙拉、布丁)

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度標準,並且積極推動落實。甚至,政府還專門成立給食促進會。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1977年食譜:咖喱米飯、牛奶、水果、速醃小鹹菜、湯)

給孩子“野蠻的體魄”

時至今日,給食機制日益完備,不僅成為是國家社會福利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深深地塑造真國民人格。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首先要吃得健康。日本法律規定,學生人數在600人以上的,就要配備專職營養師,營養師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負責營養知識和衛生知識教育。

學校還會把午餐食譜讓家長帶回家,詳細說明每頓午餐的營養成分,家長能更好地準備早晚餐食物,保障孩子營養均衡。很多學校還會每學期邀請家長到學校吃午餐,對午餐打分、提建議。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日本教育部等部門還規定了,學校午餐應提供的食物所應給孩子供給的成分,詳細到了百分比

提供35%孩子每日所需能量

提供40%孩子每日所需蛋白質

提供30%孩子每日所需脂肪

提供55%孩子每日所需鈣

提供33-35%孩子每日所需鐵

提供50-55%孩子每日所需維生素

提供孩子足夠量的鈉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除了營養均衡,孩子們如何吃也有講究,日本的學校非常推崇一個叫“Triangular Eating”(三角食法)的食用食物的方式,具體方法是把要吃的食物分類擺放成三角形(食物種類越多可以以此類推下去),比如桌面上現有的食物是:

米飯、肉/菜、牛奶

那麼這三個食物可以連成一個三角形,吃飯順序也要以此類推:米飯→肉/菜→牛奶→米飯→肉/菜→牛奶…..(一次吃一口)

而當孩子要吃某一個食物的時候,必須按照這個順序去吃,而不能直接跳過中間的食物去吃,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能較好地控制孩子的進食速度,同樣能讓孩子知道適合自己的食量是多少,提升孩子的膳食均衡。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三角食法類型圖)

衛生也關鍵。日本人大都有小小的潔癖,對學校午餐更加重視。廚房要乾淨寬敞明亮,食譜也要排除含過敏源的食材,每頓午餐都要留樣,在零下20℃保留2周備查,第三方機構會每年進行2~3次徹底檢查,還有不定期抽查。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中心廚房一角)

廚師還要定期體檢,多次消毒,“全副武裝”才能上崗。而且,廚師待遇還不錯,比如下面這則招聘信息:神奈川縣一所學校招廚師,月薪在19~28萬日元(約1.1~1.7萬人民幣)。所以,日本學校能吸引來有專業技能的年輕廚師。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費用還便宜。學校午餐人事費用由各地方政府負擔,材料費用由家長負擔,家長每月大概只需要負擔3000~4000日元(約200人民幣),

貧困家庭學生的費用則全部由政府支持。

小學生營養餐造假,對比日本學校的餐食才明白什麼叫“食育”

看完剋扣孩子營養餐,讓孩子們吃素面的新聞,再去看看把孩子營養標準寫進法律的日本,讓人無奈,也讓人唏噓,在這其中,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虛心學習,在完善相關法律的同時,也應當去思考如何讓孩子能夠吃上安全,營養,健康的食物。

還是那句話,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讓他們每天吃上可口、營養的午餐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底線不能失,良心不可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