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缘何成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站?

大连缘何成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站?


大连缘何成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站?


大连缘何成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站?


大连缘何成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站?


大连缘何成为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站?

1.小珠山遗址

2.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石网坠

3.大嘴子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及文化传播的海上通道。正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展出的“刺桐帆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展”,使大连市民感受到南方海上丝路的盛况。其实,在中国北方沿海地区自古就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而大连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便成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周兴

黄渤海沿岸的

海上通路

根据历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研究成果,可知早在距今7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便已经开始了文化往来。如发现于辽东半岛长海县广鹿岛的小珠山一期文化带有沟槽的滑石网坠、石球与胶东半岛的白石村遗址出土的沟槽砺石从质料到形制都颇为相近。此外,在胶东半岛泗水尹家城遗址还发现了一片具有小珠山一期文化特征的“之”字纹陶片。到了小珠山二期文化时期,即胶东半岛邱家村时期、北庄时期,两个半岛之间的往来交流逐渐增多,大连地区的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也与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的同类器十分相似。直至青铜时代早期,通过对比辽东半岛双砣子一期、二期文化与胶东半岛龙山文化晚期、岳石文化时期出土的各类陶器、石器及玉器的形态特征,均可证实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的文化往来十分密切。

向海而生的先民们在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之间不断地往返,并沿着海岸线朝东北方向进行开拓,通过途经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地区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而后他们开始反复穿行于这条水道之中,逐渐形成了一条相对固定的海上通路。距今约3000年左右的大连湾大嘴子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证明了日本的栽培稻技术是从胶东半岛经过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再传到日本九州,也证实着一条连通黄渤海沿岸与东亚之间的海上传播之路早已存在。

时至秦汉时期

形成“北方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在先秦至秦汉时期,在北方沿海还形成了另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自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再到朝鲜和日本的海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朱亚非教授在其《论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中进行了阐述。并且朱亚非教授详细说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是自山东琅玡(今胶南)、芝罘(今烟台)和蓬莱一带出发,沿山东海岸北行,渡过长山列岛,先在辽东半岛的南端转航,再沿朝鲜西海岸南下,最后渡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九州沿海一带。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所形成的环黄渤海沿岸海上通路,至秦汉时期,这条古老的海路真正拥有了“丝绸之路”所代表的文化象征意义。由于“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者数万”(《三国志·魏志》记载),齐地山东居民携带家口、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沿此海路迁徙到朝鲜半岛,其中有部分又转赴日本。而此前的齐国丝织业已是繁荣发达,人口迁移促使其所具有的各种物产和生产技术被带往新的家园,故而山东地区的精美纺织品和先进纺织技术很快在朝鲜半岛流传开来。

魏晋以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依旧繁盛,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去日本的中国移民已经从事多样的职业,但仍以从事纺织业者为最多。《日本书纪》等史书中曾提到这一时期汉人移民有锦部安定那锦、陶部高贵、鞍部坚贵、画部斯罗我等,还有手人部、衣缝部等。其中锦部、衣缝部毫无疑问是从事纺织业为生的移民集团。时至今日,日本的羽田、波多、羽太、八田等姓氏,日语发音均为“ハタ”(hata),意为“机织人”,他们很自豪地声称自己的祖先是汉代、魏晋来自中国的移民,并以从事养蚕、丝织业为生。

位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节点的大连地区在两汉时期也表现出社会经济及文化上的繁荣景象。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刘俊勇认为:“两汉时期,辽东半岛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往来、文化方面的传播,是通过胶东半岛来实现的,从而使得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在辽东半岛得到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大连地区作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东北亚“大门”的同时,也在海上丝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促进了当地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