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老家的風箱

農村的風箱

說到農村燒火做飯,就要提一下農村裡燒火用的風箱了。

懷念老家的風箱

灶臺是用磚砌成的,灶膛裡塗上一層厚厚的泥巴,上面一口大鐵鍋,炒菜做飯都用它。燒的柴禾是曬乾的苞米秸子或是秋季我放學後掃來的樹葉。每到做飯的時間,家家戶戶的煙囪裡都飄出的是這股好聞的炊煙的味道。

灶臺旁通常是風箱和燒柴的灶膛配合使用,風箱靠拉動活塞來鼓風。拉動“活塞”的木杆分單杆、雙杆兩種。木杆的前端固定活塞,後端伸出箱外,連接一立木作為推拉的木柄。活塞實際是一塊立在箱內可以前後活動的長方形夾板,略小於箱體,四周用雞毛填充縫隙,能產生很大的抽風作用。木箱前後兩端各有進氣活門,像個小窗口。根據風箱的大小,活門按比例擴大或縮小。活門的“門兒”是一塊小木板,掛在“窗口”上,吸氣時張開,進風時另一端的“門兒”緊閉,隨著杆的前後推拉,兩端的“門兒”總是一開一合,把產生的氣流壓向一隅,通過風道送出去。

懷念老家的風箱

風道就在箱底一側,人們叫它“老鼠洞”,長方形,兩端留有出風口,風口處有一立式活動擋板,呈四十五度角左右擺動。產生風的這一端將擋板推向風道那一端,風從中間出口吹向灶膛;那一端產生風,就將擋板推向這一端。一推一拉總生風。

懷念老家的風箱

懷念老家的風箱

由風箱引申出的一句著名俏皮話是:耗子鑽進風箱裡——兩頭受氣。

生火時點燃引火的一把麥桔,再塞進苞米桔子,勻速拉風箱送風。如果力大,拉風箱過急,風力過猛,可能吹滅引火柴,點不著火,所謂欲速則不達;如果有氣無力的拉風箱,速度過緩,“送氧”不足,只見濃煙不見火苗起。有一順口溜兒這樣寫道:“燒灶屬猴相,兩眼鍋底望。灰往兩邊分,柴往中間放。一手拿火鉤,一手拉風箱。”這就是當年家庭做飯時燒灶者的生動寫照。

這風箱現在在農村也不多見了,有些旅遊景點到是能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