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昨天看了《我是演员》,过去综艺的名字叫《演员的诞生》,台风也一样,不同于以往请的是外挂演员,现在请的是导演。尽管评委很大咖,但实际上,更大咖的是导演。第一期请来的导演是陈凯歌,陈凯歌不愧是名导演,每小场演后,他评论并亲自教演员调整演戏角度,结果自然不一样。最后,陈凯歌还“老点”三位评委章子怡、吴秀波和徐峥,让他们做十分钟的准备与晋升的演员进行对手戏,然后上演一场极小片段。这是后话了,今期主要是说《七步诗》的那一片段。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对于在《我是演员》出演的演员,认识的并不算多,可能请来知名度的,怕将评委比下去。但记忆深刻的就是《七步诗》,两位演员及其作品,我都并不熟悉,但看了这一片段后,真心为宋洋不值。

杜淳和宋洋对决的是《军师联盟》中的曹丕和曹植,杜淳的戏的确是开头不及结尾好,但宋洋却是为戏而生,但是因为太多的旁人指导,令他迷失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后致演出时,被人说误解了曹植。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首先,我们先不说《军师联盟》的原演是怎么样演的,我们先从《七步诗》开始解读.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假如这诗如同它所描述的背景那样,那它能千百年中流传下来,实属不易。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后世皆用这首诗中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

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是他的天赋所致,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英勇就义的人,或者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的才华遭到妒忌,估计也不止曹丕一人如此,那想陷害他的人估计也不少,难道他是不怕死吗?但是他直到曹丕做了皇帝才被逼选择诗与命,他又急才涌现,创出《七步诗》,难道就是怕死吗?

其实,怕不怕死,都是曹植说了算,但古时就有天妒英才之说,也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憾事。

曹植是怎么样死的呢?

曹操死后,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曹植倍受猜忌和迫害。由于长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压抑和打击,终于郁闷而死,时年41岁。

所以,大家说说,你们认为任何一个演员将曹植再演,谁能真的演活呢?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为了演出身陷牢狱,备受摧残的效果,宋洋饿自己整整三天,结果却因为在舞台效果上呈现出来的曹植有了怕死之心,而遭到了导师们的反对。吴秀波认为“怕死”是将角色演反了。而宋洋的理念是“我也不是说我非死不可,但是可能再活下去,却无法面对自己,所以你杀我也行,你不杀我也行。”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对于“你杀我也行,不杀我也行”的理解。刘天池认为如果这样处理的话,那么表演的节奏就平淡了。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对于宋洋没坚持自己的态度,章子怡回复宋洋,做为演员要善于辩、坚于守。

大家对于这一片段的《七步诗》怎么样呢?又是如何理解历史上的曹植呢?

一首《七步诗》,说明曹植难当更难演,千百年前的生死,谁辨真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