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刘氏家祠

家族记忆的传承,姓氏文化的流传
南大港刘氏家祠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宗祠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延续,凝结着无数族人的深深眷恋。同时,祠堂里的牌匾、陈设、族谱、对联、修祠碑记等,也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族人在宗祠叙叙家常,一派祥和气象。到了祭祖等特殊日子,宗祠成了会议室、宴会厅,族人到场,先拜祖宗,又拜族长,再拜长辈,烛影摇红,既喜庆又庄严。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座建筑的大观园。明清时期,修建宗祠之风极为兴盛,宗祠在建造和布局上亦属上乘。人丁兴旺、财力雄厚的宗族更是把宗祠修缮得富丽堂皇。千百年来,宗祠浓缩了民俗建筑的精髓,飞檐翘脊,出砖入石,雕梁画栋,红砖碧瓦,尽显古建筑的恢宏气势。那一座座庄重古朴的宗祠,在远方游子的心中更是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宗祠文化复兴,每年清明、春节等节日,海内外宗亲无论家在何处、身居何职,纷纷乡祭祖,在宗祠前一解乡愁,宗祠成了各大家族宗亲云集之地,宗祠成了人们的精神依托。那炷清香,那一叩首,寄托了太多的情感。

每一座宗祠,都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修建宗祠是为团结本族,联络族人感情,同时也向外人展示本族荣誉,是一种凝聚力的需要。

宗祠赋予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记忆。人们守护宗祠守护的不仅是一座座建筑物,更是守望着故乡,守望着根,是对家族记忆的传承。

河北黄骅市南大港刘氏
南大港刘氏家祠


河北黄骅市南大港刘氏迁沧始祖胜公自此地世传至今607年,已达两万人。据考,刘姓由山西迁我沧或东北者,自明太祖到明永乐二年近四十年中多次迁徙,官方、轶事均无明确记载。据旧谱记载,胜公原籍为直隶永平滦州兔尔坨村(今改称东玉坨、西玉坨),始祖兄弟四人,讳能、胜、增、贤,胜公行二。而增公之后人已迁距老宅东北12里之遥的新户村居住(老宅所剩不过3户老年而已)。

南大港刘氏家祠

明永乐二年(1404),增、贤二公留守,伺奉高堂(贤公后迁廊坊大城,老宅只留能公一脉),能、胜二公奉旨由滦迁沧(盐邑),时属沧州旧县铺境,至清雍正时划为天津府盐邑(盐山县),胜公迁居定戈刘庄,虑彼虽近县城,殊为地窄瘠薄,担心后人难以发展,故北移百里,至距王徐庄西南2里处定居。

迁沧胜公立祖一世,传兴、旺二公二世,三世京松、京玉、京山、京林四公,四世珍公(前院)、质公(后院),自此分院。珍公传五世承先公,六世永贵公,七世结公,八世崇辉、光辉、腾辉、孕辉四公即为四门,九世元唐、怀唐、思唐、佐唐、梦唐、鉴唐、承唐、英武、开武、盛武、华侣、新侣十三公即为十三支。

如今,迁沧胜祖传人遍布河北、天津、北京诸地,并远布山东、东北、内蒙、山西、陕西、湖北、甘肃、广东、海南乃至台湾及国外。成才人物颇多,县级、地级亦有职任,各行各业卓有贡献,正是四海五洲皆有我族人也。

迁沧始祖胜公之胞兄能公之后现住址为:

盐山县千童镇定戈刘庄,

迁沧始祖胜公之胞弟增公之后现住址分为:唐山市滦南县新户村,

迁沧始祖胜公之胞弟贤公之后现住址分为:廊坊市大城县旺村镇刘四岳村,

迁沧始祖胜公堂侄龙、虎、豹、彪四公传人(其四支记世较胜公记世小一字辈,分布于25个村庄)现住址主要村庄分为:盐山县城关城后刘庄。

南大港刘氏宗祠
南大港刘氏家祠

南大港刘氏家祠

南大港刘氏宗祠位于南大港管理区一分区委东400米,历经四个春秋的辛勤建设,与2011年2月竣工。

南大港刘氏家祠

南大港刘氏家祠

南大港刘氏家祠

南大港刘氏家祠

南大港刘氏家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