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爲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油畫:戴皮帶的自畫像,畫家:庫爾貝

繼浪漫主義之後,接下來的一場革命主要涉及的是那些支配題材的程式。為這場運動命名的畫家就是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當時,在學院中仍然盛行過去的觀念,認為高貴的畫必須表現高貴的人物,工人和農民僅僅適合給荷蘭名家傳統中的風俗畫場面作題材。而庫爾貝在1855年巴黎的一座棚屋裡開了一個個人畫展,給畫展取名為“現實主義-G.庫爾貝畫展”(le Realisme,G.Courbet)時,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就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庫爾貝不想以任何人為師,而僅僅以自然為師。藝術史家貢布里希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庫爾貝的性格和方案跟卡拉瓦喬相似。庫爾貝要的不是好看,而是真實。”正是這種對題材程式的不滿和對真實的要求,使庫爾貝在思想上是位激進者,而在表現技法上,還是較合乎傳統的。作為思想上的激進者,庫爾貝固執而自信,但他同時是文藝復興以來繪畫技法的集大成者,而且是運用這些技巧極為得心應手的傳統派。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庫爾貝喜歡描繪身邊的事物,曾經為他的許多友人多次畫過肖像。在自稱是“法國現代唯一最重要的畫家”的庫爾貝周圍,也不乏穿著高貴的服裝,以“美術愛好者”的身份擠到庫爾貝生活中的.並不令庫爾貝喜歡的人物。暫且不論柏遼茲同庫爾貝的交情如何,我們也能從畫家對畫面的處理和把握的程度看出,庫爾貝對他甚為熟悉,正如庫爾貝自己說的:“我希望永遠用我的藝術維持我的生計,一絲一毫也不偏離我的原則,一時一刻也不違揹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畫僅僅為了取悅於人,易於出名的東西。”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篩谷的農婦》,庫爾貝以樸實的手法,或描寫家鄉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色,或熱情歌頌勞動者,在法國畫壇上獨樹一幟。

庫爾貝的肖像畫和風景畫一樣最能體現他的大家風采:人物堅實、有氣勢,刻畫入木三分卻無誇張修飾之感。庫爾貝是有意這樣做的,他拋棄容易渲染出來的效果,決意把世界畫成他眼睛看見的樣子,這鼓勵著許多人像他一樣去蔑視程式,只憑他們的藝術良心辦事。他們在題材的選擇上以風俗畫、肖像畫、靜物畫為主,力求對形與色進行客觀的描繪,激烈反對學院派所倡導的歷史畫、神話畫、宗教畫,排除作品中的文學、象徵因素。雖然寫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是一種普遍的方法,舊石器時期的繪畫,古希臘、羅馬的美術,哥特式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都早已運用了這一手法,但他們在思想上卻是激進的。他們將目光轉向當代,轉向下層社會,投身於對時代、社會狀況的描繪和分析之中。他們的創作姿態與時尚不合,並且以此自詡。9世紀的藝術史,永遠不可能變成當時最出名、最賺錢的藝術家的歷史,相反,它是少數孤獨者的歷史。他們有膽魄、有決心獨立思考,無畏地批判、檢驗程式,從而給他們的藝術開闢了新的前景。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戴皮帶的自畫像》是庫爾貝的一幅自畫像,整個畫面色彩樸素、深沉,暗褐色的背景、深色的衣服同臉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在表現技法上,庫爾貝嚴格恪守著光線明暗變化的法則,人物形象結實、厚重,質感非常充分。庫爾貝一直追求一種戲劇化的色彩表現效果,善於運用樸素的色調關係、和諧的顏色層次來表現作品。庫爾貝喜歡用畫刀塗抹剛剛畫完的不透明色層,從而產生一種充滿色彩變調的、淡雅的畫面。庫爾貝的早期作品大多采用室內明暗對比模式,就是室外習作也是如此。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庫爾貝油畫作品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庫爾貝作品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油畫:雷雨後的峭壁,畫家:庫爾貝

在對題材的選擇和處理上,庫爾貝是一個典型的現實主義者(現實主義作為藝術史、藝術批評和藝術理論的術語常有多種含義,它最普遍的含義是指捨棄慣見的美的題材而描繪“醜陋”的事物,或至少是貧困階級的生活場面,像卡拉瓦喬或庫爾貝等人的藝術),他從當時的現實生活中直接選取創作素材,而且並不排斥那些被認為是醜陋和庸俗的事物。庫爾貝從席裡柯和德拉克洛瓦那裡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因素,捨棄了他們那些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誇張和劇烈的成分。庫爾貝說:“繪畫是視覺的藝術,應該和人眼所見的事物相聯繫,它應該摒棄古典主義的歷史場景和浪漫主義所鍾愛的從歌德、莎士比亞那裡得來的詩意化的題材”。當有人請庫爾貝為一所教堂畫天使時,他說:“我從未見過天使,讓我看他一眼,那我才能畫。”庫爾貝儘管是一位寫實能力及藝術技巧非常出色的畫家,但卻不是一個天分很高的色彩大師,在庫爾貝的作品中,人們很難找到印象派到來的先聲。

庫爾貝的風景畫構圖簡單大方,有雄偉的氣魄,同時注重細微變化的處理。這種勁健之美的產生,在於庫爾貝所畫的景色似乎比真實的事物更富有“重量感”和“體積感”。庫爾貝用闊大的筆和刮刀塗上去的顏色給物體增加了堅實沉重的分量。這種技巧的運用中夾雜了一些有如中國皴法一樣的枯筆技巧,使作品在堅實中產生微妙的變化。我們看到的《雷雨後的峭壁》就是這樣一幅傑作。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


油畫:打石工,畫家:庫爾貝

庫爾貝在談到風景畫時曾這樣說過:“社會上有許多愚蠢的人認為風景畫極其簡單。他們拿著畫具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好像不管什麼地方都可以作畫似的。並且,他們畫完後就大言不慚地拿著作品說這是威尼斯,或者是阿爾卑斯山。其實,這些畫都是不真實的。要作一幅風景畫,首先必須對所要描繪的事物非常瞭解。我因為對自己的故鄉最為了解,才在那裡作風景畫的。樹木之所以如此的茂密,就因為它生長在我家鄉的土地上。這條河是盧河,那條河是林松河,這座山是奧南山,那座山是比尤依·諾瓦爾山。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我才能作畫,我的風景畫中出現的一切,都在我的故鄉確確實實地存在著……”在庫爾貝一生中創造的數千幅作品中,他幾乎都遵循了這樣的原則,畫熟悉的東西,讓我們看到這些作品無不感到堅實有力。自從有了庫爾貝之後,“現實主義”就成為一場藝術革命的標誌。我們知道,庫爾貝的《打石工》表現的就是身穿破舊粗布衣裳的普通下層人物。因為庫爾貝等畫家描繪了下層生活或普通人的活動,就被稱為“現實主義”。這在當時“高雅”的藝術殿堂中自然會引起上層保守人士的強烈反對,可見美醜觀念的習慣勢力並不容易改變。在我們今天被庫爾貝的現實主義藝術震撼之時,看到無論是在寂靜中度過一生早已逝去的人物,還是默然挺立在藍天大海之間的崖壁,都凝聚了真誠之美,彷彿這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