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從門外漢到經濟推動者,碳行業的朱偉卿果真不簡單|接力學員

7年,从门外汉到经济推动者,碳行业的朱伟卿果真不简单|接力学员

身材嬌小的她,在中國碳圈享有大名。從門外漢初涉碳行業,到現在對行業狀況侃侃而談,成為低碳綠色經濟的推動者,朱偉卿花了七年的時間。七年間,她創造了中國碳行業的許多個第一,也成為碳行業知名的吃螃蟹的人。螃蟹雖鮮美,但是要享受這盤美味,可不容易。剝去層層硬殼,除了用力,還需其他……

7年,从门外汉到经济推动者,碳行业的朱伟卿果真不简单|接力学员

朱偉卿

接力亞洲青年領袖訓練營2班學員

上海寶碳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攝影 | 肖石明

每個初識朱偉卿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溫婉的女人,永遠抿嘴微笑,圓圓的大眼睛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然而在這溫柔的外表下,隱藏著卻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做事幹脆,待人爽氣,對於自己想要的人生,更是毫不含糊。“我覺得人生就是打小怪獸,打倒一個是一個,特別爽。”一邊說著,朱偉卿一邊發出爽朗的笑聲,和初見生人時慣有的禮貌與疏離,判若兩人。

熟悉她的人覺得她是一個妙人,既是江南女子的模樣,骨子裡卻比男性還利落;既能把企業做得風生水起,卻滿腹情懷時時堅守;永遠不逾矩,但是又永遠有創新舉動讓你驚訝。

“我的性格非常非常內向害羞,現在被創業逼成一個話癆。從自身來說,我覺得我是一個好的聽眾,很樂意聽別人聊東西。但是如果你需要我的觀點,我也會告訴你。我覺得這種性格沒有所謂的好和不好,適應就好。”這種清醒地面對自己的方式不僅讓朱偉卿迅速融入這個行業,同時成為一個可靠的代言人。

01.

2010 年, 留學回國的朱偉卿告訴父親,自己要創業,創業方向已選定節能減排。那時候的她,並不是那麼篤定會在碳行業深扎。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只是帶著對未來的預設與美好憧憬,“我是到了2011 年才決定深挖碳行業。到了2012 年,國家正式說明要發展碳市場。當時草案出來後,我就簽了第一個單子。”

2011 年年底, 中國政府確定了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湖北、深圳和重慶7 個省市作為碳交易的試點,計劃在2013 年正式實施試點工作。2012 年國家發改委發佈《中國資源減排暫行管理辦法》,種種政策的引導頒佈,讓碳交易從十幾年前被認為是“買賣空氣”,變成了如今全球降低企業碳排放的一個有效市場手段。2013 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碳行業的元年。

自那時起,朱偉卿就帶領著團隊不斷開發市場、開發項目,開疆闢土。2013 年8 月13 日,朱偉卿看了題為《雷軍:因為怕落後 把午睡的習慣改了》的微博之後,轉發並留下評論:“我也特別怕落後,一天不忙碌,內心就覺得空虛墮落。”寥寥一句話,寫盡了當時朱偉卿生活工作的兩個關鍵詞,忙和學習。

7年,从门外汉到经济推动者,碳行业的朱伟卿果真不简单|接力学员

正是這種不知疲倦的拼搏學習,在短短五年時間,寶碳集團已經開發了兩百多個項目,碳資產的儲備也遙遙領先,並創新了碳行業許多個第一,發了中國第一個碳基金,做了中國第一個碳信託,第一個碳質押,也做了第一個碳的購買權交易……

朱偉卿也逐漸走到公眾面前,不斷受邀演講企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演講碳市場相關內容:“因為早早加入行業,如今能引導行業是一個令人開心的事,但是同時也會更謹慎的表達觀點。這個市場很新,很多人不懂,所以我會很慎重地去考慮我在演講中傳達的信息,我必須去傳達正確的市場方向,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理念。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

“雖然每個行業都會受到政策的影響,但是很明顯,碳行業是一個由政策決定未來的行業。在政策沒有明朗的情況下,你是如何有信心去堅持這一領域的創業?”這是許多人的疑問。

“其實我剛創業的時候,我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因為這個市場並不像一些快消品,有它的天然剛需存在。這個市場一定是跟政策、市場相匹配的。所以一開始我就做好了堅持五到十年的準備。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做事情只要大方向對了,堅持下來,一直往前走就肯定可以成功。就像當年的哥倫布,他努力向著東方行進,最終成了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認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堅持下來,就能夠看到開花結果的一天,這是朱偉卿一直的信念。

然而,朱偉卿並不是精神至上者,她很聰明的知道何種器能夠善其事。“這是她的聰明,耐得住寂寞,又懂得怎麼拼。”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朱偉卿自嘲自己是以“佈道者的心”堅持下來,這麼多年緊緊關注時事變化,政策動態,充分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去推動。

7年,从门外汉到经济推动者,碳行业的朱伟卿果真不简单|接力学员

由於風電光伏項目都建在很偏僻的地方,朱偉卿一次次帶領團隊前往偏遠的山區,拜訪這些企業進行一個個項目的洽談。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他們不相信手上的排放額度能變現,不相信我們能承諾每年給他們的利潤回報,在他們眼裡,這就像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很美好,但是不相信是真實存在的。”最後,她只能用一個個成功的案例來證明,來說服,直到這個市場慢慢規範起來。隨著越來越多人知道,越來越多機制政策出臺,漸漸的就變成一個集團一個集團來籤項目。

再後來,“我們和地方機構一起研究探索如何能更好地推動低碳產業,促進高排放企業節能減排。整個過程中,我們從無到有,客戶、經驗、品牌,人脈的積累都是要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的。很多人覺得我們運氣很好,碰上這個風口。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等了七年。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是沒有捷徑的。”當她說完這段話時,不禁讓人想起巴爾扎克的那句名言:善於等待的人,一切都會及時來到。所謂善於,不僅是能等,還得會等。

對於如今集團的發展,朱偉卿還算滿意:“公司這幾年的發展和預期差不多,我們沒有辜負員工的期待。在寶碳,員工就像一家人,連微信群名都是‘寶碳一家人’,對於員工我們也給了充分的股權激勵。”她深諳捨得的道理,對員工不僅寬厚,而且“只要公司的資源能夠幫助員工成長,實現個人價值,我都願意提供”。

02.

寶碳發展至今的一個核心基因是創新。創新讓它在行業發展過程中不斷領先,並形成標杆。而與之相反的是朱偉卿的堅守,堅守自己的初心。她對自己的清醒認知使得其從一開始就想好了自己的人生奮鬥路徑,創業,創一番事業,而非做一個賺錢的買賣。

“當我在選擇行業的時候,有兩個標準:第一,這個事情本身它是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前景,可以一輩子努力去完成。第二,它是要對社會有意義的。因為做很多事情都能賺錢,但是要做一輩子的事,我希望它能同時造福社會。”於是,朱偉卿選擇了節能減排,環保低碳這個大行業。在她看來,那是一件兼具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時還能實現個人價值的事。

7年,从门外汉到经济推动者,碳行业的朱伟卿果真不简单|接力学员

然而,創業的路本就是一場苦行,再美好的初心也有難耐的風雨,回想那段時光,朱偉卿眼神掠過一絲淡然:“那時候痛苦,累,真累!我這麼樂觀的人,在當時高壓的工作狀態下特別想寶寶,特別想休息,甚至在微信的朋友圈留下一些自艾的話語。後來我的投資人看了,告訴我‘既然選擇了創業,就是選擇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所以,現在我特別明白做每一件事,都要真正想清楚,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你得到一些,總要放棄一些。否則就會有抱怨和委屈。”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朱偉卿深感不易,同時她也坦誠,女性創業一旦成功得到的光輝和回報也一定比男的多。萬物皆平衡,就看自己想走的路。“人生就是這樣,你要什麼和準備放棄什麼都是自己選擇的。”她微微捋了一下頭髮,再次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