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網際網路十年:人人皆可在網際網路上創造內容

我記得也是在2007年前後,Web 2.0的趨勢大熱,雖然在今天看來這個概念似乎已經理所應當——人人皆可在互聯網上創造內容,而不是僅限於專業編輯——但在當時,這種主張還是帶有一種驚世駭俗的狂熱性質。

有人模仿海外的Web 2.0圖譜(圖一),做了一個國內版本的Web 2.0明信片(圖二),在一屆中文網誌年會上派發,也是頗為激動人心的一段插曲。

回看互聯網十年:人人皆可在互聯網上創造內容

回看互聯網十年:人人皆可在互聯網上創造內容

在維基百科對於Web 2.0的解釋裡,「民主化」依然是一項註腳,象徵著網民對於打破言論壟斷和信息壁壘的某種理想主義情結,Web 2.0也被視作是互聯網從工業革命邁向商業革命的一次運動。

現在回首,Web 2.0的精神遺產毫無疑問已經得到了相對完整的繼承和發揚,幾乎所有人都在享受它所倡導的權利和福祉,但是時至今日的互聯網是否毫無缺憾?連Web 2.0的代表旗幟、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吉米·威爾士都說自己一貫的樂觀開始摻雜了「悲觀性」。

有趣的是,在吉米·威爾士自己的維基百科詞條裡,他的身份說明是「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之一」,但是吉米·威爾士一直在向維基百科的社區團隊投訴,說他是維基百科的唯一一名創始人,其他自稱是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的,都和他有過管理權的糾紛,且只能說是早期團隊的成員、而不能被稱作是聯合創始人。

但是維基百科的編輯以確保客觀為由,拒絕了吉米·威爾士的投訴,所以吉米·威爾士迄今為止,也只能無奈的看到他的個人簡介裡繼續注有並不被他認同的「創始人之一」的描述。

雖然於私而言,吉米·威爾士抱怨維基百科的這種做法,但是從公出發,他覺得現在能夠秉承這種實事求是理念的企業或是個人都太罕見了,以致於信息開放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劣化效應顯著。

在維基百科剛剛創建那會兒,有人問過吉米·威爾士,說你怎麼防範那些故意來搗亂的?比如把人們辛辛苦苦編寫出來的詞條胡亂刪改或是乾脆刪掉?

他的回答是,我相信這個世界上追求秩序的人的數量要壓倒性的超過那些存心破壞秩序的,所以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一次,我們就會有人糾正一次,他做了錯誤的改動,我們就更新正確的版本,他刪掉一個頁面,我們就恢復一個頁面,這就叫作樂觀,我們不需要一個至高無上的管理員,而是需要大量的、更多的編輯志願者。

顯然,現在他的觀念已經有所動搖,比如在極客公園的一場演講裡,他說了這麼一番話:「我們應該有一個開放的系統,並不應該一開始就假設人會做壞事,但是我們也會監管,也會小心這樣的壞的現象的發生。如果大家在維基做壞事,我們就會把它攔截掉。這就是我們管理員的工作。所以我們有很多的辦法,可以做這樣的管理。」

無論如何,Web 2.0已經相當於互聯網的基礎協議了,它的好處和壞處相伴相生,其實輪不到誰來挑揀,而從這兩張明信片的icon來看,在不長的十多年裡,有太多以為能夠掀起滔天巨浪的水花,撲到了漫無邊際的時間沙灘上,轉瞬蒸發,蹤影全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