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融湾”先行市 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

打造“融湾”先行市 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

清远作为广东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广东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对清远发展有哪些利好?清远该如何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南方日报粤北深调研组专访了清远市委书记郭锋。

郭锋表示,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根据这一新战略,清远既融入了“一核”,也划进了“一区”,可以充分发挥邻近珠三角核心区的地缘优势,参与产业布局、对接互动,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分享生态保护投入和生态经济资源向粤北倾斜的政策红利。

清远要确立在创新理念、发展环境、服务水平上全面对标珠三角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广清一体化实现体制性突破,将清远打造成为环珠三角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市、具有主题公园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美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以思想大解放,再造新优势,改革再前行,全力以赴推动清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清远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刘俊

见习记者 韩安东

▶▷融入“一核”划进“一区”

参与珠三角产业布局 享受生态政策红利

南方日报:省委提出全面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对清远带来了哪些机遇?

郭锋: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根据这一新战略,清远既融入了“一核”,也划进了“一区”,可以发挥邻近珠三角核心区的地缘优势,参与产业布局、对接互动,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分享生态保护投入和生态经济资源向粤北倾斜的政策红利。对于清远来说,面临四大叠加机遇: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清远作为环珠三角城市中距离大湾区内核最近的地区,是“广佛肇清”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南融北拓、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广清一体化加快推进,随着广清城轨开通,清远将成为“轨道上的珠三角”的一个重要节点,为清远深度融入广州经济圈、协同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拓展了战略纵深。

二是省委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省委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让各功能区由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这些部署要求,是清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的重大利好和重要指引。

三是省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清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群众主体、梯度创建”等一系列经验做法,部分试点经验被中央文件吸收。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造农村综合改革的升级版,推动清远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四是省委大力推动粤东粤西粤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打造现代化交通设施新体系。省委提出建设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一个半小时高铁经济生活圈,谋划广州(经清远)至重庆高铁项目,规划建设环南岭旅游公路。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将为清远尤其是北部地区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打造“两市两区”

做好“八个着力、八个再造”

南方日报: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两市两区”,基于什么考虑?下一步有何细化举措?

郭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召开七届七次全会,深刻分析省情市情,作出了清远正处于“5个期”的战略判断,即:创新发展的探索期、协调发展的突破期、绿色发展的攻坚期、开放发展的深化期、共享发展的提升期。基于此,全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在创新理念、发展环境、服务水平上全面对标珠三角的工作导向,提出将清远打造成为环珠三角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力以赴推动清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即“八个着力、八个再造”:一是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放管服”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专项改革等领域推出系列精准有效的改革举措,再造体制机制优势。

二是着力推进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交通互通为先导、产业互链为核心、城市互补为重点、体制互融为保障、服务互享为标杆,再造区域融合优势。

三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一核、三片、多点”布局发展,再造产业协同优势。

四是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三个整合”“三个重心下移”,强化“三治结合”,坚持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再造三农发展优势。

五是着力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规划建设,积极构建“两带一廊28个支点”的旅游空间新格局,全力打造“五有”国际化旅游城市,再造品牌形象优势。

六是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南部地区走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地区走生态产业化之路,以绿色富民为导向发展县域经济,再造绿色崛起优势。

七是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构建具有岭南特色、清远风格、时代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再造文化引领优势。

八是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大力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再造高效治理优势。

▶▷补齐发展短板

高起点规划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

南方日报: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清远还存在哪些短板?该如何解决?

郭锋: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清远主要存在以下几块短板:一是尽管北部地区发展面貌已有显著变化,但南北地区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拉大;二是尽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基本实现“两个80%”目标,即“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80%以上、北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南部地区平均水平的80%”,但受制于自身财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质量和结构仍有待优化;三是尽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北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方面仍相对滞后,支撑生态经济发展的快速交通体系仍未建立。

解决这些问题,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着力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实现清远改革发展大突破。重点是加强四个战略方向的研究和推进:

一是高质量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以交通互通为先导,重点打造“三铁一通一航”交通网,全力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格局。以产业互链为核心,主动接受广州产业外溢的辐射带动,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城市互补为重点,主动承接广州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推动广清协同发展。以体制互融为保障,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服务互享为标杆,积极接受广州辐射带动,全面推动两市在公共服务等更宽领域实现共享发展。

二是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深化“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打造3+X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坚持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态特别保护区”的清远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总任务在3年取得重要进展、5年取得明显成效、8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高起点规划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加快编制清远打造“五有”国际化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和“东方奥兰多”主题公园城市规划,着力构建“两带一廊28个支点”旅游空间新格局,大力推进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美城,力争通过五到十年时间,国际化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初见成效;到2030年,初步建成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题公园城市。

四是高标准打造生态经济体系。积极谋划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和重大生态廊道,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优先布局绿色产业,扎实开展低碳生态试点,大力发展碳汇交易等绿色金融,加快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努力将清远打造成为全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消费的重要市场。

▶▷绿色发展引领

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围绕省赋予的新定位,清远将如何发力打造粤北生态发展区?如何实现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郭锋: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广东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是广东省委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作出的科学精准研判和重大战略部署。清远作为广东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于清远来说,打造粤北生态发展区,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一条,就是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我们将严格实施能源消费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减排约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污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二是依据功能定位,确定不同区域发展的主攻方向。南部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充分发挥邻近珠三角核心区的地缘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产业大布局。

其中,清城区作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更加主动地承接广州城市功能转移,加快推进燕湖新城、职教基地、智慧新城建设。清新区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大堆头、优化结构,大力推进中(国)以(色列)科技小镇等创新项目建设。英德市围绕打造新增长极,继续发挥好工业主战场的作用,加快清远(英德)华侨工业园、广清特别合作区等重要平台建设。佛冈县利用好毗邻广州的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着力打造清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南大门”。

北部地区作为生态发展区,以绿色富民为导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做足生态文章。其中,连州市大力加强城市建设,深入发展生态产业,加快推进民族工业园发展,打造大湾区经由清远辐射内地的“北大门”。阳山县要坚持生态优先,重构韩愈笔下“鸢飞鱼跃”的自然山水美景。连山、连南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要善于把少数民族风情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打响千年瑶寨、“盘王节”、“七月香”壮家戏水节等特色民族文化品牌。

三是加强政府引导,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坚决纠正“生态发展区就是不发展或者慢发展”的错误观念,努力由原来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全省生态发展的“领跑者”。以省委、省政府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对口协作机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为重要契机,在不考核连阳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细化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标准、考核标准,完善生态发展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赔偿责任追究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