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你有沒有想象過這樣的場景?

●妻子忙於事業長期不在家,回家後卻發現家裡的機器人過於完美,甚至取代了孩子心中母親的位置;

●丈夫想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沒想到老闆親口告訴他,他的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

●連社區都給每位老人配備了人工智能保姆,監測他們的健康指標,並實時傳輸給醫生,督促他們吃藥……

那些原本屬於你的職業身份甚至是家庭角色,被看起來冰冷的AI替代。

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真實的人類》劇照


除了科技因素,產業更新換代、人事管理提升……都要求不斷提升自我的競爭力,以防被一波波新浪潮拍死在沙灘上。

1、8億人即將失業,沒有飢餓感真的可能餓死


諾基亞全球總裁在最後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

“我們倒閉了,我們好像什麼東西都沒有做錯,但是我們今天倒閉了。”

十年前,是諾基亞最輝煌的時代,它曾經連續三年蟬聯全球市場榜首,2010年,諾基亞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了40%。

在蘋果、三星開始研發智能機的時候,諾基亞沒有跟上這場變革,甚至拒絕面對真實的競爭環境。

今天,這個品牌殺回智能手機的市場,卻已不復昔日的競爭力。

同樣,那些拒絕新變化的從業者,也會面臨失業的危機。

2017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年底發佈的報告,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到2030年,全球8億人口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全球大概有3.75億人口將面臨重新就業,中國佔了三分之一。

到2030年,從數量上看,中國將面臨最大規模的就業變遷,預計將有1200萬至1.02億中國人需重新選擇工作。

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注:從左至右國家分別為:美國、其他發達國家、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淺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各國分別將有5400萬、6400萬、1億、7200萬人需要重新就業並學習新的技能;深藍色方塊表示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各國分別將有1600萬、1700萬、1200萬、1000萬人需重新就業。

面對襲來的改變浪潮,調整自己所掌握工作技能的價值,才能應對即將到來的就業大變遷時代。

當自動化漸漸取代了流水線,那些只會機械化勞動的工人,只能默默捲鋪蓋回家。

在全球產業更替,科技取代人力的大背景下,從業者都應保持著危機感,因為“鐵飯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博鰲論壇嘗試使用AI同傳翻譯時,一些翻譯在朋友圈稱,這次的AI同傳是“繼谷歌翻譯後,又一個不要臉的產品”。

然而,AI同傳在會議現場翻了車,犯了許多低級錯誤,還傳出緊急招募英語同聲傳譯人員救場的信息。

那些剛開始如臨大敵的翻譯們,瞬間長舒了一口氣,有的甚至開始嘲諷:

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馬雲說:“面對新的機遇,很多人都經歷過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那些尋求心理安慰的翻譯們,也許正在看不起的階段徘徊。

機器翻譯的進步正在一步步威脅著人工翻譯,幾年前谷歌翻譯給出的譯文,還要進行幾乎全文的修改。

今天的機器已經可以達到同聲傳譯的水平。

與其嘲笑AI同傳的一次翻車,不如增加危機意識,精煉自己的技術。

2、跟上步伐,才能甩掉危機


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以來,每一次的社會升級,都伴隨普遍的職業危機感。

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分析了300多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結果發現,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1、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2、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

3、創意和審美

而有以下特徵的工作,都在淘汰的邊緣:

1、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2、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手熟就行;

3、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根據這些特徵審視自己工作被淘汰的概率,也許能讓你安心一些。

除此之外,因為時下某個行業處在熱門,而拋棄自己擅長的技能和職業、盲目跳槽的人不在少數。

但那些現階段大熱的產品,沒有一個是一朝一夕做出來的,大多經歷了初創時期的不斷試錯。

如果你在一個團隊中,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遠比不斷跳槽、吃別人的勝利果實更能彰顯自己的能力。

沒有一個敵人可以殺死你,除非你已經缺乏抵抗能力。

因此,要不斷地自我革命,奮力地跟上步伐,才能甩掉危機。

3、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有你的立足之地


在劫難逃!8億人將面臨失業,但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很多職業看似光鮮亮麗,其實與卓別林的工作一樣,不需要任何創意,唯一的貢獻只是輔助整個系統運轉。

為了避免這樣的職業危機,個人需要不斷尋找機會充實自己。

1、減少"無腦"工作,自己找個對手battle

無需動腦即可完成的工作是可替代性最強的。因為“無需動腦”的另一層意思,就是這項工作你已經非常熟練。

一份工作從陌生到掌握,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是一旦熟練,繼續重複也就意味著停止學習。

你可能重複工作了20年,但你的經驗,也許只停留在開始的那幾年。

想要從重複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並不是鼓勵你以此為藉口不斷跳槽,這山看著那山高。

而是從重複工作導致的固有思維裡走出來,不再閉門造車,突破舒適圈從而產生創造力。

企業渴求人才的本質是看中了人才的創造力,而提高創造力的秘訣其實很簡單。

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跳出自己所處的環境,才能有新發現。

想象一個“對手”來和自己比拼,從他人的目光中,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侷限所在,從而擺脫困境。

2、用特長“包裝”自己,培養“斜槓”意識

斜槓精神鼓勵人們在正職工作外,還具備其他的才能和身份並能從中獲得收入。

隨著消費升級,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需求。

為了享受文化,人們走進各種酒吧、書店聽脫口秀;

在博物館裡,有人專門花錢在網上請繪畫或歷史方面有研究的人陪同參觀。

對外表的重視激發了對買手的需求,甚至有人付費要求“搭配師”陪同逛街。

五花八門的需求讓你任何一種特長都可以變現,同時成為“擁有有趣的靈魂”的個體。

3、避免掉入屏幕的“陷阱”,養成獨立思考能力

你的業餘時間是如何度過的?

打開新聞,刷著充斥著推薦廣告的頁面,把日常談資侷限在熱搜;

打開短視頻,刷著算法根據你的喜好不斷推給你的同質化內容;

打開朋友圈,刷一刷朋友們想要展示給你看的生活......

看似對生活沒有影響,但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禁錮在一座孤島上。

在大數據的幫助下,你可以輕易過濾掉自己不熟悉、不認同的信息,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

但換個角度看,這種自己決定信息的方式,也帶來了“自我封閉”的危險。

一旦將自己禁錮在個人的興趣中,就再難接受不同的觀點,甚至在不同人群、不同代際之間豎起交流的屏障。

高曉松曾說,“工業革命到來之後,再好的馬車伕也會面臨著失去工作。”

尋找一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去精心鑽研,理智思考,別讓你的生活被支配。

在這個與日俱新的時代,保持對知識和新技能的飢餓感和危機感,才是維持自我競爭力的核心。

什麼都沒做錯過,有時,才是最大的過錯。

魚塘·資源整合群

別讓資源推上飛塵,別讓整天為自己渠道而煩惱,全國、董事長、總經理 資源聚集地,我已經在群內了,歡迎你一起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