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警惕网络诈骗

科普|「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警惕网络诈骗

关注我们哟

☀定期推送科技与知识产权事件,政策解读 ,项目进展,成果信息 ,科普知识等科技动态,提供政策查询、专利检索、需求对接、专业课程等诸多优质服务,内蒙古最权威的科技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科普|「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警惕网络诈骗
科普|「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警惕网络诈骗

网络安全宣传周之校园日

近几年以来,网络诈骗犯罪发展迅猛,有冒充公检法诈骗、QQ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冒充黑社会诈骗、机票诈骗等等。手段不断翻新,侵害的对象逐渐向特殊群体发展,在校大学生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主要群体之一。

科普|「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警惕网络诈骗

以下所举案例是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一些真实案例,希望借此让大家举一反三,多点识骗之术,少点上当受骗的概率。

一、兼职刷单诈骗

某高校学生吴某某报警称:在宿舍用手机上网,看到一条兼职刷单的广告,与对方QQ联系,对方称每单返8%的佣金,就打开对方发来的网址,在这个网址用支付宝刷了320单,共刷了15000元,对方没有返回本金和佣金,发现被骗。

二、网上购物诈骗

1.某高校学生刘某某报警称:在宿舍上网玩游戏,通过QQ群买游戏装备,与对方讲好价格,用QQ红包和支付宝向对方支付宝汇款4511元,对方将其拉黑,发现被骗。

2.某高校学生杨某某报警称:在淘宝网上购物,第二天收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淘宝卖家,称报警人购买的商品无法发货,需要退款,于是报警人按照对方要求,加对方QQ号,并在对方QQ发来的链接中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支付宝支付密码。后发现银行卡内5200元钱被转走。

三、盗取QQ号冒充熟人诈骗

某高校学生张某某报警称:其于当日15时在QQ上收到一个初中同学的消息,对方称自己银行卡遗失,想借报警人银行卡存放点钱,于是报警人按照对方要求,将自己银行卡号取款密码,手机号,以及后续收到的手机验证码都告诉对方。当晚22时发现,自己支付宝内2000元余额被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后,被他人取出。

四、涉卡诈骗

1.某高校学生潘某某报警称:当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讲有人用其身份信息办理一张社保卡,里面有3000多元,可能影响其信用,对方帮转接报案电话,骗取潘的信任,并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去操作,潘来到学校对面农行ATM机按对方所讲进行操作,向对方提供的账号分两次汇款11338元,后发现被骗。

2.某高校学生施某某报警称:前几天在宿舍用手机上网搜到一个办理信用卡的网址,与对方联系,输入了相关信息,对方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骗取我现金10300元。

科普|「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警惕网络诈骗

常见网络诈骗手法及防范:

冒充即时通讯好友借钱。

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有识别很容易上当.

大家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进行诈骗。

常见的诈骗方式一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的方式,待得到钱款后即食言,不予交易;二是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待得到玩家提供的汇款及游戏账号后,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账号时,虽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待玩家交易结束玩了几天后,账号就被盗了过去,造成经济损失。

“钓鱼网站”诈骗。

是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银行、金融机构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个人帐户信息进而窃取资金。

因此,在访问些类邮件和网站时一定要仔细甄别,认真核实,切勿着急操作。

网上中奖诈骗。

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手机用户、邮箱用户、即时通讯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用户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会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用户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

当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请大家千万不能相信。

科普|「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警惕网络诈骗

总之,网络安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网络隐患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珍惜自身及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开心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