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毅:創作無能讓藝術家淪爲商人

自從資本介入藝術以來,對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以至藝術家普遍被市場所左右,甚至許多頗有才華的藝術家也未能倖免,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都無不透露著商人氣息,而不見其藝術品位,社會中曾流傳一句話:藝術家都在談錢,商人都在談藝術。很形象地概括了當下這類現象,即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商人化。


杜洪毅:創作無能讓藝術家淪為商人


商業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任何人類活動都不能逃離廣義的市場範圍,藝術當然不在例外。從宏觀意義上講,當代藝術有兩大主要職能,其一是作為精神領域的探索創造活動而存在,其二是服務於商業市場。但是,如果因此說藝術家就應該以商人身份自居,淪為市場的奴僕,則是極荒唐的事情。

藝術市場的成熟與繁榮,最大意義在於讓藝術家擁有獨立創作的可能,擺脫了古代同行必須看僱主和贊助人眼色行事的被動地位。如果藝術工作者想要從市場中獲得豐厚回報,就應努力創造出最優秀作品來。近代歷史上一些傑出藝術家,如西方的畢加索、達利和我國的張大千,之所以生前就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並不是因他們讓自己轉型為商人,而是拿最好的作品贏得了競爭。


杜洪毅:創作無能讓藝術家淪為商人


在儒家士大夫主導的古代社會,商人即便富有地位仍然非常低下,是沒有知識分子向其靠攏的。而今天卻來個本末倒置,商人身份成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徵,擠進被人頂禮膜拜的精英之列。藝術家模仿商人言行,或者乾脆以商人身份自居,折射出他們精神世界的貧乏空虛,對自己文化人的身份喪失了信心。急功近利的大環境讓這些人丟棄藝術與文化理想,轉而在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上尋求暫時的心靈庇護。雖然我們不應該再像古代文人那樣對商人這一職業進行任何歧視,但這種一致向其“成功人士”身份看齊的現象,無疑加快了藝術創作隊伍墮落的速度。

如果我們進一步展開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會發現更深層次原因是這些人在創作上的無能。他們要麼本是混進藝術創作隊伍的投機分子,要麼因為缺少作為藝術家必備的才華與勇氣,只能轉而求助於其它手段。畢竟,做一個成功的商人比做一名傑出的藝術家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是藝術天才還用得作如此作賤自己麼?當他們知道自己無法在藝術創作上取得更大成就時,只好退而求次之,通過商業營銷手段來掩飾內在的虛弱,努力把自己包裝成“非常成功”的藝術家。


杜洪毅:創作無能讓藝術家淪為商人


藝術家變商人的後果是把創作變成生產,有實力的靠僱傭槍手代勞來滿足市場需求,沒實力的就只能快速塗抹或複製拼湊了。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名頭很響的藝術家,作品已經嚴重平庸化、模式化,就是這一種轉變帶來的結果。特別是一些早些年因時代賦予特別機遇僥倖走紅的大腕級人物,藝術創作激情早已完全喪失,幾十來只能不斷複製那幾個陳舊的圖案符號,完全依靠吃老本和商業化運作維持門面。藝術家也是凡夫俗子,並不比常人精力更旺盛,都把心思放在塑造商業形象上了,哪還能搞什麼創作?

如果只是個別藝術家把向商人形象靠齊也就罷了,若成為一種普遍化的風氣就相當成問題。可很不幸,這就是中國當下藝術界的現狀。功成名就者靠商人形象維持已有地位,無名無地位的打腫臉也要裝出個排場來,年老的生怕被人說跟不上時代節奏而奮勇直追,年輕一代更不用提了,少數幾個市場紅人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偶像標杆。當藝術家們一窩蜂向商人轉型時,直接導致中國當代藝術創作集體平庸化。只要稍微審視下當今中國藝術家們的大作,就不難發現無論大名頭還是小名頭,老一輩還是年輕一代,有幾個拿得出一兩件能讓人怦然心動的優秀傑作來呢?

誠然,在當前這個物質財富豐足的時代,我們不必強求藝術家們還要像常玉、莫迪裡阿尼等人那樣在極度貧困中堅守對藝術的執著,也無需以傳統衛道士的立場將金錢視為洪水猛獸,追求個人名利完全沒有什麼錯。但是,藝術家的職責本應該是創作,是力求攀登精神世界的巔峰,而非塑造市場形象。況且,這個世界上能勝任商人這一職業的人很多,能成為優秀藝術家者卻非常少,哪一種行當究竟更重要呢?在藝術市場趨於成熟的當下,對於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來說,只要能拿出傑作來,把推廣營銷的事情丟給畫商和職業經紀人,又何愁得不到該有的回報呢?

這也在提醒收藏家們擦亮眼睛,不要被藝術家們打扮出來的“成功人士”光鮮外表迷惑。畢竟,藝術創作是要拿作品說話的,虛華的包裝無法掩飾住本質上平庸的。話說回來,除了華而不實的吹捧外,我們能指望商人藝術家名下的作品有多高文化內涵呢?(中國美術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