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在视频泛滥的时代,想把艺术欣赏节目做出新意,已经不容易了。很多名作,由于被过多拍摄和过度传播,已经令人产生视觉疲倦。为了吸引观众,制作者不得不绞尽脑汁,或者杜撰花边奇闻,或者邀请当红演员助阵,以期制造耸动的效果。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而《局部》却反其道而行之,删繁就简,一人一椅,面对镜头,不紧不慢,絮叨那些打动过他的画或雕塑。那一人就是陈丹青。一个画家,也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人做你的老师,你大概不会希望下课铃声响起吧。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陈丹青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人,他请辞清华美院和某次酒后愤愤的说:“两千年文脉已断”。

许多看过的《文学回忆录》的朋友一定对他喜欢的不得了。《文学回忆录》是木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客居纽约时期讲述的他自己的世界文学史,在这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中,作为当时听课学生之一的陈丹青认真整理那五年的听课笔记结集出版,逾四十万字。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当时看时只觉得妙语连珠,于是满篇画着标注,读到此书由衷喜悦的同时也感谢陈丹青的细心编著。

好了回到这部纪录片。它的片头很有意境,一人,一桌,一椅,一灯,香烟,绘画雕塑等作为背景。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片中,陈丹青一人,坐着娓娓道来,只有远景近景的切换,没有特效,没有的动作,把目光聚焦到讲的内容上,会穿插讲解的画/雕塑的原作,艺术家的照片介绍等辅助展示讲解的内容。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片尾,有的戛然而止,有的会展示一些讲解的画作和雕塑的细节。片长也没有严格的限制,一般7-30分钟,主要看这期内容的讲的丰富程度。

每期会找一个相对具体的点切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点,用易懂的表述,加上历史文化背景故事等的各种内容,来表达他对艺术的看法。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对于艺术的理解,见仁见智,更何况目标观众中还有很多是对艺术只有一知半解的大众,如果真的只讲线性的美术史和绘画雕塑的技巧,会损失很多用户,节目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好看。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像《局部》这样每期一个独特的视角,讲的是视觉中每个人都能感知到的但是却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是最抓人的。

每集一个点,比如《千里江山图》,讲的是王希孟18岁画的,年轻人的天赋。

《死亡的胜利》讲了一个点,我们的主旋律是《千里江山图》,很少关注死亡灾难,这一点在《流民图》又再次提到。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再如讲梵高,并没有讲那些众人皆知的名画,而是从梵高初学时的画讲梵高的“憨”,尽管到现在我还不是很懂憨这个字,大概就是那份对艺术的纯真执着吧。

讲雕塑,讲的是巨人的战役,透过古希腊的雕塑,讲古希腊时期艺术的纯粹,人类社会或许进步,但是艺术没有进步,不同时点到各民族各文明间的艺术不可率尔比较的。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讲杜尚,讲的艺术不只绘画和雕塑。仅根据自己理解,简单列举,如有不妥,还请指出。

此外,这部纪录片的选取角度很特别,对艺术未知的人,会发现艺术不是那么的玄,是可以有很多角度的,了解起来很有趣味,没看一点都觉得很开窍。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对有基础的人来说,陈丹青的解读,给出不一样的视角,有指点的作用。

而且每期节目不会给出一个结论,最后都是很开放的收尾。

透过艺术讲文化,讲文化背后的历史,讲历史中的人,把被玄化的变得艰深难懂的艺术,拉近给每个人,变成人人可以看懂,可以自己去看去理解的艺术。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整体节奏舒缓,配上舒缓的音乐,在后几期的节目中,加入了很多空镜和近景,还会有静默字幕和画面。

这样一个有门槛的节目,需要简洁,清净的形式,让人静下来看,也符合文化节目调性。另外呢,垂直小众类节目,形式上需要兼顾两点,品质感和成本控制,好在简约现在就是一种既可以控制成本,又有品质感的形式。

豆瓣9.5,这部高分国综值得每个人好好看看

陈丹青表面看着孤傲,他是有这个资本的,但一看到他提前做好的一板一眼的笔记,毕恭毕敬的评说,你就知道这个老先生真的是细致入微且毫无傲气,全是孩子般对艺术的真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