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控和消除

贵州曾是全国地方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通过采取组织供应碘含量合格的食用碘盐,开展燃煤污染治理、加强群众健康教育等措施,加强地方病防控、监测,使得地方病得到了有效防控。

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贵州省曾是全国地方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三种地方病。记者从8月24日召开的医疗卫生援黔行动2018年疾控年会上了解到,目前这三种地方病均得到了有效防控。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由于外环境缺碘状况无法改变,落实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坚持科学补碘是持续改善人群碘营养状态的有效途径。省卫计委副主任朱征明:“地方病的防控,我们把重点放在碘缺乏病上,我们是监测、检测加情况通报。通过我们的检测:学生的尿检,在全省88个县市区,基本上都是合格的;个别的县市区,孕妇的尿检有一点低。我们食用的盐,碘的含量经过多次抽查,大体上是合格的。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也是我省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它是以煤为主要生活燃料而引起的,病症最常见的有氟斑牙、氟骨症,主要分布在省的中西部地区。随着防控措施的实施,“十二五”末期,贵州基本实现了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持续在地氟病病区加强防控工作后期管理与疾病监测,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省卫计委副主任朱征明:”

地氟病,我们大约涉及到1800万人,37个县(市、区),通过改炉改灶、健康教育、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整体上这个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肯定不会再继续发展,防控将会越来越好。

贵州省曾是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区主要分布于兴仁县、安龙县、兴义市及织金县。近十多年来,我省持续加强高砷煤矿的管控和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防止高砷煤复采和利用,使得地方性砷中毒得到了有效防控。省卫计委副主任朱征明:”凡是发现砷含量比较高的煤矿都封了,不让开采。从目前来看,我们监测,这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出现新的病人。从监测的结果来看,地砷病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根据《贵州省“十三五”地方病防控规划》,我省将通过综合防控、监测评估和宣传教育等举措,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和持续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目标。(记者:陈杉杉)

贵州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控和消除

医疗卫生援黔行动2018疾控年会现场

贵州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控和消除

省卫计委副主任朱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