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争创一流,当好乡村振兴表率

博罗:争创一流,当好乡村振兴表率

博罗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累计投入2.95亿元。图为松树岗村。

崭新的房子,整洁的村貌,游客如织,文明气息扑面而来……这样的场景,在博罗县随处可见。

当前,地处岭东雄郡的博罗,以争创一流的雄心,力争通过十年努力,建设成为古今交融、生态宜居的现代魅力强县,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多作贡献。

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是博罗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重要一步。

日前,博罗县召开了全县乡村振兴暨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动员部署,提出要举全县之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好、实施好,推动乡村“五大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博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有着广阔乡村地区的博罗县,正在发生着一场美丽质变。

撰文:叶石界

摄影:王昌辉

产业富民

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位于博罗县公庄镇的陂头神村,近年来成了惠州乃至珠三角游客的好去处——从下马石纪念碑到博东县政府旧址,从八甲神广场到梧桐盛客家民宅、编钟公园,这条颇具历史韵味的旅游路线,让游客们大饱眼福;此外,还有休闲田园观光、农业体验的种植基地……

虽然陂头神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把资源变成村民致富的资产,还要从2015年说起。

2015年,该村采取村企合作方式,创立了陂头神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将村民的闲置田地、河滩等流转统一开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生态游。

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让村民们享受到了发展红利。

“村民将农田出租后,既可以获得租金收益,到年底也有分红收益。同时还可以在这里打工,获得工资收益。”陂头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廷说。

近年来,博罗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去年以来,把乡村振兴与发展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实施“四变”(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做好山水文章、“三农”文章、“旅游+”文章,实现旅游富民。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博罗也注重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比如,该县提出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做优大米、茶叶、酥醪菜、福田菜心等传统产业,做强荔枝、龙眼、葡萄、火龙果等特色水果产业,推动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必须抓实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博罗县政府负责人表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步伐,高质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产业项目的蓬勃发展,博罗各个村庄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

深化改革

扫清农村农业现代化障碍

“振兴乡村,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产业,这需要持续推动农村农业的改革。”惠州市农科所所长钟元和表示。

实际上,一直以来农村有着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归属、权能不清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去年9月,博罗被选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县。在钟元和看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和新动能。

作为国家级改革试点县,博罗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查漏补缺工作、土地确权工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将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的规范化运作。

在博罗县罗阳街道横江尾村,一栋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集体厂房常年用于出租。过去,作为股东的村民,没有介入物业管理,而是“坐等”分红。自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民们都成了监管员,管理上更加严格后,村民每年的分红,也从原来的七八百元涨到了上千元。

此外,在改革过程中,也完善了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相关章程、制度、财务管理,村委还设了办公室,便于开展厂房的日常管理。罗阳街道农经服务中心主任李建锋说,村民的监管更严了,开销更合理了,减少了浪费后,村民的分红也就更多了。

当前,博罗已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县18个镇(街道、管委会)都制定和印发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作为资源性资产改革的一个重点,近年来,博罗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去年底,全县完成农村土地实测面积77.3万亩,全县打印证书9.83万本,解决了众多历史遗留问题,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在改革的基础上,博罗县提出,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保障机制,在坚持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倾斜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的力量,撬动企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为推动该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抓“头雁工程”

构建高效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

农村的发展,从根本上而言离不开人才支撑。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统筹选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头雁工程”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

实际上,在乡村振兴这个宏大工程中,第一书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朱玉忠是博罗县罗阳街道莲湖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他怀着一颗创业的心来到这个村后,就以带头人的意识全力投入乡村的建设中。

要致富,必须要有高产出的产业。

当时,莲湖村一块100多亩的地皮,租给外地人种植草皮。刚到村不久的朱玉忠发现这个项目的效益太低,于是引进了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蓝莓种植。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由村委和村民共同出资入股,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开始实施这个新项目。

“蓝莓是高档水果,市场价格不俗,未来收益将很可观。”根据他的预测,蓝莓明年就将进入丰产期,产量将超过1.5万斤。按目前市面120元/斤的价格计算,总产值将达到180万元。而蓝莓又可以继续加工为酵素果酒,随着蓝莓产业链的延伸,该村不但将催生更大的产值,也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以来,莲湖村还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水上乐园和垂钓项目。为了发展这个项目,朱玉忠带着村干部们解决各种问题,加速推进项目的进程。村干部陈春来感慨地说,第一书记来了后,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

实际上,当前博罗县的农村,正是有这一支干事创业的队伍,振兴的发展之路才越来越宽阔。

博罗县提出,要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选拔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同时,实施“强村固组”工程,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通过解决靠谁来组织推进乡村振兴的问题,构建起高效、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博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