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運物流王萬紅:川藏線上的「探險家」

一個完整的車隊體系由哪些崗位構成?車隊長、調度、業務員、分配和中轉應當是缺一不可。

四川巴運物流車隊管理王萬紅一人身兼五個職務,把整個公司的運作都扛在自己肩膀上,“對車隊來講,人的管理是最難的,不過我們公司很和諧,沒出過漏子,這是我最為驕傲的事情。”

四川巴運物流王萬紅:川藏線上的“探險家”


在公司,王萬紅是合格的“大家長”,講到從前,他還是一名優秀的運輸人、無畏的探險家。

獨闖“死亡公路”

在做車隊管理之前,王萬紅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川藏線上留下了他許多足跡。

他描述道,上個世紀的川藏線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公路”,“如果車壞在了路上沒人幫得上忙,自己又不會修車的話,就只有等死。所以現在只要是帶橡膠的機械車我都敢修,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手藝。

王萬紅還告訴《運輸人》記者,嚴重缺氧時萬萬不能睡覺,那時川藏線上好多運輸人都是睡在車裡不幸辭世的。

那段歲月還有許多如今的運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全程1300公里,沒有一個月是回不來的,而且一定得自己帶油,而且川藏線山高坡陡,就算現在的好卡車也需要儘量準備淋水器。”


四川巴運物流王萬紅:川藏線上的“探險家”


王萬紅說,當時的卡車在平路上能夠運輸5噸貨物,到了高原上只能拉3噸半左右,還是現在的車子好,能夠拉上幾十噸貨物。

靠著川藏線的經驗,王萬紅駕駛卡車行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基本將國內走了個遍。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王萬紅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計劃在近幾年駕駛曼恩再去“征服”一次川藏線。

“現在有隧道,但是我非常懷念從前的國道,那時候開車最高登到了海拔7300多米,十分挑戰極限。現在大多是柏油路,缺少了那種無畏的感覺,我很怕以後川藏線徹底沒了,所以要抓緊。”

車隊長力挺曼恩TGX

2016年,王萬紅在一次裝卸貨物的時候發生意外、手臂骨折,正好此時四川巴運物流成立,他就索性賣掉了自己的卡車,入職成為了一名車隊長。

四川巴運物流的車輛主要跑成都到內蒙,曼恩車輛的綜合表現令王萬紅很滿意,“首先曼恩車在

油耗上能夠達到我心目中的理想數字;其次,曼恩的售後服務給我們車隊提供了不少便利,一般的問題4s店都能快速解決。”

四川巴運物流王萬紅:川藏線上的“探險家”


當公司第一次提來曼恩TGX卡車時,王萬紅自己親身試駕了這輛車,“那時候我從來沒接觸過曼恩,新車來的時候也沒人帶我,但是

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曼恩卡車的操作感和舒適性都很不錯。

這兩年來,車隊在他的管理下沒出過一起事故,“車隊運營時最害怕的就是交通事故,畢竟車禍猛於虎。可是車上的事情誰也不能完全掌握,我就經常睡到半夜突然驚醒,打電話叮囑路上的駕駛員按時換班、休息。”

交通事故的發生就在一瞬間,通過分析車速,王萬紅能夠揣測出駕駛員是否清醒。“車隊長對駕駛員車速的把握非常重要,處理好車速反饋回來的信息也許就能避免一起事故。”

“我常常對駕駛員講,要把卡車當成自己的‘老婆’。經歷川藏線最能體現出駕駛員的素質、教養和技術,這才是最實際的東西,要尊重自己選擇的職業。

正因如此,王萬紅車隊的罰款在同行裡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其管理能力可見一斑。


四川巴運物流王萬紅:川藏線上的“探險家”



從小的“探險之夢”

王萬紅第一次接觸卡車是在1989年,“我最開始坐車裡面,別人都說是‘無人駕駛’。因為以前是長頭車,而我個子小,一上坡我就得站起來,否則是看不到路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上海探險家於成順給王萬紅指明瞭前方的道路:“1986年他途徑二郎山的時候,我才不到20歲,當時他住在我家一個禮拜,我深深地為探險著了迷。”

後來,於成順孤身徒步在沙漠中不幸逝世,王萬紅去上海悼唁他,藉此機會,他在上海開闊了視野。“我在上海接觸到許多進口卡車,可能從來沒有人像我這樣打工,只要管吃管住不要工資。我去了很多家公司,就是想接觸那些從來沒見過的卡車。

據王萬紅分析,四川的物流行業仍遠遠落後於東部沿海。

“1997年我去上海的時候,12檔卡車在上海就已經普及。我從來沒開過那麼長的集裝箱,而四川還是在前幾年才普遍有人買掛車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這個意識,努力追趕上去。”

四川巴運物流王萬紅:川藏線上的“探險家”


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王萬紅,因為運輸收穫了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大家努力工作都是為了生活能過得更美好,要常懷一顆感恩和謙卑的心。

人活著不一定要掙多少錢,家人的身體健康、家庭的幸福美滿才是最重要的。我祝願在路上的所有運輸人都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運輸人官方網站www.yunshuren.com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詳情請關注《運輸人》官方微信Transporter-re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