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林業「四輪驅動」聚力實現生態脫貧目標

陝西網(通訊員 趙國群 施磊 劉建國 記者 崔登明)今年以來,商南縣林業部門堅持強化生態護林員政策落實、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實施、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四輪驅動”,聚力帶動全縣7221戶23523名貧困群眾實現生態增收脫貧目標。

聚力生態護林員政策全面落實。按照“縣建、鎮管、村用”思路,全縣10個鎮辦126個村(社區)選聘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864名,創新實施縣按季度撥付、鎮一月一考核一發放生態護林員工資機制,及時兌付了每人每月工資400元,實現了選聘管理、管護責任、培訓上崗、服裝標識、工資保障、履職盡責“六到位”。截止目前,全縣共發放生態護林員工資311.04萬元,生態護林員已成為全縣貧困戶率先脫貧典範。目前,縣林業局積極向省市爭取新的生態護林員指標,集中向深度貧困村傾斜,惠及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

聚力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足額兌付。全縣共簽訂重點公益林管護合同96700份,涉及兌付總面積114.13萬畝(其中國有林9700畝、集體林113.16萬畝),應兌付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480.78萬元,覆蓋9個鎮辦81個村21929戶76751人。其中涉及兌付貧困戶4903戶16518人,兌付面積26.15萬畝,兌付資金309.26萬元,建立貧困戶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付花名冊,把兌現工作做細做實做到戶,貧困戶戶均兌付生態效益補償資金631元,人均187元。目前,聯合縣財政部門加大督查力度,加快省級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兌付進度,力爭9月底前將12萬畝57萬元的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現到位,惠農增收。

聚力退耕還林工程提前實施兌現。堅持退耕還林集中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政策,提前啟動2019年2萬畝退耕還林規劃設計,目前已完成規劃任務65%以上。6月初全部完成2017年度2萬畝退耕還林政策兌現,兌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000萬元,其中兌付貧困戶1454戶3640人4660.9畝,兌付資金233萬元,戶均兌付資金1602.5元,人均640.1元。《商南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流程(試行)》經驗在全省推廣學習。目前,正多措並舉,全面加快2018年度1萬畝退耕還林政策兌現力度,確保11月底前完成資金兌現工作。

聚力林業特色產業壯大持續增收。新發展良種核桃基地0.65萬畝、板栗示範園2處500畝、中藥材4.45萬畝、水雜果基地13處2000餘畝,完成低產低效經濟林提質改造25.8萬畝,帶動2710戶貧困戶提質增效;積極探索“林藥、林菌、林油、林茶、林畜(禽)、林蜂”等6種模式發展林下經濟,新發展林下種植5000畝,林禽養殖4.5萬隻、林畜養殖1萬頭、林蜂2000箱,帶動貧困戶217戶682人;開展林業實用技術培訓810人次。四季度完成17個貧困村核桃示範基地建設5850畝,嫁接管理1.1萬畝;新建板栗標準園500畝,打造高標準生態標準園2個,綜合科管10萬畝;新建中藥材基地1萬畝,打造500畝以上標準化示範園10個,一舉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生態脫貧、農民持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