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今年暑期档热播剧中,乾隆皇帝很忙,清朝的这座皇宫很热闹,近几年清朝的IP大热,从穿越剧《宫锁珠帘》清宫偶像剧开启先河,到流潋紫系列的清宫大戏《甄嬛传》《如懿传》,还有之前二月河小说翻拍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再有陶虹主演的《一帘幽梦》、中日合作《苍穹之昴》等,这些清宫剧让观众对清朝后妃如数家珍。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相比于清朝,以明朝为题材背景的影视剧可以说的屈指可数,最近的一部大剧应该就是刘诗诗和霍建华主演、李国立导演的《女医明妃传》,这部电视剧上映之初还有观众吐槽剧中服装模仿朝鲜古代服饰,可见对于明朝的人文、服饰、生活饮食文化的缺失。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在这之前观众看到的明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多为港剧,无论是主角用的流光溢彩的发饰,还是服装的轻纱缠绕,都难以吸引观众,只觉得是满满的景区古装拍照的塑料感。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明朝作为元代之后的朝代,在后妃制度上并没有效仿前朝,甚至在制定后妃制度时也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取材唐代,明代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也就是朱元璋上位的第一年,由他钦定的,在后妃编制上,没有像前朝那般的皇后之下四妃,贵、淑、德、贤,还有九嫔等,而是皇后之下,妃八位,嫔九位,往下就更是没有定数。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后妃多为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因此 ,有明一代,除成祖徐皇后外,后妃“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例如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宫女出身,父亲是武举人,正六品官员,怀孕之后还因为身份的低微,不被皇帝承认曾经宠幸过他,还是太后的一再坚持查访《起居注》,才给了王氏名分,如果不是有了庶长子,她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只字片语。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明朝后妃因为出身一般,多为民间和低级官员的女子,有的后妃甚至连身世都搞不清楚。后妃选配的地域,明初一般在北京、南京附近,明中叶以后则主要限于北京附近。还有部分妃嫔由周边小国定期进贡,明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所以在史书中的记载是混乱的,没有专门编纂成册来记录她们的一生。即将上线的大女主剧《大明皇妃孙若微传》里的原型是宣宗孝恭皇后孙氏,因为育有皇帝,对社稷有功,她在史书《明史》列传中有记载:“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但是也有一部分藏在散记之中,例如神宗的生母慈圣李太后,她留在历史上的文字只要在《名山藏坤则记》的寥寥数语,还有一些人散落在《列朝诗集》、《枣林杂俎》、《书史会要》等书中。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这些后妃极少的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还有个原因就是她们多不能善终,这就是明朝前中期残酷的殉葬制度,皇帝死后除了有孩子宫妃的和忠臣名相之女,其余的都要殉葬,中国古代的殉葬制度早在汉朝汉宣帝时便已经废除了,但是明朝却又一次的死灰复燃。所以想必在明朝的后宫中,那些后妃更是想尽办法的要一个孩子来保身吧。在明十三陵中,和皇帝葬入陵寝的皇后和后妃们其实有些都是年轻女子,在这残酷的制度中失去生命,电影《妃子笑》中最后一个场景,宫女终于成为了德妃,皇帝却死了,刚刚穿上妃子服饰的她被送来了毒酒。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藏在史书散记中的明朝宫斗女主 她们远比“甄嬛们”更悲惨

明朝的后妃们名流青史的不多,大多沉寂在这正传野史之中,或者是某地方的进贡名单,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让女子成为了权利的附属品,她们真实的故事远比影视剧中的要悲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