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第一大村——固镇

河津第一大村——固镇

一个超万上千的人口大村, 以解放之后的六余年间始终居于河津首位。董其武将军就出生在这个村——固镇。固镇号称"古耿咽喉”。

我对固镇情有独钟,我家亲戚大多来自固镇。父亲的舅家就是北街王家,我从出生到长大都与这个村有着渊源。这个村有三个同年同军,有两个同团的战友,如今婚丧嫁娶来往不断,至今算来已有三十余年了。

固镇,是苦焦村,人多地少,地少不说,大多是石铲地、旱地、旱涝不保收的半荒地。为了维持生活,农闲时上山背炭,上山砍柴,杀藤编筐,挖树根烧木炭换钱。养猪、养羊、养鸡是最基本的家庭副业。

河津第一大村——固镇

固镇,地理位置特殊,西临沟涧,东临东沟,南临南坡,只有北门通往大路。这个村子,在宋末,明初因防匪患便倾力筑城,城墙高约三十米,享有两丈余,城周围还有护城河,东西南北四个门,这门特别,有许多机关和防护暗语,外人夜里根本混不进去,开门的钥题不是大家意识里的铁锁和门栓,城上有人巡夜,城上的宽度小平车可以来回跑,看门人三人一组,每一个人都有一把木制的不同型号的钥匙,只有三个木制的钥匙同时插上,门才能打开。固镇,这个名字就很牢固,村子的地形就是一个“固”字。老人们常说,河津的固镇桃,万荣的丁樊果。西沟涧每年夏季甲鱼乌龟出来晒太阳,涧水清澈常年不绝,也只有这一块地方种出来的桃才好与传说中的仙桃比甜比蜜。

固镇村子里的人,朴厚之极,实在之极,每遇婚丧嫁娶你就知道,再贫穷的家庭,也会使出吃奶劲,泼上让亲戚朋友吃好喝好,绝不算计,哪怕是平日里吃糠咽菜,借高利贷,也要把穷面子撑起来。实心待客,实心为人是北坡以北村子的一个典型代表。

固镇村每年闹故事,也就是闹社火,你就知道,在上个世纪六上年代,家家户户闹粮荒,正月十五连高梁米都吃不上的村民,敲锣打鼓就闹了起来,尤是固镇的干板腔,粗俗的让你乐个死,实在的让你肚子疼。“板板得馍就胡萝卜,走街串巷闹到县里头”,就是在艰苦年代的真实写照。

固镇有许多故事,为了水跟西硙村油锅捞钱,为了水敢跳王家岭的崖。

还有更大的事,日本鬼子在北坡上最大的据点就是固镇村。

日本鬼子在固镇村一驻扎就是八年。这八年里,固镇村民在钢刀下度日,但有一点与固镇村有一点亲戚关系的人还是沾了固镇村人的光。毕竟固镇村人说的话还算管用。

固镇村是北坡一带最有历史景点的化石村,这里拥有一个民族苦难史的浓缩点,在八年抗战中,固镇村人与日本鬼子进行着无声的抗争。

固镇村还有一个特点,本村都是亲戚。北街女嫁南街儿,西街娃娶东街女。一有啥事 ,半小时之内全村人便知晓了,这叫好事坏事不出村。

解放后开始拆城墙,大家恨它围的太实,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就是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那会儿,城墙上的干土都用作垫牛圈了。如果固镇村城墙能完好保存到今天,它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及旅游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一大笔财富。可惜的不是。在河津只有固镇才能城镇,人口数量的背后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此村安全系数最高,防御能力最强,这是固镇比其它邻村得以保全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