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10万+内容制造新方向是?不知道的话就等着被淘汰吧!

新媒体10万+内容的新制造方向是?是产品人格化!

目前90%的内容生产都像是搬运一件事,搬运工特别多,复述的也特别多,但是讲好一件事的特别少。

举例说明,电影讲西游的翻拍很多,为什么打只记得住周星驰的电影而不记得其他人翻拍的内容呢?晚上10点哄自己家宝宝睡觉,明明听了几十遍的小红帽大灰狼,为什么孩子还会不厌其烦的听这个故事呐?孩子听的仅仅是你重新讲的一遍一模一样的故事吗?并不是,而是你讲故事的方式,你能把故事讲的更好,讲出不一样的故事来。

比方说同样听西游记,我就能听出朋友讲西游记最后取得真经过河的时候真正的孙悟空已经被六耳猕猴替代了。

我就会听的很入神,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听起来不再是机器语录一般的复述而是全新的一种新奇的解释,这个讲故事的人也给我留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说,一个大号内容全平台发了,比如头条也发了,搜狐号也发了,微信公众号也发了,抖音号也发了,微博号也发了,百度百家也发了,然后每个号下面都有无数的留言,问题是号的主人基本不回话,或者挑个别的号回复一些不疼不痒的内容,最后整个好列群不停的分发内容却被不断的取关,没人去看,问题在于他不回复观众留言,不回复就会死去,在观众眼里是一个僵尸号,冰冷没有人性的一个对着人放广场舞音乐的喇叭,取关是必然的。

那人格化的号怎么处理?挑个别平台精细的耕耘,比如说我要做头条号,那么头条号的每一个留言必然会回复,这样显得我活灵活现,而且明显是和用户聊天的语气,用户也会觉得能和作者说话一天都觉得很美好。

人格化的号不是简简单单给账号起一个人格化的名字就能解决问题的,不论是你设立了多么详细的IP形象,好看的人设,如果你不去实施都等于0。当下的媒体海洋里,能特立独行让人记住名字和长相的号实在不多了,特别是微信公众号这个日益没落的族群,没有长相又没有声音凭什么能让人记住呢?

有生活的人格化新媒体号才是真正的实现了人格化,比方说,早上你会起床,对大家说早安,分享你早上在街上,在高楼大厦里拍摄的图片,分享你早上吃的早餐,中午也会好奇的问大家中午吃什么比较好?晚上会一起聊电视剧,周末会逛街,下午会去喝下午茶,到了你才艺展示的时间你才会展现你的才艺和你录制好的节目。

当下最严重的问题是很多人格化的号明星号大IP被人厌烦,比如游戏主播虽然大家爱看他的游戏视频,可是反反复复都是游戏视频,没有生活,大家会觉得他的这个账号是被他的助理打理的而不是他本人,和他本人有距离大家就会取关,我喜欢我的游戏偶像,但是偶像并不是在运营这个号,那么我去微博留言,微博也不回复那我就都取关了,没办法,离偶像太遥远了,这种看似不合理的逻辑,其实在普通人眼里十分合理,普通的粉丝群体需要被看到,被关注被关心和关怀,需要能和明星偶像有更多的相似点,共同点找到共鸣和认可感这种相互关系才能维持的长久,否则就会破裂,冰冷的账号那就是个账号而不是一个人。

人格化账号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东西,就是情绪,人都是有情绪的,情绪能带来很多积极正面的东西也能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比方说今天是918很多人就会转载抗战老兵的不容易,帮忙筹集善款,顺带着回忆起民族上的一些不愉快经历,日本侵略者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子子孙孙永生难忘,那么这样的内容就很容易被转发,因为这是一个人说的话。正如马云的语录总是容易被人转载一样,解说家特别能把握一种语言内涵,那就是情绪。二战的大魔头阿道夫·希特勒就是一个擅长演讲的人,用演讲情绪带动了当时的法西斯政府,带动了当时的德国人民侵略其他民族,造成了对整个世界人民的一次重大伤害。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情绪是极其容易被传播的东西,特别是一个有特点的人,带有情绪的去说一件事的时候,简单的说回到我前面几内容你去看,讲故事讲的好坏很重要,同一个故事带着情绪讲和不带情绪讲完全两个概念。如果传播积极正面的情绪那么很快被散播开来,当然了传播负面情绪同样效果很快就会被传播开来。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喜欢我的朋友麻烦点一波关注,我们互相交流下新时代新媒体怎么搞才能搞的好,怎么搞10万+的内容比较信手拈来。

新媒体10万+内容制造新方向是?不知道的话就等着被淘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