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10萬+內容製造新方向是?不知道的話就等著被淘汰吧!

新媒體10萬+內容的新制造方向是?是產品人格化!

目前90%的內容生產都像是搬運一件事,搬運工特別多,複述的也特別多,但是講好一件事的特別少。

舉例說明,電影講西遊的翻拍很多,為什麼打只記得住周星馳的電影而不記得其他人翻拍的內容呢?晚上10點哄自己家寶寶睡覺,明明聽了幾十遍的小紅帽大灰狼,為什麼孩子還會不厭其煩的聽這個故事吶?孩子聽的僅僅是你重新講的一遍一模一樣的故事嗎?並不是,而是你講故事的方式,你能把故事講的更好,講出不一樣的故事來。

比方說同樣聽西遊記,我就能聽出朋友講西遊記最後取得真經過河的時候真正的孫悟空已經被六耳獼猴替代了。

我就會聽的很入神,因為我覺得這個故事聽起來不再是機器語錄一般的複述而是全新的一種新奇的解釋,這個講故事的人也給我留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說,一個大號內容全平臺發了,比如頭條也發了,搜狐號也發了,微信公眾號也發了,抖音號也發了,微博號也發了,百度百家也發了,然後每個號下面都有無數的留言,問題是號的主人基本不回話,或者挑個別的號回覆一些不疼不癢的內容,最後整個好列群不停的分發內容卻被不斷的取關,沒人去看,問題在於他不回覆觀眾留言,不回覆就會死去,在觀眾眼裡是一個殭屍號,冰冷沒有人性的一個對著人放廣場舞音樂的喇叭,取關是必然的。

那人格化的號怎麼處理?挑個別平臺精細的耕耘,比如說我要做頭條號,那麼頭條號的每一個留言必然會回覆,這樣顯得我活靈活現,而且明顯是和用戶聊天的語氣,用戶也會覺得能和作者說話一天都覺得很美好。

人格化的號不是簡簡單單給賬號起一個人格化的名字就能解決問題的,不論是你設立了多麼詳細的IP形象,好看的人設,如果你不去實施都等於0。當下的媒體海洋裡,能特立獨行讓人記住名字和長相的號實在不多了,特別是微信公眾號這個日益沒落的族群,沒有長相又沒有聲音憑什麼能讓人記住呢?

有生活的人格化新媒體號才是真正的實現了人格化,比方說,早上你會起床,對大家說早安,分享你早上在街上,在高樓大廈裡拍攝的圖片,分享你早上吃的早餐,中午也會好奇的問大家中午吃什麼比較好?晚上會一起聊電視劇,週末會逛街,下午會去喝下午茶,到了你才藝展示的時間你才會展現你的才藝和你錄製好的節目。

當下最嚴重的問題是很多人格化的號明星號大IP被人厭煩,比如遊戲主播雖然大家愛看他的遊戲視頻,可是反反覆覆都是遊戲視頻,沒有生活,大家會覺得他的這個賬號是被他的助理打理的而不是他本人,和他本人有距離大家就會取關,我喜歡我的遊戲偶像,但是偶像並不是在運營這個號,那麼我去微博留言,微博也不回覆那我就都取關了,沒辦法,離偶像太遙遠了,這種看似不合理的邏輯,其實在普通人眼裡十分合理,普通的粉絲群體需要被看到,被關注被關心和關懷,需要能和明星偶像有更多的相似點,共同點找到共鳴和認可感這種相互關係才能維持的長久,否則就會破裂,冰冷的賬號那就是個賬號而不是一個人。

人格化賬號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就是情緒,人都是有情緒的,情緒能帶來很多積極正面的東西也能帶來一些負面的東西,比方說今天是918很多人就會轉載抗戰老兵的不容易,幫忙籌集善款,順帶著回憶起民族上的一些不愉快經歷,日本侵略者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我們子子孫孫永生難忘,那麼這樣的內容就很容易被轉發,因為這是一個人說的話。正如馬雲的語錄總是容易被人轉載一樣,解說家特別能把握一種語言內涵,那就是情緒。二戰的大魔頭阿道夫·希特勒就是一個擅長演講的人,用演講情緒帶動了當時的法西斯政府,帶動了當時的德國人民侵略其他民族,造成了對整個世界人民的一次重大傷害。說明了什麼問題呢?情緒是極其容易被傳播的東西,特別是一個有特點的人,帶有情緒的去說一件事的時候,簡單的說回到我前面幾內容你去看,講故事講的好壞很重要,同一個故事帶著情緒講和不帶情緒講完全兩個概念。如果傳播積極正面的情緒那麼很快被散播開來,當然了傳播負面情緒同樣效果很快就會被傳播開來。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麻煩點一波關注,我們互相交流下新時代新媒體怎麼搞才能搞的好,怎麼搞10萬+的內容比較信手拈來。

新媒體10萬+內容製造新方向是?不知道的話就等著被淘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