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小草|我的社羣之路

2018年07月06日

社群營銷學院邀請社群踐行者龐小草

為群裡小夥伴們做了一次線上分享

下面就一起來學習吧!

龐小草|我的社群之路

龐小草 重慶龍瑞信息創始人·國際社群聯盟聯合發起人

3年建築經驗、5年智慧旅遊經驗、4年社群學習歷程,通過社群舉辦過“社群群主大會、社群+旅遊目的地營銷大會”等。目前主要經營“社群+精釀啤酒”,深受盧彥老師社群方法論影響。

大家晚上我叫龐小草,來自重慶,今年32歲,是一位連續創業者。與盧彥老師結緣於《社群+》,是盧彥老師的粉絲,一直在盧彥老師的孵化下成長,很榮幸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做簡短的分享。借社群營銷學院這個平臺給大家分享“我的社群之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將圍繞這三個話題:

1、我親自感受到的社群威力

2、社群帶給我思維的衝擊變化

3、正在做的社群+精釀啤酒

我結緣社群是2015年,那時候我還在做智慧旅遊,也就是給景區提供信息化管理系統。新項目名詞,但是是傳統經營模式。比如,項目需要招投標、需要公關請客、吃飯送禮、需要墊款和收款難。年輕的我,有點受不了這個節奏。15年我就毅然決然的決定轉型,恰好那時候接觸到社群乾貨幫、k友會,完全小白跟著瞎混。分享一張我於2012年做的數字旅遊活動。我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人開始做智慧旅遊,也是重慶第一個做智慧旅遊的人,那個時候還叫數字旅遊。入口是虛擬旅遊,那時候叫全景VR,再到景區的智能化系統、再到景區景區移動營銷。整整做了4年多5年。項目從招投標模式、到不給錢抽流水的模式、再到門票抵扣工程款模式、到最後的資本倒貼模式。不堪重負的我,被逼轉型,本著將信將疑的心態。

我於15年下半年聯合幾個小夥伴一起發起了2015重慶社群群主大會的社群活動。這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朋友的景區活動玩不下去了,又必須給政府交差。找到我看想想辦法挽救局面,因為遊離在社群活動的邊緣就想到了社群群主大會。當時我們7個小夥伴15天時間做了一場活動,線下1300個群主參加,線上流量達到700萬。那時候社群非常活躍,網上對群主的調侃,發紅包等,時機很好。

龐小草|我的社群之路

重慶社群群主大會

這場活動,我有好幾個非常大的收穫。

第一個收穫:我們這次團隊完全是自組織,幾個小夥伴基於愛好和興趣用15天時間做出來了。第一次見證自組織的力量,不用發工資也不用買保險,不用雞湯還天天晚上加班到深夜。這裡就是盧老師常說的把錢分好,同利,深刻感受到什麼叫命運共同體。基於這一點,我補充一張之前發的朋友圈。

龐小草|我的社群之路

第二個收穫:社群的裂變,速度快起來我都怕。我們當時在線上做了一個線上發佈會後,然後開始投票。第二天投票次數達到180萬,500多個群主,幾萬人投票,系統第一次崩潰。這裡要強調的是群主的力量,裂變的力量。因為找到了共同的訴求,激發了群體性力量。立即引起區政府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開始報批領導都不搭理,數據一出來區政府書記親自召集我開會。這裡也深刻感受到了盧彥老師說的粉絲池子,每個群主當時都有自己的一個活躍群,那個時候群主的號召力還很強。

第三個收穫:影響力,現在說的個人IP。因為活動成功甲方單位四處推薦,產生口碑傳播。陸續很多人找我合作,其實我心裡知道這就是偶然。其實我心裡收穫的是信心,轉型不是當頭一棒而是首次自我肯定。藉此接觸到了重慶大多數的自媒體人,1300多個群主。這些也是我無形中的資源,儘管還是弱關係,但對我的人脈資源擴張簡直是坐火箭。由於缺乏對社群的系統規劃,模型設計,後面1300個群主鏈接下來的也就幾十個。

這次活動以後,我學會了一點,借力於各個小群主和自媒體人。通過這些群主和公眾號、微博大v、小視頻平臺等又做了社群+旅遊營銷。後來盧彥老師說這是社群矩陣,這次活動也取得了不錯成績。盧老師常說的借力借勢。當時也是瞎搞,還是不明白什麼是社群,社群的內核是什麼,更談不上社群經濟。就一個活動廣告思維。後來盧老師的書中才知道,原來社群變現中,有人做培訓、有人收會員、有人做產品,而我屬於做社群營銷活動。

當時線上直播流量1200萬,當然這個是有廣告費的,不全是社群流量。到場了重慶80%的自媒體大v,90多人。做了這個項目後,我又反思了,其實這跟原來做項目沒什麼區別,我又是一個傳統的廣告公司。接項目還是靠關係,收款還得求人。這個活動做完以後,我就形成了我今天晚上的第二個話題,對我思維的衝擊。

以前有句話叫 擒賊先擒王,幹了社群后我就養成了什麼事情先找群主,或這個組織的組織者。然後找他們借力,想清楚對方為什麼願意和你合作。線實生活中,你的項目說不定也會用上。那就是你的用戶是誰,他們都在那裡,誰離他們最近,然後借力。想好方案就去合作,也是s2b2c的模型,b其實就是社群群主,把他變成你的新渠道。目前感覺很不錯。

盧彥老師說未來商業中有兩種牛逼的角色,一種是鏈接者,一種是鏈接器。我一度把自己當作一個鏈接者,我活躍在這些社群群主之間。苦於自己不能就社群講出個123來,也沒有明白社群的精髓,所以就沒有在重慶發起什麼社群,沒有立山頭,我一直是一個參與者。也好,重慶之前一波一波社群失敗告終,我沒有幹過什麼失敗的社群,所以在社群中沒有失敗案例。

通過在對社群的理解不斷深入,見證過社群社群的沉浮。我一直也在尋找社群變現的最短路徑,和最可能成功的路徑。想想做培訓我基礎是不行了,做會員也沒我什麼事,繼續做活動也是廣告公司。思來想去,在盧彥老師的薰陶下,我還是選擇做產品。

這裡就說到我第三個話題,我正在做的事。我現在經營社群+精釀啤酒,還是我的找群主借力的思維。我要找用戶,我自己很難。舉例,我的用戶是誰,政商精英;他們在哪裡(組織),第一反應去找商會、協會、總裁班、宗親會、老外組織等;誰離他們最近,當然就是這些會長呀,秘書長呀;憑什麼跟你合作,我是直接發展成為我的事業合夥人,出錢出力。這裡得感謝盧老師的社群思維,收人收錢收心。不管你粉絲用戶多少,都得收錢。這裡要提一句要想搞好強關係,就得收人收錢收心,才有盧老師說的利益共同體。會長自己是合夥人了,會長後面的流量你懂的,當然現在的傳統商協會流量已經不行了,但是總比我自己去找好吧。目前就這套方法論正在實踐中,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

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團隊,走社群化路線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內容輸出、美工、運營人才是相當不好找,加上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更難。自組織模式的緊密性個人覺得不適合做產品。找事業合夥人這個時候其實做了一個社群眾籌,這是社群的核心價值之一。其實就是借力,因為你發起了一個項目,最重要的是借別人的智慧、資源、影響力;最不重要的是錢,那不重要為什麼要收,因為錢在哪裡心在哪裡。這是盧老師分享的一個邏輯圖,和我們非常契合就直接引用了。

龐小草|我的社群之路

精釀平臺邏輯圖

分享一下我們的產品:本地生產-冷鏈直供消費者

龐小草|我的社群之路

精釀啤酒1

龐小草|我的社群之路

精釀啤酒2

龐小草|我的社群之路

精釀平臺商業模式

這裡我用了社群眾籌,把用戶變成會員,把會員變成分銷商,把分銷商變成合夥人的辦法。我所借力的“群主”中,有銀行、有豬八戒這樣的大企業。為什麼是銀行,因為銀行有大客戶運營,也是一種社群運營,他們肯定沒有我們專業,所以我幫他做社群運營指導,他幫我賣酒,這也是盧老師說的借力借勢。為什麼有豬八戒,八戒也是非常需要社群運營的企業。前幾天還和八戒做了一個嘗試。通過和八戒的鏈接,讓我更加意識到社群化越來越成為企業非常重要的升級方向。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最大的問題還是流量,或渠道。大家都意識到流量越來越貴,隱約感受到社群是獲得用戶成本最低的路徑,八戒也是幾番嘗試失敗後更加迷茫。所以也感受到了這個時代最大的成本是認知成本,所謂的代溝就是認知的代溝。我們沒有日積月累,不管哪個大咖來輔導我們都沒用。因為別人很乾的乾貨,你也不一定能聽懂。所以這是一個協同的時代,一個抱團的時代,是不拼學歷拼學習力的時代。

最近很明顯的感覺到社群已經不是一個小白能玩的了,已經上升到盧彥老師說的社群生態。是一個價值鏈相近或對等的一群人玩的了。

玩社群不但要了解社群的專業本身,更要關注時代的變化,企業品牌營銷的各種案例,各種社群或類社群案例。考驗社群運營者閱讀力,綜合信息量是很大的。由此可想,其實社群本身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企業售前、售中、售後的戰略。玩社群需從企業產品研發、生產、vi、廣告定位、用戶畫像、商業模式、融資模式、人才模式等等企業息息相關的綜合實力的支撐。所以從內心非常佩服各位社群老師,你們的乾貨都是日積月累沉澱下來的。經常免費分享給我們,不能感激。

從八戒這次內部的分享會上,感覺他們更願意關注社群的方法,不是喜歡關注社群背後的底層邏輯。所以感覺玩社群不僅要關注方法,更要關注底層邏輯的變化,關注用戶的變化,關注新媒體的變化,關注人的注意力的變化,商業模式的變化。如果沒有了解內核,盲目的建立社群是堅持不了多久的。在八戒身上我也看到了和我一樣的急於求成,和假社群愛好者的影子。為什麼這樣說,玩社群的徹底性,決心會暴露出你對社群的態度。社群思維深植內心從言行舉止是能判斷出來的,在盧彥老師這裡我看到他對社群的熱愛和決心。(之前盧彥老師說我是偽社群粉絲)

我最近做產品的感受,感覺成交=創始人的ip+產品ip+活動的ip+附加值等於成交,裂變=傳播者ip+產品ip。而這些要形成,全部取決於團隊。深刻的發現已經不在是要想跑得快還靠車頭帶。必須要團隊每個成員都必須有自發自主能力,綜合能力,專業能力。我深刻的明白什麼叫志同道合,志同道合後就猶如動車,為什麼跑得快因為每節車廂都有發動機。志同道合太重要了。

最後補充兩個點:1、通過盧老師的耐心輔導,作為被輔導者真心非常感謝。我在盧彥老師這裡感受到了什麼是賦能,也感受到了什麼是100%利他,盧彥老師至今沒有要求過什麼。所以盧老師不僅這樣說更是這樣做。

2、社群中的讓鏈接產生價值、利他思維、共贏思維、賦能思維真心能實踐併發揮巨大的商業價值。這一點感受頗深。所以未來建議本群廣撒網,重點培養,把賦能用到最需要最具有潛力的追隨者身上。把最重要的時間留給最需要的人,把社群落實到具體的人或項目做。

感謝文彬老師,盧彥老師和本群的小夥伴的聆聽。非專業講師,邏輯不清。只為表達出來為目標,所以語無倫次大家包容。我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群裡的老師們來重慶,我們一起鏈接,一起成長。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