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都是什麼人喜歡紋身

全文字數1376,閱讀時間約3分鐘。

在宋代,都是什么人喜欢纹身
在宋代,都是什么人喜欢纹身

近日,江蘇省崑山市震川路發生一起持刀砍人“反殺”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群紋身的“社會人”隨之進入公眾視野,不過卻被人調侃“紋身可能只是他們的保護色”。其實在古代,紋身就一度流行。

《天龍八部》的喬峰是一名由宋人養大的契丹人,那喬峰是怎麼確認自己的契丹人身份的呢?是他在雁門關看到幾名契丹人,胸膛都有狼頭刺青,而他自己的胸口,也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狼頭,“一霎時之間,喬峰終於千真萬確地知道,自己確是契丹人。這胸口的狼頭定是他們部族的記號,想是從小便人人刺上。”但契丹人在胸口刺狼頭的“習俗”,其實是金庸虛構出來的。從契丹史料中,我們找不到狼頭刺青的記載。

但金庸的小說多少有一些歷史根據,他又寫道:“北宋年間,人身刺花甚是尋常,甚至有全身自頸至腳遍體刺花的。丐幫眾兄弟中,身上刺花的十有八九,是以喬峰從無半點疑心。”這段描述,倒是合乎宋朝歷史。

金庸所說的“刺花”,宋人一般稱“刺青”“雕青”“花繡”等,我們今天則叫“紋身”。從唐朝至宋朝,正是刺青非常流行的時期,施耐庵的《水滸傳》中,梁山泊好漢中就有好幾位是紋了身的:“九紋龍”史進,“刺著一身青龍”;“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刺著“青鬱郁一個豹子”;“病關索”楊雄,“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刺青最漂亮的梁山好漢,當然非“浪子”燕青莫屬,“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他在泰山打擂臺,露出那一身花繡,臺下看官忍不住全都看呆了。連京師青樓頭牌李師師,也聽說燕青一身刺青之美。當燕青上門拜訪時,李師師便提出請求,要看看“哥哥”的文繡。

《水滸傳》的描寫並非虛構,宋人中確實盛行刺青之風,軍人群體中尤多刺青者。南宋筆記小說《夷堅志》提到幾名紋身的軍人:“忠翊郎王超者,太原人,壯勇有力,善騎射,面刺雙旗”。北宋名將呼延贊“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連他的妻兒、僕從都要在身體紋上“赤心殺賊”;我們非常熟悉的岳飛背上“盡忠報國”四字,亦是刺青;與岳飛齊名的張俊,曾經“擇卒之少壯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京師舊日浮浪輩以此為誇。”刺青的風氣從軍伍蔓延到市井間。

在宋代,都是什么人喜欢纹身

岳母刺字

風所及,喜歡刺青的,未必盡是“惡少年”,而是一時之風尚。宋人說,“今世俗皆文身,作魚龍、飛仙、鬼神等像,或為花卉、文字。”傳世宋畫《眼藥酸圖頁》中,右邊的雜劇演員,手臂上便有刺青,圖案似是魚龍之類。

刺青也是許多宋朝男兒的“青春期標誌”,恰如一首宋詩所寫:“少年宕子愛雕青,文彩肌膚相映明。鬧裡只圖遮俗眼,強將赤體以為榮。”北宋末官員李質,由於“少不檢,文其身”,被宋徽宗戲稱為“錦體謫仙”;南宋舉子李鈁孫,少年時在大腿紋了一個“摩睺羅”(宋朝人的“芭比娃娃”)圖案。

由於刺青成了社會時尚,至遲在南宋時,大都市中便出現了“紋身協會”,用宋人的話來說,叫作“錦體社”。《武林舊事》《都城紀勝》等宋人筆記收錄的南宋社團名單,都有“錦體社”。“錦體社”中有“針筆匠”,即紋身師;“錦體社”還會組織紋身展示大賽,叫作“賽錦體”,優勝者可以獲得獎金。《水滸傳》稱燕青的一身文繡,“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

在宋代,刺青卻發展成為跟今天的紋身沒什麼兩樣的時尚,其流行特點也與今人極為相似:刺青的群體都是以江湖人、文藝圈、少年人為主;刺青的圖案,都極具個性化。相比之下,那個一身大肚腩五花肉的紋身,審美未免太Low了。

I 排版:袁嘉嚀


分享到:


相關文章: